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15節:胡適之書生從政(2)

由于對胡適格外崇拜,便百般設法搜集他的一切文字和刊物。五四運動後胡適的文章,大都發表在北方,上海的刊物只有一份《新青年》雜志,南北遠隔,看來似乎沒有認識他的希望。

聚餐會上初識胡適

上海棋盤街相近,很早有一家亞東圖書館,首先用新式標點出版很多小說書,如《紅樓夢》、《水滸傳》等,書的前面必有一篇胡適的考證文字。在當時的書坊,小說書向來都是線裝石印的,老式圈點,分段不明,不要說前面沒有考證文字,連小說書作者的名字都沒有刊出,所以從亞東圖書館開始,舊小說的面目為之一新。

我最初行醫,診務清閑,上午完了,下午就沒有工作,診所初時設在南京路望平街轉角,這地方是上海發行報紙的中心。我利用空閑時間,辦了一張《康健報》,是專門介紹衛生常識的周報。因為是創始第一家,銷數很廣,因此我認識了許多出版界中人。其中有位鄭耀南是交際家,他聯合各方面友人發起一個"吉社聚餐會",每一會員都屬不同的職業,有律師、會計師、中西醫師等,中醫師就是我,每周聚餐一次。因為社員是十一個人,就將"十一"和"口"字相接,稱作"吉"社。聚餐時例必邀一位特客,這位特客,多數是文教界或專業名流。

我們十一個會員之中,有一位是亞東圖書館老板汪孟周,他是安徽績溪人,精于飲饌之道,每次聚餐定菜,都由他去接洽。當時上海最時髦的菜館,全是徽館,因此我們的集會,十次中有七次是在四馬路望平街相近,一家有名的徽菜館"民樂園"。

有一次聚餐,汪孟周邀了一位特客,是來自北方的教授,一經介紹,才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適。我當時高興極了,真是俗語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胡適見到我們一般社員,都是上海的洋場人物,商業氣息很重,所以他發言不多,但對"民樂園"的菜肴,認為是他的家鄉風味,十分欣賞,特別是對炒蟮糊、炒劃水、炒禿肺、炒圈子幾只菜,更是贊不絕口。汪孟周就講起他和胡氏是四代世交,而且是徽州績溪縣龍井鄉的小同鄉。他開的亞東圖書館,胡氏有一百兩銀子股本在內,所以胡適在上海出版的一切著作,如《胡適文存》和《胡適文選》以及一切新式標點的舊小說,都由亞東圖書館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