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過關(二)



這一次,于掌櫃把曾榮帶進了上房,堂屋里果真擺了三排繡架,每張繡架前都趴著一個人,且每張繡架前放了一個木盆,木盆里有半盆水,曾榮知道,這半盆水是給繡娘沖洗手上的汗水和緩解手疲勞用的.

另外,曾榮還發現一個特點,這間屋子比一般的住家屋子要亮堂不少,細看才知道,原來這屋子的南北兩面牆都有窗戶,臨窗的牆根下均擺滿了繡架,偶爾也有一兩個拿著繡繃子的人坐在旁邊.

于掌櫃進去後,先拍了拍手掌,"大家先停下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位新人."

很快,陸續有人從東西兩邊的屋子走了出來,曾榮透過門上掛著的紗簾,發現里面的屋子也是擺滿了繡架,也就是說,這三間屋子里都是繡娘的工坊,只不過從旁邊屋子里出來的繡娘相對來說年齡要比堂屋里的稍稍大上個兩三歲或四五歲.

令曾榮比較費解的是,這些繡娘見到她盡管不算熱情,甚至還略帶了點冷淡,但卻並無敵意,更多的是漠視.

這個問題很快有了答案.

原來,這里的繡娘都是按照她們每月完成的繡活件數計算工錢,如此一來,她們的精力大多放在了趕工上,哪有什麼時間去勾心斗角去琢磨別的?

當然了,這也是得益于錦繡坊背靠皇商這棵大樹,所以才有做不完的活.

這不,見識過曾榮繡絲帕的手藝,于掌櫃給曾榮分派了一百條絲帕的任務,條件是這一百條絲帕的花樣不能有重樣的,但允許有細微的差別,比如說繡蘭花,可以繡一株或兩株,或者每株上的花色不一樣,總之,不能有完全的雷同.

還有一點,這些花樣必須由她自己一個人去完成.

說完,于掌櫃命人去取了七八條絲帕來,這是放在前面大廳展櫃的絲帕,上面繡的清一色是梅花,但梅花的花樣都略有不同,有的是顏色,有的是枝條,有的是花朵,有的是落英,等等,看得出來,這些絲帕的花樣和繡技都不俗,哪個也不比她弱.

但也有一點,這些絲帕上沒有題詩.

事實上,曾榮那首題詩也的確是受益于昨晚那本《太白詩選》,可巧看到那首詩,又可巧記住了它,更可巧的是,今日繡的偏偏又是蘭花,因此,她大著膽子繡了上去,因為這就是她想要的別出心裁和獨樹一幟.

原本依曾榮的意思是想把這一百條絲帕帶回家去做,畢竟初來乍到,她很是擔心曾華不能適應,可話到嘴邊,有侍女過來傳話,說是開飯了.

這時,屋子里的繡娘都放下了手里的活,三三兩兩往後罩房那邊走去,于掌櫃命曾榮跟上,一邊走一邊告訴她錦繡坊的一些規矩.

首先是上工時間,夏天是辰正,冬天是巳初,下工時間是夏日是酉初,冬日是申正或申末,繡坊管早晚兩頓飯.

當然,這是繡坊規定的上工時間,若有人願意趕工,早來晚走,繡坊不反對,左右工錢是計件算.


其次是保密守則,所做繡品不能帶出錦繡坊,也不能和外人交談繡品花樣,針法,流派,數量等.

曾榮一聽這話,歇了向于掌櫃求情的心思,也慶幸自己方才沒有把話說出來,否則,只怕好容易留下的這點好感又得降為零了.

這頓飯是在後罩房的堂屋吃的,堂屋里擺了兩排小矮幾,每張矮幾前有四個坐墊,也就是說,四個人一桌,桌上擺了兩道菜,一葷一素,葷菜是肉末豆腐,素菜是清炒南瓜片,主食是米飯,管夠.

這個條件比起曾榮在鄉下老家來說好了不止一點半點,因而,曾榮很是知足,唯一擔心的就是曾華,也不知她這一天在家都做了什麼,吃沒吃飯,有沒有想家,有沒有落淚.

飯後,約摸有一炷香的自由活動時間,據于掌櫃說,是為了避免積食.

說完,于掌櫃帶著曾榮去了大廳,讓她利用這一炷香的時間好好觀摩一下別人的繡法,看看能否從中獲益.

至于徐老夫人提到的拜師以及不懂就向別人求教的法子顯然是不適宜的,畢竟每個人來這的目的就是掙錢,工價按繡品的件數算,誰願意把時間浪費在別人身上?

當然了,也有特例,這特例就是頂級的繡娘,她們的工錢不是計件算,而是根據她們作品的估價算,這樣的人只怕一年也難得繡出一兩樣東西來,而她們繡出來的東西不是高價被宮里收購就是作為鎮店之寶掛在店里待價而沽.

比如說這會,店里掛著的這件鎮店之寶就是一幅山水畫的屏風,若不是離得近伸手可以感知到這繡品的凹凸感,還真以為這就是一幅山水畫.

除了這幅山水畫,其他幾件屏風也很雅致,有踏雪尋梅圖,有月下賞菊,有雨後荷塘,有風吹竹林,等等,看得出來,畫這花樣的人肯定有一手好丹青,否則,出不來這效果.

當然了,繡娘的水准也不是一般的高,強強結合才能相得益彰.

還別說,這一圈走下來,曾榮總算看出自己的差距了,單純的拼繡技,她肯定比不過在場的任何一個人,唯一能拿出手的,恐怕也就是她的這一手丹青了.

一炷香的時間過後,曾榮回到了後院,于掌櫃給她安排了一個靠窗的座位,繡絲帕不用繡架,只需一個繡繃子.

她旁邊是一位叫紅姑的從姑蘇來的女子,看樣子是未婚,她在繡一幅百鳥朝鳳圖,大紅的緞子做底,用了不少金銀線,如果沒猜錯的話,應該是一幅成親時用的被面.

見對方沒有和她搭訕的意思,曾榮也沒有多問,她找了張空著的案幾,趴在案幾上畫起了絲帕上的花樣,畫著畫著,曾榮察覺到了周圍的異樣,有幾雙眼睛偷偷地注視她,只是當曾榮看過去時,這幾人又迅速地低下了頭.

曾榮有心想問問其中緣由,可一來她怕耽誤人家的時間,二來她第一天上工,即便有什麼隱情,這些人也不會告訴她的.

想通了這個問題後,她拿起繡繃子,也一心繡起了絲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