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難題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中國,新疆西部.

茫茫多的裝甲車和火炮像雷電一樣迅速地開到31了指定的地區.

"傳我命令,一個小時之後,我不想看到任何喘氣的敵人!!給我往死里打!!"

一個年紀五十多歲,身材健碩,膚色黝黑的軍官大手一揮高聲命令道.

"堅決完成任務!!"

另一位稍年輕一些的軍官行了一個筆挺的軍禮,便果斷地轉身離開了指揮營地.

"轟隆!!!轟隆!!!轟隆!!!"

數萬發各種口徑的炮彈,在一個小時之內密集地,無比猛烈地在非法武裝部隊的陣地里炸裂開來.

非法武裝部隊大約有5000多名士兵,雖然他們也有重武器,但是這一下卻被徹底打蒙了.

他們萬萬沒想到,中國政府的軍隊一上來,完全沒有交涉,也沒有勸降,二話不說就開打!

非法武裝部隊的戰壕完全沒有起到效果,第一波炮彈齊發就直接將前三道戰壕直接炸成稀碎.

在後排猛烈炮火的掩護下,中國軍隊的裝甲車像波浪一樣向前挺進,震耳欲聾的炮聲此起彼伏.

僅僅五分鍾之後,第一道裝甲車波浪就將非法武裝部隊徹底擊潰,使得他們再也組織不起任何像樣的反擊.

十分鍾之後,第二道裝甲車波浪碾壓過後,在戰場上就只能偶爾聽見非法武裝部隊打出的槍炮聲.

半小時之後,第三道裝甲車波浪終于圍堵在了非法武裝部隊的大本營前方.此時,已經聽不到任何反抗的動靜,但是中國軍隊的火炮還是繼續毫不留情地轟鳴著.

在震動天地的轟隆聲和炮彈爆炸的黑色煙火中,非法武裝部隊的大本營瞬間就變成了一堆殘渣,可以想象,里面士兵的殘軀肯定也早已變成破碎的瓦礫一般

連綿不絕的炮火聲終于停止了.

稍年輕一些的軍官再次回到了指揮營地.

"報告王師長!敵軍全殲,用時35分鍾!"

這位年紀五十多歲,身材健碩,膚色黝黑的軍官正是當年與原晧宸的隕石科考小隊一同前往樓蘭遺跡的王煒連長.只不過,二十年過去了,如今的王煒已經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某集團軍,並任職第一裝甲師師長.

"打得漂亮,對待這些人渣就是要毫不留情!!"

王煒師長一巴掌拍在桌面上,義憤填膺地喊道.

"走!隨我去掃蕩戰場!"

王師長干脆利索地走出了指揮營地.

"是!"

王師長身邊的幾位參謀高聲應和著,也緊緊跟隨了出去.


戰場上,濃厚的硝煙還在彌散著,空氣中夾雜著血腥的氣息.無數的尸體碎塊胡亂地灑滿非法武裝部隊大本營的周圍,鮮血塗滿了陣地.

"這些王八犢子,總算在中國的土地上徹底死絕了!"

"師長,為什麼,我們這幾次戰斗都打得這麼猛,毫不留情?"一位稍顯文弱的參謀問道.

"對這些人渣講什麼絕情!"王煒臉色一變,厲聲喝道,"武裝暴動,殘殺平民,尖銀(和諧)擄掠,多少無辜的老百姓死在他們的槍口下,他們的雙手沾滿了鮮血!!"

"是,師長教訓的對!"那位參謀連忙回答.

"真是搞不懂,好好的太平日子不過,要去搞暴動!面對全人類的危機,不努力共度時艱,反倒變作吃人的惡魔!"

"去他娘的破碎十字軍!"

王師長似乎很是氣憤,一路罵罵咧咧,看見了破碎十字軍的標志便上去就是一腳,恨不得將其踢個粉碎!

中國,北京.

在一間寬敞而整潔的辦公室里,中國政府的幾位核心領導人正在討論著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十年內建造完成20座地下城市,實在是不可能了!"主席長歎一口氣說道.

"這一次,難道真的要失信于民了?!"另一位常委惋惜地說.

"不管如何,我們必須盡快給全國人民一個答複."

"孔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地心城市】進展雖慢,我們還可以一刻不停地,調動所有力量去建設.但是,民眾目前首要的矛盾不是患寡,而是患不均!"總理意味深長地說道.

"總理說的有理,即使十年內我們把地下城市建設的數量翻一番,也還是杯水車薪,難以滿足所有人的求生所需.目前,人民最關心的是誰能夠最先進入地下城市,進入地下城市的考量標准是什麼?"

"全國18億人口,首批20座地下城市最多容納2000萬人,僧多粥少,如何分配才能彰顯公平?"

"18億人口里面,年齡50歲以上的有6億人,我們只好多做工作,希望她們可以為了下一代做出犧牲."

(由于人口政策,中國老齡化的高峰出現在2055年左右,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

"再者,危機何時爆發尚未可知,留在地面,生活質量也會高出不少嘛,這未必是壞事.而且,按照地球危機科學團隊的方案,生活在地面的人依然可以不時到地底探視親友的."

"即便如此,還剩下12億人口,要如何分配?"

"結合地球危機科學團隊專家的意見,有幾個重要的因素我們必須考慮,人口的年齡結構問題(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都必須具備),性別比例問題,還有人才儲備的問題"

"從文明傳承的角度來看,挑選社會精英進入【地心城市】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如果直接選擇社會精英,顯然是不可能的!"

可以設想一下,即使最終選擇的2000萬人都是普通人,那一樣還會有十幾億的普通民眾失去機會.既然都是選,選擇傑出的人員對文明的傳承作用肯定會更大一些.

但是,這個看似淺顯的道理背後卻是最為糾纏和複雜的,因為其中還夾雜著人性.

"無論如何,必須保留一部分名額給各學科的科學家,工程師,學者們,還有傑出的藝術家.他們將是傳承人類科學文化的堅實力量.至于剩下的名額,就應該采用更加公平公開的方式來分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