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勵精圖治 第十四章 勾結




京都,長州藩藩主毛利家。

一名身材矮小卻極強壯的漢子痛苦地蜷縮在地下,漢子的一條腿已經齊膝而斷,殷紅的鮮血從他的斷腿處一直延伸到殿外,留下了一道蜿蜒的軌跡,觸目驚心。

這矮壯漢子正是毛利家水軍的主將平四郎。

毛利敬慶惡狠狠地瞪著斷腿殘廢的平四郎,眸子里幾乎要噴出火來!三十一艘武裝軍船,一千多名精銳的水軍,就這樣一戰而歿!毛利家最精銳的水軍已經在這一戰中損失殆盡了,自從長州藩起兵尊攘以來,還從未遭受過如此慘重的損失!

毛利敬慶猛地抽手腰間武士刀,雙手擎住,像惡狼一般瞪著平四郎團團踱步。

突然間,寒光一閃,毛利敬慶狠狠地一刀刺出,利刃輕易地刺入了平四郎的胸膛,平四郎痛苦地扭曲起來,臉肌也開始輕微地抽搐,毛利敬慶不解恨,握住武士刀猛地左右搠搗,在平四郎胸前切開一個標准的十字。

並沒有多少鮮血從平四郎的切口湧出,在之前的爬行中,他的血幾乎已經流淨了!

奮力以手握住毛利敬慶的武士刀,平四郎眸子里的眼神迅速黯淡下去,終于頭一歪,氣絕身亡……

“八格!”

毛利敬慶尤不解恨,揮刀劈了另外兩名死里逃生的武士,才恨恨地將武士刀擲于地下,臉上開始浮起沮喪的神色來,此番京都灣海戰失利,長州兵實力大受損傷,在各藩聯軍之間的地位頓時一落千丈,是時候早做打算了。

此時的京都警衛,主要控制在長州、土佐、薩摩三藩的聯軍手里,由于孝明天皇的支持,幕府對三藩聯軍采取了妥協措施,被迫支持尊王攘夷,度圖以緩兵之計先瓦解三藩聯軍,然後再徐圖各個擊破。

三藩聯軍之中,尤以長州藩毛利家的軍力最為強大,由高杉晉作和平四郎統領的水陸軍隊雖然數量不多,分別只有六千人和兩千人,但由于作戰勇敢、訓練有素,加上毛利敬慶從西方人手購置了一批相對先進的火器,其戰斗力在日本四島二百多諸侯里面,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但是現在,平四郎統領的水軍卻在京都灣一戰中全軍覆滅,就好比斷了毛利敬慶的一臂,令長州藩的實力大打折扣!另外兩家土佐藩和薩摩藩的藩主必然會借機搶奪聯軍的主導權!而一直隱忍的幕府也可能從幕後走上前台,向聯軍下黑手……

為了應付即將到來的危機,毛利敬慶迅速做出了反應,當務之急是要統一三藩的思想,打消土佐藩和薩摩藩的非份之想。

****


就在毛利敬慶擔憂即將到來的危急時,土佐藩藩主山內容堂和薩摩藩藩主島津齊興也同時獲知了平四郎在京都灣全軍覆滅的消息,幾乎同時獲知這一消息的還有孝明天皇和幕府大老松平慶永。

孝明天皇對三藩聯軍的態度應該說是曖昧的,一方面,天皇對三藩提出的尊王攘夷口號十分贊賞,皇室早就對只擁有名義上的統治權,而實權一直掌握在將軍幕府中的現實感到不滿,孝明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削弱幕府的影響力,恢複天皇對日本至高無上的統治。

可另一方面,孝明天皇又從內心里懷疑和不信任三藩的藩主。

將軍幕府的統治方式已經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說在全國諸侯心中根深蒂固,誰又能擔保三藩在打倒了德川家之後,不會成立另一個將軍幕府?孝明天皇曖昧的態度,就決定了皇室勢力在激進派和保守派之間的激烈角逐中,始終處于中立位置。

德川將軍幕府的大老松平慶永的態度則恰好和孝明天皇相反。

表面上,松平慶永是支持三藩發起的尊王攘夷運動的,但這是在全國各藩廣泛開展運動,而天皇又支持的前提下無奈做出的決定,在背地里,松平慶永無時不刻不在想著恢複幕府對京都的警衛權,將三藩的勢力逐出京都甚至進一步消滅掉。

但直屬于幕府的武力不足以達成這樣的目標,要將三藩勢力驅逐出京都,松平慶永只能借助全國各藩的力量!就目前而言,全國各地尊王攘夷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基本不可能糾集起反對三藩的聯軍。

不過,平四郎水軍的覆滅,卻好比在黑夜里點燃了一盞明燈,給松平慶永指明了另一條康莊大道!既然難以糾集各地諸侯成立討伐三藩的聯軍,那麼借助外國的力量驅逐三藩在京都的軍事存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麼做的風險周樣存在,一旦外國勢力進入京都之後就不願意撤出,如何收場將是個難題!但至少,松平慶永還是想嘗試著和外國勢力先接觸接觸,沒有試過,永遠也不可能知道這條路是否走得通?

松平慶永選擇的第一個接觸目標,就是擊敗了平四郎海軍的中國,外國勢力中的新貴!從感情上,中國和日本都屬于遠東世界,人的體態特征也基本相似,更容易搏得日本人的認同感。

****

張大河率領東海艦隊在京都灣外海的一個小島上強行駐紮下來,正愁不知如何完成秦漢交待的任務之時,一艘小船趁著夜色的掩護悄悄地登上了小島,在接近小島之前被巡夜的三號艦捕獲,小船上的三個日本人被直接送到了張大河的旗艦。

略通日語的翻譯被人從睡夢中叫醒,睡眼惺忪地來到張大河的作戰指揮室。

三個日本人的態度相當友好,不時向張大河等人點頭哈腰,臉上還陪著笑,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這讓張大河十分不解,心忖這些日本人是不是心理有病,一個個都是受虐狂啊?自己的艦隊全殲了他們的水軍,還這副嘴臉,是不是欠揍啊?

翻譯嘰里咕嚕和和三個日本人說了一通,便滿臉驚喜地向張大河道:“長官,這個日本人叫平田次郎,是幕府將軍德川家福派來的使者,說是有重要的事情和我軍商量!”

“你說什麼?”張大河灼灼地盯著面前的矮個日本人,叫道,“你***就是德川家派來的使者?”


翻譯將張大河的話翻成日語,轉告給那日本使者,當然***這句多余的話被過濾掉了。

日本人很謙恭地垂下頭,神色恭敬地說了一通,翻譯又把話給譯了出來。

“平田次郎說,德川將軍從小就十分仰幕中華文明,對中國能派出軍隊前來日本深感榮幸,還說日本文明自古就是中華文明的旁支,大和民族和漢族同氣連枝、一衣帶水,理應相互提攜、共渡難關。”

張大河心里鄙夷冷笑,臉上卻是堆滿熱情的笑意,連聲笑道:“那是那是,尊使說得真好,大和民族和大漢民族確實同氣連枝,理當相互提攜,如果德川將軍需要什麼幫助,請盡管吩咐,我國本著一衣帶衣的鄰居關系,理當竭力效勞。”

聽完翻譯的轉譯,日本使者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甚至連臉色也變得通紅,亂七八糟地又說了一通,這次連翻譯也譯不全了,只是說大致的意思是說,張大河的話讓他十分感激,他一定會如實向將軍閣下報告中國軍隊的善意云云。

張大河惑然不解,環顧左右道:“不是吧,這些小日本這麼容易就相信我的話了?什麼善意,我表示了什麼善意了嗎?”

左右也都疑惑不解,有人答道:“估計這些小日本都腦子進水了,一個個其蠢如豬吧。”

只有翻譯卻是認真地答道:“中華文化在日本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自盛唐譴唐使之後,中華文化便開始輸入日本列島,對日本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中華民族的強盛和發達,也在日本人心里埋了根。雖然到了明代,不斷有倭寇擾我海疆,但在日本的主流人群里,中國還是十分強大和講信義的大國,長官的話能讓平田使者深信不疑,也在情理之中吧。”

張大河點頭道:“嗯,這樣的分析還算過得去,好吧,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妨真的表示一下善意,來人,去軍械庫拿一百支步槍來!”

片刻功夫,一百支半新的步槍便已經擺在了平田次郎的面前。

平田次郎神色激動地拿起一支步槍,嘴里連聲贊了三聲“喲西”,然後拿著槍左瞄右瞄,似乎還是個行家,好像以前玩過步槍,最後才翹起大拇指,說道:“中國的槍,好東西,比紅毛鬼子的還要好,我們的喜歡。”

張大河笑道:“尊使,這是在下送給德川將軍的一點薄禮,不成敬意,敬請笑納。”

平田次郎連連點頭,嘴里哈伊叫個不停,最後帶著兩名從屬載著一百支步槍心滿意足地離去,這次曆史性的見面史稱河田會,河田會之後,中國政府和幕府保守派牽上線,雙方開始勾結起來,合力扼殺尊攘派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