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曆史回顧 第5節:第一章、曆史回顧(2)

哈拉帕文明與當時的其他文明之間有商業往來。威斯康星大學的著名人類學家喬納森·馬克·克諾耶教授的研究顯示:有證據表明哈拉帕文明與中亞、西亞和印度半島等其他文明之間有貿易往來。②公元前1700年後,印度河谷文明逐漸衰落、瓦解了。衰落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環境方面的變化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當時印度河流改道,人們受到了干旱和洪澇災害的困擾。哈拉帕文明衰落的同時,其他文明特別是雅利安文明開始發展和興盛起來。③這些緊接著哈拉帕文明發展起來的文明並不遜色,人們從事貿易、飼養牛和馬、使用銅器和鐵器,還會制作陶器。

雅利安文明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哈拉帕文明,它將古代印度和現代印度聯系起來。這些雅利安人雖然由不同的部族組成,但卻使用同一種語言——屬于印歐語系的雅利安語。雅利安人最初分布在從印度河到旁遮普和恒河三角洲的印度河-恒河平原上。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從放牧牲畜的半游牧民族逐漸演變成了定居的農民,並創建了等級制度,這一制度規定了印度次大陸的居民(現稱為印度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循的社會規范。盡管北有野蠻部落的侵擾,南有近代海上的入侵,內有混亂、征服和經濟衰退,但是等級制度在經曆兩千年的內憂外患後卻頑強地保存下來,這一制度對我們理解印度的社會和政治極為重要。"④這一時期的曆史也是目前爭論較多的話題,其中焦點是:雅利安人有沒有從中亞入侵印度從而割斷了印度與過去的聯系?印度文明是否從吠陀時代開始、曆經哈拉帕文明和雅利安文明直至現在都未曾中斷過?如果後一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話,那麼雅利安人的入侵就只不過是一個沒有事實根據的殖民神話,印度文明的確是土生土長的文明,印度確實是人類文明真正的搖籃。1998年印度人民黨上台執政後,強烈要求修改教科書,命令將"印度的曆史是印度人自身延續下來的曆史"寫進教材。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是:並不是雅利安人的入侵給印度帶來了馬匹,事實上早在哈拉帕文明時期印度就開始廣泛使用馬匹了。不過前面的兩個問題都沒有得到完全解答。

中國的王朝發展

去過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亦稱"紫禁城")參觀的人常常會驚歎于兩件事情:一是這座宮殿不同尋常的面積(占地72萬平方米),任何人站在這些千姿百態的展覽品和重巒疊嶂的宮殿前都會備感渺小;二是中國漫長的曆史。這座宮殿在幾百年里都絕對禁止普通百姓進入,因而被稱之為"紫禁城",里面收藏有包括做工精細的陶器在內的許多工藝品,有些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曆史了。我們可以從故宮管窺中國漫長的曆史,也可以領略明清兩朝時期中國的繁盛。

中國經濟的發展遠遠早于印度。中國最早的陶器可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前:中國南方出現了用陶土制成的罐、碗,還有制作原始、稍加裝飾的石勺。公元前7000年以前,中國就有了最原始的農業。西北的半坡遺址是當時有代表性的農耕區,小麥的種植比較普遍,有儲存谷物的地窖,人們還飼養狗和豬。公元前6000年以後,在長江三角洲的低窪地區出現了稻谷種植,這種作物已成為現代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農業的繁榮有助于發明和革新,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國東部的龍山文化地區的農民發明了陶輪,他們甚至能夠制作薄如蛋殼的精美陶器。人們學會了修建房屋,開始出現了社會階層,考古學家可以通過墓葬來判斷墓主人是窮人還是富人。不久後,農民開始養蠶繅絲,這是古代中國的又一項成就。

龍山文化孕育出了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的統治者精心修建了豪華的宮殿和墳墓,並開始制造青銅器皿。緊接夏朝的是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時期人們開始在華北大平原上種植粟(當時主要的糧食作物)和豆。那些被征召來修建城牆、宮殿和紀念碑的農民及其他勞動者變成了奴隸,他們還必須准備隨時去服兵役。商朝給考古學家留下了一種"寶貝",即"甲骨文":它們是刻寫在牛的肩胛骨或龜甲上的文字。這些甲骨上的文字有的是對天氣、農業收成和未來事件的預測,還有的是對預言的詢問,它們有助于人們深入了解商朝的統治者是如何管理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