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一章 七殺問心 六

孫豪讀書很多,自認為學識不錯,但是,這個遠古時期或許已經發生的案件,孫豪並沒有在曆史書上發現只字半語,也就是說,這四個修士,是否該殺,孫豪必須自己判斷,並作出判決.

這跟化身黑落神將之時有根本的不同,化身黑落,孫豪是知道該殺的,只是需要理由說服自己,因為,曆史就是那樣.

但是,化身這個遠古判官大士,手頭要判的這個案件,就完全無跡可查了,必須孫豪自己做出判斷,也不知道殺魔宮的考驗是殺好,還是不殺好!

大夏帝國上下,對此案件都相當關注.

這四名修士,是大夏以十名修士的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整個營救過程,也飽受大夏帝國民眾關注,可以說,此時,孫豪所化身的大判官唐丁,已經成為了整個大夏的焦點.

萬眾矚目,就連大夏皇室,此時也派有代表親臨審判現場,聽取唐丁宣判.

廳堂之上,唐丁居中而坐,左右兩邊,坐著四名副手判官大士,都一臉肅然,開始審判.

四名副手大士,觀點並不一致.

兩位副手判官大士主張宣判四位修士有罪,他們認為:"任何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人都必須被判處死刑,此四名修士,按律當斬."

另兩位副手判官大士主張宣判四位修士無罪,他們認為:"大約百分之九十的大夏民眾認為應該寬恕這四名修士或僅給予象征性的處罰.民眾的態度顯而易見.因此'審判應該考慮民情’,四位修士應該宣判無罪."

四位副手,意見相左,打成平手,是殺是放,此時,全看孫豪化身的唐丁大士.

應該如何宣判?孫豪開始思考,整個廳堂之中,一片肅靜,眾人都甯聲靜氣,關切地看著孫豪化身的唐丁大判官.

殺?不殺?

此案,已經有過初審,初審的判決是四名修士有罪,按律當斬.

此時,四位副手,意見相左,四位修士是生是死,全在唐丁大士一言之間.

孫豪思考良久,緩緩睜開雙眼,看了一眼充滿希冀的四位修士一眼,緩緩開口說道:"當我傾向于維持初審判決,我又顯得多麼荒謬,這些將被處死的人是以十名英雄的生命為代價換來的."

說到這里,孫豪化身唐丁大士大聲說道:"我退出對本案的判決".

孫豪退出,不判就是判.

四位修士面如死灰,因為唐丁大士退出,四位副手大士打成平手,那麼也就是說,最終判決沒有結果,沒有結果就意味著維持原判:"四名修士,按律當斬".

是日,四位修士被斬.

四位修士腦袋落地的這一刻,孫豪心頭又閃過一絲念頭:"何為殺?為何殺?".

旋即,孫豪精神一振,人從幻境之中退了出來,定神一看,自己又出現在了一個問心殿之中.

這間問心殿明顯不是前面那一間,因為這一間問心殿內,只有八個悟道蒲團.

孫豪進來不久,陸陸續續又有不少人從這間問心殿的入口處走了進來,不出孫豪所料,歐陽兄弟也再次走進了這間問心殿.直到第十六人進入之後,悟道蒲團亮了起來,顯示,大家可以開始悟道了.


這十六個人,是剛剛那間問心殿內的修士中的一部分,剛剛那間問心殿是二十三人,只有十六人到達這里,這就意味著,有七名修士已經被殺魔宮真正淘汰出局了.

分析這十六個人,孫豪發現,登上殺蒲團的修士之中,也有兩人被淘汰,其中青云門的程曙光就在被淘汰之列.顯然,兩個光門相比,帶"悟"字的光門淘汰率會稍低,不過,也並不保險,一旦沒有通過殺魔宮的相關考驗,就算登上過殺道蒲團,一樣也有被淘汰的危險.

因為上一關剛剛好淘汰了兩個身登"悟"字的修士,這樣一來,這里的殺道蒲團就很好分配了,孫豪等沒有被淘汰的"悟"字修士,自然再度登上了殺道蒲團,開始悟道.

又因為兩個光門都有機會進入下一關,殺道蒲團的重要性就降低了許多,其他修士雖然心存不滿,但是也勉強接受了這個現實.

登上這個悟道蒲團,孫豪的心頭,自然浮現出了剛剛審判的這個案件的領悟.

殺?還是不殺?

最終,孫豪雖然沒有做出選擇,但實際結果卻是:"不得不殺".

那麼,為何如此呢?

大夏乃是人族第一個一統的帝國,立國之後,立有"禹刑","夏刑大辟二百,臏刑三百,宮刑五百,劓刑各千……",律法,乃是約束修士及常人而設,如今的宗門,發展千萬年,也大多沿用了古刑法的一些規定,比如不准同門相殘之類的規定,都是從大夏律令之中演變而來.

律令之所以設立,在于規范修士或者是凡人的行為,保護整個人族的社會秩序.

四位修士之所以會死,之所以被斬,無他,死于禮法之下.

禮法,乃是大夏立國之根本,其嚴肅性,其權威性不容質疑,如果此四名修士不斬,禮法威嚴何在?如果此四名修士不斬,必然引發情與禮法之間的有一場巨大爭論,人族是以情治國,還是應該以禮法治國,這是一個永遠爭論不休的話題.

曆史的實踐告訴孫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族要想繁榮昌盛,就必須維護禮法的嚴肅性于權威性.

是故,孫豪才有棄權而實際是斬殺四人的決斷.

此四名修士,殺之于法!為禮法而亡.不禮之人,殺!

孫豪明悟:殺之,也是大仁大義也!

明悟之後,孫豪通過"悟"字光門進入第三個幻境.

第三個幻境之中,孫豪搖身一變,變為了漢水河邊的一個漁夫.

京華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聲呼救.孫豪所化漁夫聞聲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京華城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一百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十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又在河水之中大聲呼救,孫豪所化曾被他騙過的漁夫恰巧又在現場:"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

救還是不救?

不救,商人就會淹死,不救等于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