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王府內家族往事

鄭親王府的位置整個清代一直沒有變。《嘯亭雜錄》中說:“鄭親王府在西城大木廠”,也有記作“大木倉”、“打磨廠”的。《乾隆京城全圖》繪有簡親王府,其地在打磨房胡同。其建築規模為,正門面闊五間,大殿面闊五間,東西配殿面闊五間,後殿面闊三間,後寢面闊七間,後罩面闊五間。

鄭親王府的花園,在京城王府中最優。據《嘯亭雜錄》中記載,乾隆十三年德沛襲王爵

後,府庫中存銀數萬兩。他看見以後十分驚訝,認為這是禍根,要趕緊花掉,否則會加禍于後人。于是,他就把許多銀子分給了府中之人,剩下的就建造了花園亭榭。鄭親王府的花園稱為惠園,清人對其有所描繪,“惠園在西單牌樓鄭親王府,引池疊石,饒有幽致,傳是李笠翁手筆。園後為雛鳳樓,樓前有池,其後即內宮門樓。後有瀑布,高丈余,其聲琅然可聽”。從記載中,可見當年王府花園的氣派。

光緒二十六年,第十六代鄭親王凱泰病重,但是,王府處處講求禮法,在關防院內除王府成員和小蘇拉(滿語為sura,意思是閑散)外,根本見不著男人的影子,出出進進只有太監們。雖然,在過年過生日也有至親中的男子前來拜賀,也都只能到殿堂里為止,不得進入臥室,惟有醫生(當年王府上下一律稱“先生”)可以進入臥房,這在《》里面寫到看病就有描述。說來也很奇怪,王府的內眷好像愛生病似的,所以,常常請醫生。

每個王府都有長年延聘的幾位醫生,有名醫,也有禦醫,一般都是府中常客。在王府內若遇見這類醫生,要以長輩身分相敬,見面要請安。傭人除習稱“先生”外,有時亦稱“老爺”。這類醫生在王府中很有身價,脈金按月致酬。

診脈,有時在臥室,有時在“外間兒”。醫生切脈、望聞以後,便向病人說一兩句安慰之詞,即步出至外書房開藥方。

藥方照例用朱箋(一種紅色八行紙)書寫。藥方抓來之後,由太監送往里面,各房均有專人按方核對藥包,然後,由老媽媽們倒入砂鍋,放到木炭爐子上煎熬。

煎熬都在晚飯後。第一煎睡前服,二煎次晨服。至今,後人仍不明白,王府內眷服藥多在冬春兩季。一到這兩個季節,晚間進入各房,幾乎都能聞到藥香。在王公府第,朱門世家都與中藥結有不解之緣,若許只有這樣,才顯得嬌氣、尊貴與黎庶不同。

但是就是這些規矩、體面,最終耽誤了老王爺病情,就這樣沒多少日子,老王爺就一命嗚呼,身歸那世去了。一場大殯之後王府又恢複了平靜。

光緒三十三年末代鄭親王昭煦過生日,最後一次體現了鄭親王家族的貴族氣勢,此後,鄭親王家族就一直萎靡不振近二十年(1922年宣統皇帝大婚的時候昭煦還以鄭親王的身份出席過)。

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就這樣灰飛煙滅了,許許多多的風云人物,就是這樣走完了自己或金戈鐵馬或榮華富貴的風雨曆程。然而,曆史的長河是永遠奔流不熄的,任何貴族世家是不可能存世永遠。正如演義開篇所述: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