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民國初年 第49節:第十二章  急劇變化(6)

她還注意到另一件怪事:廚房里沒有灶神。這一家人而且不拜祖先。廚房里沒有灶神,她倒不大在乎,但是一個家庭怎麼可以沒有祖宗牌位?據說屋主人相信一種不拜其他神佛的教。她可不願意信這個教,因為她喜歡到所有的廟宇去跑跑,高興拜哪位菩薩就拜哪位。她倒也願意拜拜屋主人相信的那位"菩薩"。因為上一年夏天她發瘧疾時,那個"廟"里的先生曾經給她金雞納霜丸,結果把她的病治好了。但是她希望也能向別的菩薩跪下來叩頭,求它們消災賜福。

她說她窮得常常無以為炊,餓肚子是常事。我父親已經每月給她一點米救濟她,但是她的小孫女死了父母,現在靠她過活,因此吃了她一部分糧食。我拿出一張二十元的鈔票塞在她手里。她高高興興地走了,嘴里咕嚕著:"從小時候起,我就知道這孩子心腸好,心腸好。"

有一天傍晚,我去祭掃母親的墳墓,墳前點起一對蠟燭和一束香。沒有風,香煙嫋嫋地升起。我不知不覺地跪倒地上叩了幾個頭,童年的記憶複活了,一切恍如隔昨。我似乎覺得自己仍然是個小孩子,像兒時一樣地向母親致敬,我希望母親的魂魄能夠張著雙臂歡迎我,撫慰我。我希望能夠爬到她懷里,聽她甜美的催眠曲。我的一切思想和情感都回複到童年時代。母親去世時我才七歲,因此我對母愛的經驗並不多,也許想像中的母親比真實的母親更溫柔、更親密。至少,死去的母親不會打你,你頑皮,她也不會發脾氣。

從村子里到火車站,大約有三里路,中間是一片稻田。車站建在一個平靜的湖泊岸旁,這個湖叫牟山湖,土名西湖,是一個灌溉好幾萬畝田的蓄水庫。湖的三面環山,山上盛產楊梅和竹筍。我步行至車站以後就搭了一列火車到曹娥江邊。鐵路橋梁還沒有完成,因為從德國訂的材料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遲遲未能到達,所以靠渡船渡江。通往杭州的鐵路工程也因缺乏材料停頓了。從此到杭州的一大段空隙由輪船來銜接。多數旅客都願意乘輪船,因為櫓船太慢,大家不願乘坐,所以舊式小船的生意非常清淡。

傍晚時到達錢塘江邊,再由小火輪渡過錢塘江,只花二十分鍾。我中學時代的櫓搖的渡船已經不見了。

日落前我到了杭州,住進一家俯瞰西湖的旅館。太陽正落到雷峰塔背後,天上斜映著一片彩霞。一邊是尖削的保俶塔在夕陽余暉中矗立山頂,它的正對面,短矮的雷峰塔襯著蔥翠的山色蹲踞在西湖另一邊的山坳里。玲瓏的游船點綴著粼粼起皺的湖面。魚兒戲水,倦鳥歸巢,暮靄像一層輕紗,慢慢地籠罩了湖濱山麓的叢林別墅。只有縷縷炊煙飄散在夜空。我感到無比的甯靜。時代雖然進步了,西湖卻嫵媚依舊。

但是許多事情已經有了變化。我的冥想不久就被高跟鞋的篤篤聲粉碎了,一群穿著短裙,剪短了頭發的摩登少女正踏著細碎的步子在湖濱散步。湖濱路在我中學時代原是旗下營的所在。辛亥革命鏟平了旗下營,後來一個新市區終于在這廢墟上建立起來,街道寬闊,但是兩旁的半西式的建築卻並不美觀。飯館、戲院、酒店、茶樓已經取代古老的旗下營而紛紛出現,同時還建了湖濱公園,以便招徠周末從上海趁火車來的游客。杭州已經成為觀光的中心了。

我在十多年前讀過書的浙江高等學堂已經停辦,原址現已改為省長公署的辦公廳。從前宮殿式的撫台衙門已在革命期間被焚,在市中心留下一片長滿野草閑花的長方形大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