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萬曆搜秘 20、福王終于赴河南就國

因為河南的良田不足兩萬頃,在山東、湖北另外再找田補充,這下又給那兩省的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福王府的“伴讀”、“承奉”等官,驛騎四出,所至騷動。照會典所載,王府的賜田仍由原來的佃戶耕種,每畝征銀三分,作為租稅,這原是古代封建“衣租公稅”之制,曆代奉行不改。而福王要自己管業,自己派出人去清丈、劃界,借故斷人家田地的水道、挖人家的墳墓,借以敲詐勒索,地方官紛紛奏陳,一概不得要領。

這樣搞了有半年才大致定局,湖廣的田不足,又減一千頃,福王實得莊田一萬九千頃。就在這時,又發生了一場風波,《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七:

六月己丑,錦衣衛百戶王日乾訐奏奸人孔學與皇貴妃宮中內侍姜、龐、劉諸人,請妖人王子詔詛咒皇太子,刊木像聖母、皇上釘其目,又約趙思聖在東宮侍衛,帶刀行刺。語多涉鄭貴妃、福王。葉向高語通政使,具參疏與日乾奏同上之。向高密揭:“日乾、孔學皆京師無賴,诪張至此,大類往年妖書。但妖書匿名難詰,今兩造俱在法司,其情立見,皇上第靜俟,勿為所動,動則滋擾。”上初覽日乾疏,震怒,及見揭,意解,遂不問。東宮遣取閣揭,向高曰:“皇上既不問,則殿下亦毋庸更覽。”太子深然之。

這是鄭貴妃的親屬及她宮中太監所設的一條“苦肉計”,目的在平地起風波,預備指東宮誣陷鄭貴妃。這樣做法,往深處看,可以導致廢立;往近處看,有了糾紛,福王便可借故不就國。過去匿名者所散布的“憂危竑議”、“續憂危竑議”等所謂“妖書”,指神宗雖立東宮而終必見廢,用意是一樣的。“妖書”案發生時,正為沈一貫當政,他想借此打擊同僚,幾興大獄。而葉向高則能洞燭其奸,加以神宗不願多事,于是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到了第二年——萬曆四十二年,福王終于不能不就國。

親王就國見太子辭行,照規矩,太子坐受四拜;而福王就國,太子常洛特別客氣,起立辭謝,受了兩拜,又執手送至宮門,殷殷話別。此亦出于葉向高的調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