第五十四章 暗物質?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為了謹慎起見,原晧宸決定自己先驗證一遍.

很快,原晧宸就熟練地配置出了相應化學試劑,對樣本中含量最高的鐵元素進行了滴定測量.

"果然有問題,相同質量的樣本,滴定法測量的鐵元素含量和光譜法有差異,一定是有什麼其他光譜法沒法測量的物質隱藏在樣品里."原晧宸心里暗歎道.

"各位,請看一下這幾組數據."得到結論之後,原晧宸一邊說著,一邊將數據對比圖分享給其他人.

"這些數據有什麼問題嗎?"

"這些資料我們之前不是已經看過了嗎?"

"各位,請將光譜儀測定的數據和最後一個滴定組的數據對照一下."原晧宸繼續說.

"喔~什麼年代了,還有人用滴定法來測定成分."

"請看一下測定鐵元素時使用化學試劑的用量."原晧宸繼續補充說道.

"好像,消耗量比其他組的測定結果偏少一些,也許只是試驗誤差吧."

"恩,這確實有些不合理."

其他人畢竟都是iea(星際探索聯盟)的頂尖科學家,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我們也分別用滴定法測量一下各種元素的含量,也許確實是之前的數據存在誤差."隨著進一步的對比,菲利普也開始嘀咕道,"還有,通知一下安德烈,讓他過來瞧一瞧."

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分別開始進行十分繁瑣的滴定測定工作,並用化學反應測算出相應元素的含量.

經過幾次重複操作之後,大家終于驚訝的發現,用化學法測定的幾種主要元素含量占比要比光譜法低一些.

安德烈來到超級實驗室後,在反複的驗證檢查了眾人的實驗數據後驚歎的說道:"我們一直以來太相信光譜儀器的測定結果了,之前其他研究所的那位科學家,他用滴定法測量的結果才是更為准確的."

目前,世界上各大實驗室里使用的,不同原理的光譜測試儀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早已經變得無比智能化了,科學家們只需要准備好不同的樣本,光譜測試儀就能通過光譜自動分析得出各元素的含量,但是理論上能夠測定出的只是我們已知的物質和元素.

"也許樣本中存在我們未知的物質,造成光譜分析無法測定出來,光譜分析得到的各元素占比總量是不包含這部分未知物質的."原晧宸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有道理,所以原始的滴定法測量時候消耗的化學試劑比預計的更少一些."安德烈贊同地點了點頭.

"如果按照數據反推,至少有總質量10%的物質殘留下來.可是化學法測定並計算後,樣品中並不存在明顯的殘留物質."菲利普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難道這個物質有顯著的質量,可是我們卻觀測不到,或許它是隱形的?"杜路尼克在一旁詫異地說道.

"隱形?難道是"

"暗物質!!!隕石樣品分子之間可能結合有部分狀態穩定的暗物質."眾人腦海里都浮現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愛↑去△小↓說△網w qu 】

"我的老天,如果真是狀態穩定的暗物質,這可是天大的科學發現."就連安德烈都忍不住驚呼起來.

幾個世紀以來,物理學一直是自然科學的領軍者.

物理學界特別喜歡用"天空上的烏云"來形容科學界未能解決的重大難題.

在十九世紀,物理學天空曾經飄過兩朵烏云,邁克爾遜-莫雷試驗和黑體輻射試驗.最後這兩朵烏云都被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一幫科學家ko掉了.


可是好景不長,20世紀末期,科學的天空又出現了一朵新的烏云,讓全世界科學家都眉頭緊縮.

這片烏云就是--暗物質.

20世紀,科學家發現宇宙在不斷的膨脹,而且還發現了一種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東西.以此為基礎,科學家推斷出了宇宙的年齡,能量密度和膨脹速度.

科學家發現,如果沒有一種全新的粒子,其引力效應比已知的粒子引力效應大,那麼宇宙就進化不成現在的樣子.

科學家便把這一未知的粒子稱為--暗物質.

暗物質既不發射光子,也不吸收或散射光子,甚至不參與電磁作用.科學界目前只能通過引力產生的效應感收它的存在.

根據科學測算,暗物質主導了宇宙結構的形成,宇宙中有大量的暗物質存在,這個比例或許高達95%,也就是說,我們能夠看見觀測到的物質,包括所有的星際物質,星體,恒星,星團,星云,類星體,星系等的總和只占宇宙總質量的5%,剩下的物質由于我們無法觀測到,便都一直以"隱形"的形式存在于這個浩瀚的宇宙之中.

我們之所以觀察不到暗物質,科學界猜想或許有如下3種可能:

1,暗物質是宇宙中過于黑暗,所以難以觀察的天體,如黑洞,棕矮星等.

2,粒子物理的標准模型錯了或者很不完善,漏掉了組成物質95%的一種粒子.

3,引力在宇宙中大尺度下運作方式和我們目前科學界的理解不一樣.

事實上,在21世紀的時候,第一種可能已被基本否定了.黑暗天體雖然看不到,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引力透鏡間接感知它的存在.

如果證實是第二種情況,科學界就有機會對標准模型做出重大改進,這對粒子物理和量子物理的發展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如果是第三種情況,就意味著我們對引力的認識是不對的.也就是說,廣義相對論錯了.這對物理學的影響甚至會大過第二種情況.

可以說,暗物質的發現將是現代科學的一次重大突破機會.

在21世紀初二三十年代,眾多科學家嘗試模擬宇宙大爆炸,在極深的地底排除宇宙射線的干擾下,進行著各種加速器和非加速器實驗來探測暗物質粒子與普通物質粒子碰撞發出的信號,或者在宇宙空間里間接探測的方式來尋找發現暗物質,但是一直都沒有獲得最直接的證據.

所以,在晧宸隕石中蘊含的特殊物質如果被iea的科學家確認為是穩定的暗物質,這一發現必定會成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里程碑.

iea太平洋基地,天體物理研究院1號超級實驗室里.

此時科學組指揮官克里斯,天體物理研究院院長瓦特,特別項目組科研組長弗蘭克,還有很多原晧宸不認識的其他研究院的科學家都齊聚在實驗室里,眾人臉上的表情都異常的興奮.

"黑寶綠隕石中竟然含有穩定的未知物質!"科學組指揮官克里斯無比驚歎地翻閱著晧宸隕石的的研究數據.

"我們現在可以肯定隕石里面含有約10%質量的物質是我們現在的技術設備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弗蘭克在一旁補充道,"我們判定這些未知物質很有可能就是一直無法證實的暗物質."

"哈哈~科學研究就是這樣,我們在研究一個特定的課題時卻意外地獲得了其他的發現."克里斯指揮官微笑著說道.

"你們做的很好!暗物質的本質現在還是個謎,接下來,你們要立刻開展研究,搞清楚暗物質的結構特征還有它們與隕石的結合方式."瓦特院長贊賞地說道.

"此外,在對隕石暗物質開展研究的同時,你們還要繼續對隕石中遠古生命的問題進行探索,這兩之間也許存在著重要的關聯."克里斯指揮官繼續補充說.

"加油干吧,伙計們,我等著你們的好消息!"瓦特院長說完後,特意朝著原晧宸微笑地點了點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