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唱和



坤甯宮的兩位嬤嬤是王皇後身邊的人,事情發生時她們兩個一直追隨王皇後左右,故而兩人也沒有看到現場.

不過兩位嬤嬤倒是聽在場的宮女太監敘述過事件的起因,說是有人把曾榮當成了公主,鬧著擠過來要看公主,也沒人聽曾榮解釋,隨後便是曾榮跳下棚子去救一個小姑娘.

再詳細的內情兩位嬤嬤就不清楚了,不過兩人均說了,皇後娘娘對此事甚為重視,特地命她們二人把曾榮送回來也命她們二人去請一位好太醫.

"是嗎?既如此,你二人可知錯?"朱旭冷哼一聲問道.

兩位嬤嬤一聽忙跪下去磕頭不止,早在皇上認出是曾榮之際她們兩個就意識到不妙了,那一刻皇上周身的煞氣太重,不曾開口就把她們震懾到了.

這趟差事辦砸了.

可真要她們說出錯在哪里,她們兩個自認也很冤,走這個偏門是皇後吩咐的,事件發生時她們兩個也不在場,就是想救曾榮也救不上啊.

可這番話她們不能說出來,說出來錯的就是皇後了.

"啟稟皇上,奴才錯在方才回話時不該把曾史官扔到地上."一位婆子說道.

彼時她也是見皇上怒氣壓頂,沒有深思,下意識地就把曾榮放下跪倒在皇上面前,哪知曾榮壓根就沒站住,直接癱倒在地上.

"啟稟皇上,奴才也有錯,奴才不該嫌棄曾史官身上髒,曾史官傷成這樣,奴才應該背著她進來或抱著她進來,不該架著她進來."另一個婆子說道.

她是受慈甯宮那位宮女的啟發,那位宮女一看曾榮癱倒在地上來就直接把曾榮背起來,那會她們才明白皇上因何沒叫她們兩個繼續把曾榮送回去.

"還有呢?"朱旭問.

兩個婆子對視了一眼,搖搖頭.

再有她們真想不出來.

朱旭也懶得跟她們廢話,命她們兩個去外面跪著.

"恒兒..."朱旭見朱恒這半天一直沒說話,臉上陰得能滴出水來,便想勸勸他,可話到嘴邊,他又說不出口了.

曾榮受傷是不爭的事實,且還是為救一個孩子受的傷,對啊,她是為救人受的傷,應該就是一場意外,不是有人在針對她.

"二哥,今日之事就是一場意外,不過三弟倒是沒想到這丫頭還挺熱心的,膽子也大,那麼混亂的場合居然敢跳下去救人,在場那麼多男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她卻做到了,想來這就是所謂的英雄俠氣吧?"

"三弟最好稱她一聲'曾史官’,丫頭不是你叫的,連母後和皇貴妃都稱她一聲'曾史官’."朱恒可沒興趣和他探討曾榮是什麼人,但這一聲"這丫頭"讓他聽了十分刺耳.

"哦,對對對,曾史官,曾史官."朱悟自是不會因為這種小事在父皇面前和朱恒起爭執.

"哼,什麼英雄俠氣,朕看就是愚蠢,就是多管閑事,那種情形下身邊的宮女太監還有侍衛是做什麼的,用她去逞強?"朱旭冷哼一聲,說道.


他就說嘛,這丫頭就是看著聰明,做出來的事情往往愚不可及.

這話朱恒同樣不愛聽,正待反駁時,王皇後帶著一群嬪妃們進來了,是皇上打發人特地在西華門口候著,讓她們回宮先來一趟乾甯宮.

看到門口跪著的兩位嬤嬤,王桐猜到這兩人准是又被遷怒了,當下也很不喜,這件事跟她明明一點關系沒有,皇上這麼罰她的人,豈不是告訴旁人,這件事跟她有牽扯?

故而,進了上書房,行禮後,皇後推出了她身邊的兩個太監和兩位宮女,這四個人均是在場的見證人.

"回母後,據兒臣所知,曾史官今日是已告假要出宮的,緣何跟你們去了普濟寺施粥?"朱恒問道.

他才不相信曾榮會無緣無故跑去和皇後施什麼鬼粥,這件事本身就透著蹊蹺.

"回皇上,不說這事臣妾還忘了,這是曾史官的包裹,里面有幾塊衣料和幾樣金飾,外加二百兩的銀票,臣妾有一事不解,她進宮才剛一年,如何就能攢下這麼大一筆銀子,且這銀子還是整的,不是零散湊的."王桐說完,後面有一個宮女遞過來一個包裹.

朱恒剛要開口,朱旭瞪了他一眼,道:"這銀子是她自己掙的."

"掙的,宮里的銀子這麼好掙?"王桐擺明了不信.

她懷疑這銀子不是皇上就是太後再不就是朱恒給曾榮的,多半是朱恒的面大,她就是想坐實朱恒和曾榮的私情!

"皇後說起這事,臣妾倒是也想起了另一事,曾史官在做女官之前是在尚工局做繡娘的,該不是那會掙的吧?"童瑤挑起了一個話頭.

"尚工局的繡娘能掙這麼多銀子?"王桐說完問起了身邊的宮令女官.

宮令女官搖頭,報出了一般繡娘的月例.

"不過曾史官和一般繡娘不一樣,她發明了金箔線一種新針法,皇後娘娘那件繡著鳳穿牡丹的常服和太後老人家的壽字常服均出自這位曾史官之手,據悉,每件衣服用的金箔線均以成卷計,其中會不會有什麼隱情下官就不得而知了."宮令女官道.

沒辦法,她清楚自家主子太想收拾這位曾榮,好容易抓住這麼個機會,她怎麼著也得推一把.

盡管,她心里明鏡似的,這把刀子是皇貴妃遞過來的,這個女人多半也是想借皇後之手清除曾榮.

可那有什麼關系呢?

皇上又不傻,還能聽不出皇貴妃的話外音?

回來的路上,她和自家主子分析了一下,這起事件不管是不是意外,她們都可以拿來利用一下,利用好了,這盆髒水可以潑到童瑤那個女人頭上.

她正發愁如何把話題引過去呢,童瑤給她們遞了把刀子過來,她就驢下坡,皇上不傻,肯定會仔細思量的.

只是皇上還未來得及思量,王桐一聽金箔線三個字頓時眼睛亮了,別的不清楚,這個金箔線她知道一卷價值均在百金之上,如此貴重物品,不拘從哪里省點出來可不就夠二百兩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