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7節:呂克·貝松:又寂寞,又狂野(5)

決心要投入到電影行業中。

呂克·貝松:是的。我很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我知道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于是意氣風發的呂克·貝松來到了巴黎,報考國家電影學院。當被問到自己喜歡的導演時,他脫口而出的都是當年好萊塢的大腕,而這顯然對不上歐洲學院派的路子,于是第一輪面試之後,一腔熱情的呂克·貝松就被淘汰了。

呂克·貝松:我的面試只進行了40秒。40秒之後,他告訴我說,不,你無法進入這所學校,你走吧。在當時我非常地後悔和遺憾,因為如果我可以對那些想要做電影的年輕學生提些建議的話,我想說,如果你能進專業院校,那就進去上學吧。因為在那里,你能夠碰到你的朋友。

楊瀾:但是那讓我更好奇了。當你被專業院校拒絕之後,你跑去做什

麼了呢?

呂克·貝松:我去了一些法國制片廠。我嘗試找一些工作,但是一連幾個月我一無所獲。有一天,有個人對我說,好的,你過來吧。我當時還沒有什麼報酬可拿。所以,好,把這些箱子放到這里,把它們放到那邊。我還算強壯。所以我在兩分鍾之內就全部搬完了。然後我說,好了,還有什麼?我還能做什麼嗎?他就說,哦,好的,這個孩子很能干。

楊瀾:是啊,真的很想去工作。

呂克·貝松:是的。所以他們開始給我一些事情……好吧,把這些箱子搬到這輛卡車上。快去。你能拿這個樣品嗎?我就像能夠24小時不斷工作一樣。我總是很樂意的樣子,從來都不說話,也不詢問任何事情,從來都不抱怨。所以他們說,這個孩子很好用,挺實際的,挺不錯。

楊瀾:非常不錯。

呂克·貝松:所以他們給了我一些小事做,記下了我的名字。他們又讓我去做第二件事、第三件事,他們給了我越來越多的責任。

楊瀾:但是你那個時候不會被饑餓所困嗎?你沒有工資,又離開了家。

我不在乎。

楊瀾:你不在乎,但事實上,你那時候確實沒有很多東西可以吃。

呂克·貝松:不是的。你知道在拍攝現場,總有一個桌子,上面放了吃的東西,所以我就吃很多。

就這樣,呂克·貝松在一個又一個的電影片場里摸爬滾打,長達三、四年的學徒經曆,最終造就了一位"電影全才",不但既能當編劇又能做導演,連攝像和剪輯也幾乎都是由他本人擔當。擁有令人豔羨的天賦,再加上超乎常人的勤奮,這些都讓年僅二十三、四歲的呂克·貝松迅速在法國本土嶄露頭角。而他的名聲很快又隨著《碧海藍天》的問世進一步傳向了國際影壇,對于這部傾注了最多個人情感的電影,呂克·貝松自己又會有怎樣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