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44節:不會玩的人(6)

黃光裕說:

目前還沒給自己塑造個偶像出來,因為我不是追星族,我是干活來的。

黃光裕口氣中體現了一個少年得志的企業家的驕傲。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一個微小的變化都有可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且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理論。隨著全球之間聯系的不斷加強,企業的發展也就受到了各種事物的影響。在一個"只有變化才是永恒"的時代里,企業是不可能憑借事前的計劃預測到那些會動搖企業根基的變化的。

對于未來的不確定因素,黃光裕的解決辦法就是,以動制動。他堅持在企業中要敢于變化。黃光裕曾說過:

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案,只要有必要,就會馬上調整,找出最佳方案。以後如果需要,我還會繼續調整。

黃光裕對這種做法的堅持,是因為他堅信:

沒有什麼是不能夠改變的,企業也是這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這一方面其實也體現在創新的手法上,在堅持中不斷突破與創新。碰到失敗也不要緊,關鍵是要在失敗中找到方法。企業家要做到多謀快決,錯了就改,任何事情即使是錯了,也談不上真正的失敗,失敗就當是過程中的小插曲而已,這是心態的問題。

某國美高層人士曾說過:"不斷變化,在變化中求生存和發展,這一點我們是不變的,其他都是可變的。這也是我們的文化,企業內部已經形成適應和響應機制,大家都已經有很好的心態,而且在變化中看到了發展。"國美高層人士頻繁調整就是一個例子,許多國美員工認為黃光裕這樣做是因為他不信任任何人。黃光裕則表示,這樣做是為了適應企業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他的用人策略是: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

黃光裕的奮斗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內蒙"游商"時,黃光裕就曾被人騙得走投無路;王府井商城的失敗,讓黃光裕大傷元氣;他實行的"加盟連鎖店"形式,基本上是"收效甚微"……

剛到北京,黃光裕包下位于前門珠市口黃金商業地段的"國美服裝店"生意並沒有預期的紅火,黃光裕做出這樣的解釋:

服裝有款式、面料、質地、規格、季節等各種差異,變化很多,潮流更新快,我不太懂,而且也沒有興趣去學。當時,我發現家電銷售是賣方市場,只要找到貨源,轉手就能賣錢,而且相對于服裝,家電是擴展性最好的商品,我覺得這個自己做起來還比較合適。

正是這個轉變才成就了今天龐大的國美帝國。

當然,黃光裕這種"趕在變化之前先變化"的做法,有時難免會產生一些錯誤。1996年,國美房地產公司成立,第二年改稱"鵬潤"。鵬潤投資鮮活出爐,黃光裕的投資觸角也隨之延伸到生態農業、互聯網、服裝零售、藥妝業等行業。但除了房地產做得比較成功外,其他的中小投資均以失敗而告終。2001年,黃光裕投資200萬建的"億窗商網"在運營不到3個月後即告失敗,2005年,在京郊購買的一塊生態農業用地,用他的話說"已經冷凍起來"。2006年,在媒體瘋狂報道國美殺進藥妝業之後,2007年,黃光裕以38億打造時尚服裝大賣場,其戰績依然很不明顯。對于多元化嘗試的失敗,黃光裕認為:

作為一個行業來講,談不上失敗,也談不上成功。一單子買賣有可能掙錢,也有可能賠錢,這是早期的交易行為。做一個產業,我認為要保持市場的觸覺,有些行業當時應該是嘗試,做的是項目儲備,如果當時這種資源與市場不是很配合的話,我們就會暫停,等待機會。雖然當時花了一些錢,但是這種東西能說是失敗嗎?這種儲備應該跟房地產、電器儲備不一樣,它應該是一種經驗、一種模式,更是一種策略,一種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

可見,黃光裕對按部就班、穩妥前行的所謂的求穩做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反感。他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正是這種求新的態度,使他在面對失敗時變得很坦然,他曾說過:

失敗是常有的事情,經常發生。有一句話叫"失敗乃成功之母",其實,這話不對,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失敗過,幾乎天天都會有人失敗,但是,這麼多人都在失敗,為什麼就沒有多少人成功呢?因此我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總結失敗才是成功之母。你失敗了,你不總結,你還會失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