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4節:秦時明月張藝謀本紀第一(2)

一、潛龍勿用——陝西青工的攝影師之夢

張藝謀原名張詒謀,為其頗為文雅的父親所起,詒音同"移",可以解釋為傳承和贈予;謀,則具有計策和主意的含義。張藝謀1951年11月14日出生于西北古城西安,其父輩的兄弟三人全部出自在中國革命史上威名赫赫的黃埔軍校,都是飽受政治命運捉弄的國民黨軍人。張藝謀的大伯1949年堅定跟隨敗逃的國民黨軍隊避禍台灣;二伯則在心向延安之際被國民黨特務殺害,但他始終不能擺脫"雙重間諜"的不良身份;而張藝謀的父親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帶著政治問題的汙點苟且偷生般地艱難度日。

"有些干部子弟在'文革'中也受到沖擊,吃過不少苦,但'文革'過去後他們就翻過來了,而我們這種人不同,沒有什麼'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說法,我一直是被劃在這邊的人。"多年來,張藝謀在向別人坦白自己曾經慘遭歧視的身世處境時,始終這樣客觀而又充滿無奈地回顧和述說。

文化革命開始後,張藝謀軍人出身的父親和醫生職業的母親同時被下放到農村勞動,1968年12月底,張藝謀和他的中學同學一道作為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被分配到陝西咸陽乾縣楊漢公社北倪大隊二小隊落戶,開始了他三年的插隊生活。

咸陽,由秦孝公創立的戰國時代的秦都,因位于渭水之北和宗山之南而得名。東鄰西安,北接甘肅,是古絲綢之路的"始發站",為大西北交通要沖。以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得名的乾縣是咸陽市轄內以"千層餅"聞名的農業大縣,文物古跡居全省之首,農貿土特產品繁多。張藝謀當年下鄉的所在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自幼酷愛畫畫的張藝謀是帶著慶幸和欣喜的心情奔赴北倪大隊報到的,畢竟乾縣距離西安並不算遠,而且還是一個相對富庶的農業縣,這種在當時非常優越的條件已經讓張藝謀很是心滿意足了。

抵達北倪大隊安頓下來之後不久,張藝謀便馬上用隨身攜帶的作畫材料和工具興致勃勃、不辭辛苦地開始展示他引以為自豪的繪畫技藝了。在極短的時間內,無比勤快的張藝謀于所在村莊的幾乎所有的可以塗抹之處都留下了自己熱情洋溢的手跡。在炫耀了自己美術天分的同時,張藝謀還在其以領袖畫像和革命標語(緊急突擊練就的書法)為主導的"作品"中強烈表達了對毛主席上山下鄉政策發自肺腑的感激涕零之情,他的努力最終使自己贏得了鄉親們"他是咱北倪村的好後生"的難得贊譽。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里,張藝謀還靠自己高出同學們的熱情奔放的才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追求到了他的第一任(目前來看也是惟一一位)妻子肖華,他們的婚姻維持了10年並育有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