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18節:留學漢諾威(2)

"校園生活是怎樣的?有沒有被同學認出來?"我饒有興趣地問。

"校園非常單純的地方,在學校就只是一名學生,更何況學院的教授們都是知名的音樂大師,相比之下我沒什麼可標榜的。這和我當初在國內的情況完全不同,事實上從獲獎到留學的那幾個月時間也是我比較困惑的階段,就心理而言也是一個消化過程。當我從國內的喧鬧中跳出來,才能靜下來站在高處去透視和反省自己的生活和思維狀態,然後突然又有了方向,非常清晰,那時候我才真正使自己的心靈獲得了可以說是一種解脫,完全放下了,那真讓我快樂。"

我試著猜度李云迪的困惑,我想他那時的壓力應該來自于如何突破自己,他已奪得世界第一,突然沒了對手,勢必陷入茫然。而音樂事業的發展仍來自于音樂本身的提高,李云迪面對的不再是20多位權威評委,將是全世界無數的聽眾和傑出的音樂同行,相比之下賽場的確是個太小的舞台,賽場競爭的勝利只是進入世界大舞台的入場券。獲獎後的各地巡演不過是凱旋後的展示,想要真正在世界舞台占據一席之地,需要對音樂的潛心鑽研和更強硬的演奏水准。當一個人找對了自己的方向,一切就變得簡單了。李云迪將自己侵淫在音樂之中,在鋼琴黑白鍵的方寸間展開新一輪的沖擊。

阿里·瓦迪非常喜歡這個學生,在教學中他很善于引導學生如何去理解音樂、詮釋音樂的內涵,李云迪在音樂上的理念與天分尤其讓他深刻。他曾說:"李在舞台上就像個王子,姿態優雅,從不擊打鋼琴,他有非常靈敏的聽力和樂感,我想不出他有什麼缺點。他並不僅僅是制造音樂,他知道怎樣用自己的方法發出最好的聲音。"

談到老師,李云迪說:"阿里老師知識淵博,他上課從作品形象、構架以及作曲家等各方面帶你去體會和想象,有時候還以指揮樂隊的方式來教我。他加深了我對音樂文化的認識,豐富了我對樂章的演繹,音樂視野也大大的拓寬。而且我喜歡阿里老師的一點就是可以就音樂問題和他暢所欲言、甚至發生爭論,其實重要的不是結論,而是這個互相探討的過程,這是對藝術自我思考的過濾,這給我的音樂提供了很大的表現空間。阿里老師一直是我交流音樂比較穩定的對象。"

在漢諾威留學的幾年中,李云迪過著一半學生、一半演奏家的生活。他認為音樂不僅需要刻苦練習,更需要在舞台演出中與聽眾和同行交流互動,這才能使藝術家對音樂始終保持著一種活力和激情。因此,他將學習和演出做了很好平衡,每年在漢諾威學習5、6個月,其它時間則應邀在世界各地巡演。每次演出後回到校園,他都會很好的調整自己,他坦言很享受輕松的校園生活,非常珍惜這種甯靜的孤獨,這無論對于他還是音樂都是一種很好的梳理和反省。

既然音樂是鋼琴家最好的傳遞方式,那麼自然少不了傳遞的途徑。2002年,李云迪與美國哥倫比亞藝術家管理公司簽訂了演出合約,這意味著李云迪從此踏上了職業演奏家的道路,他將在世界各地的著名音樂廳舉辦音樂會,也將有更多機會與一流的樂團和音樂大師們合作。此外他還是首位由公司總裁維福親自擔任其全球經紀人的中國鋼琴家,這位曾經成功地將無數藝術家推上國際舞台的著名經紀人說:"毫無疑問,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將成為繼小澤征爾後又一位征服世界的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