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庭 第52節:這里與時尚無緣(1)

這里與時尚無緣

來到朝鮮,我見到朝鮮人的服裝無非是黑、灰、藍、白四色,其中以黑色居多。正值盛暑,穿黑色的衣服該有多熱。

朝鮮的軍人頗多。陸軍官兵一律綠色軍服。他們的軍服沒有短袖的,而穿長袖軍裝勢必在里面要穿長袖襯衫,何況朝鮮軍人的大蓋帽又特別大,夏日,穿這樣的軍服,又該有多熱。

朝鮮軍人沒有短袖軍服,據說因為朝鮮夏季短暫,能省則省,所以在炎炎烈日之下,軍人們仍然整天穿著厚厚的長袖軍裝。

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中國老百姓跟朝鮮人一樣,服裝同樣是以黑、灰、藍、綠、白五色,其中以藍色居多。難怪那時候美國記者譏笑中國人為"藍色的螞蟻"。

如今,不用看胸前有沒有像章,光是憑五顏六色的服裝,就能判斷那是中國游客。

後來才知道,朝鮮人連衣服也是配給的。那些深色的衣服就是國家統一制作的。在朝鮮,工人一年發兩套工作服;一般干部、技術人員,每三年發一套西服的布料,中級干部兩年發一套西服的布料。中、小學校的學生大約每隔兩年,在"太陽節"——金日成生日那天贈送一套校服。由于中、小學生發育較快,隔兩年發一套的校服很快就變得太小,家長們不得不在褲子、袖子上接一塊布來加長。

朝鮮人不穿牛仔褲。他們給牛仔褲取了個有趣的名字,叫做"美國褲"。

在朝鮮婦女之中,不見露臍裝,不見吊帶裝,不見燙發,只有齊耳短發或者長發後束。顏色鮮豔的朝鮮民族服裝,只在外事場合、演出或者慶典時穿一下。

朝鮮人的鞋子不是國家發的。在朝鮮,皮鞋的價格很貴,只有收入比較高的人買得起皮鞋。所以在朝鮮"以衣取人"不適用,倒是"以鞋取人"適用。普通朝鮮百姓穿膠鞋。

就連朝鮮的轎車也以黑色為主,絕少鮮豔的顏色。

街頭沒有色彩繽紛的廣告。不用說,見不到手機,也見不到MP3、MP4。

這里沒有證券市場。

這里沒有商品房,甚至不知道"商品房"這個詞。

這里沒有房屋中介公司。

這里沒有夜總會。

這里沒有麥當勞,沒有肯德基,也沒有可口可樂。

這里不付小費,例外的只是我們這樣的外賓旅游團,規定每人每天拿出10元人民幣作為小費給朝鮮導游和司機。

這里所有的路標、商店招牌都寫朝文,只有在涉外賓館里見到同時標明朝文和英文。

我很注意觀看了朝鮮的電視。朝鮮全國只有朝鮮國家電視台的兩三個電視頻道。清早,當我打開電視機,希望看朝鮮新聞,然而出現的卻是一個又一個朝鮮歌舞節目。

朝鮮沒有夜生活。入夜的平壤,燈光暗淡。人們的唯一娛樂就是看電視。

晚間,我總要看朝鮮的新聞節目。屏幕上出現"主體思想塔",越推越近,最後停留在塔頂的火炬上——其實,"主體思想塔"就在大同江畔,我的窗口天天對著"主體思想塔"。新聞播音員嚴肅地出現在屏幕上。頭條新聞要麼是金正日視察什麼地方,要麼是金正日接見什麼人。倘若金正日不出現,那就是領袖的教誨,人民的敬仰。我見到一位人民軍的女軍官在領袖像前長篇累牘地談學習體會。

在新聞節目之後,則是電視連續劇。我在朝鮮的那些天,在播放關于朝鮮地下工作者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