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細數(一)



彼時暮色已臨,徐家早已結束了晚膳,因是元宵佳節,小輩們都去街里逛去了,曾榮沒有見到徐靖和曾榮,積善堂里只有楊氏和白氏妯娌兩個陪老夫人閑話年節下各家的禮尚往來.

見到曾榮,三人均大吃了一驚,得知曾榮只有一個時辰工夫,楊氏,白氏略和曾榮寒暄了幾句便起身離開了.

"老夫人,阿榮有話要說."曾榮跪了下去.

徐老夫人見此瞅了一眼紫蘇,紫蘇沒等老夫人發話便把屋子里的丫鬟婆子一並帶出去了,臨走前細心地給曾榮搬來一個小矮杌子,讓曾榮坐在了老夫人身邊.

曾榮把她進宮後三個多月的經曆大致學了一遍,先是柳春苗和覃初雪對她的賞識和拉攏以及她們背後各自代表的勢力,接著是皇後賜的八寶粥,皇貴妃要繡的並蒂蓮系列以及皇貴妃送的金鐲子,再有就是金箔線的丟失,皇後的召見和暗示等.

不過因著阿梅的關系,曾榮隱瞞了那位二殿下,她是怕若那位二殿下果真是先皇後的兒子,徐大人知曉後說不定會去找皇上求證,畢竟外界傳聞那位先皇後的兒子是患了隱疾不能見人的.

徐老夫人越聽越驚呆,越聽也越後怕,這孩子招誰惹誰了,進宮三個多月居然搞出這麼多事情來,她左看右看也沒看出這孩子居然有這麼大魔力,三個多月就成了這麼多家想要搶奪的香餑餑.

"老夫人,還有一事呢,除夕晚上,我去後苑看焰火的路上還救了一個人."曾榮搬出了那位輪椅少年,她實在是好奇,想知道這位少年究竟是不是前皇後的兒子.

"從來沒聽聞哪位皇子是坐在輪椅上啊?"徐老夫人每年進宮的次數也不少,和太後也算是老相識了,和皇後,皇貴妃以及那四大妃也打過幾次交道,因此,對宮里的幾位皇子多少也聽聞些.

"若不是皇子,興許就是宮外來的世子吧,當時黑乎乎的,我也沒敢仔細看他,把他弄到輪椅上推到路邊我就跑了,他應該也沒看清我的長相,這事您千萬別說出去,我怕他找我麻煩,畢竟當時的情形有點糟,任誰也不願意自己最狼狽的時候被一個宮女看到."曾榮有點後悔不該把這事說出來,以徐扶善的能力,想查到這位少年應該不難.

"外來的世子也從沒聽過誰坐輪椅?"徐老夫人在京城生活了三十多年,經常來往于這些世家大族之間,對他們的後人不說如數家珍吧,至少也是心中有數的,因為這牽扯到後輩們的聯姻.

"也有可能是摔斷了腿,臨時坐幾天輪椅."曾榮想結束這個話題了.

徐老夫人點點頭,問起曾榮後續打算.

得知曾榮完成徐老夫人這件常服後想去考女官,想進慈甯宮,徐老夫人憐惜地摟住了曾榮,"孩子,我就說那宮里去不得,你不聽,這做了女官想要再出宮就難了,你這一輩子都要交代在那了."


"回老夫人,人算不如天算,我若不能進慈甯宮,皇後和皇貴妃肯定會把我要去,我不想夾雜在她們的爭斗中,更不想牽連到徐家."曾榮趴在了老太太的膝蓋上.

徐老夫人摸了摸曾榮的頭,"孩子,你果然是個聰明人,先前我還擔心你看不透,正尋思該怎麼和你說這些呢.既然說到這,我也就不瞞你了,自打那位先皇後沒了之後,皇上在朝堂上提過兩次立後一事,雖沒明說要把那位皇貴妃扶正,可話里話外就是這意思,這兩次均被內閣先否了,滿朝文武也沒幾個贊同的.論理,我不該跟你一個小孩子說這些,可我也是擔心你被人利用."

這番話,徐老夫人在聽到皇貴妃賞賜曾榮金鐲子時就想說了,可又怕曾榮年齡小不知輕重,萬一傳到那位皇貴妃耳朵里,徐家就真的要和她結仇了.

幸好,曾榮自己看破了這點,沒枉費她一番心思調教.

想到調教,她索性多幾句嘴,把宮里幾位重要皇子向曾榮介紹一遍,之前不說是因為這些人離曾榮很遠,不在一個圈子里,可如今曾榮要去考女官,以後免不了要和這些人打交道.

據徐老夫人說,皇上目前應該有六七個皇子,先皇後生了兩個,頭一個兩歲多夭折了,第二個倒是活了下來,偏又生了場大病不能示人,因此,這位二皇子可以忽略不計.

"您見過這位二皇子麼?"曾榮沒想到得來如此不費功夫,原來這位二皇子果真是先皇後的兒子,也就是覃初雪拼命想要護住的人.

"小的時候我見過兩次,那會先皇後還在,也就三四歲模樣,長得很是機靈討喜,可惜,後來先皇後一死,聽聞他也生了場大病,再後來就沒出現過在大眾面前,從此後,太後連提都沒有提過他,至今也不知是否還活著."

這就怪了,曾榮看到的二皇子明明是一個健康人啊,談吐什麼的也正常,若不是因著阿梅那句叮囑,曾榮真想把這事說出來.

"應該是活著,皇子若沒了,會對外宣告的吧?"曾榮不希望這位可憐的二殿下被人如此忽略,這對他太不公平了,明明他才是皇上的嫡長子啊.

"是這麼個理,可他這些年一直沒出來,只怕情況不太好,罷了,我也積點口德,不說他了,能活著就好."

接下來,徐老夫人提到了皇貴妃的兒子朱悟,今年應該十六歲,他是目前最受皇帝寵愛的兒子,文才武略皆有所成,十三歲便進了太學,跟著那些世家子弟一並進學,據傳,此人和淮南王之子朱愉,鎮國公世孫李漫,禮部尚書之孫孫晉並列為京城四大才子.

曾榮一聽,果然這位皇貴妃好手段,這麼早就把自己兒子送去太學,從小就跟那些世家子弟一起進學,不但學業上有長進,人脈圈子也就此擴大了,有這些世子世孫們的襄助,朝堂的話語權基本穩固了,後宮有她自己多年鋪就的人脈,皇後會輸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