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一〇七章 盜版

"就在這里,"朱清指著前面,對高士清說道.

這一回不是研發,而是在大規模地准備投產,不過事先就將附近幾個竹山買下來.

竹子也不能說它不值錢,竹筍,以及竹子制成的各種篾器,但物以稀為貴,物多了也就賤了.跨過浩大的長江開始,從皖南一直到福建,西南到江西南路,竹山不知凡幾.

所以雖買了幾座竹山,花的錢並不多,若非它們就在浙江邊上,花的錢會更少.

不過大規模准備投產,那准備的東西得多了,錢花得就象流水一樣.

這只是一個開始,竹子雖便宜,不過竹紙生產時間長,並且還有季節的掣肘,必須得在春天購買大量竹子,然後生產,可能到夏天過後,秋天來臨,竹紙才能送到各個城市.

這又有一個龐大的資金積壓過程.

高士清看了看:"這會花很多錢."

"那是,比那個玉鹽成本高得多."

"那為什麼……"高士清不明白了,他本來是想在玉鹽里摻上一腿的,卻被延州這幾個商戶不明不白拉到杭州來.

拉就到拉吧,但這個條件太優越了,自己一文錢不用出,平白無故地得到四分之一的純收益.要知道里面契股最多的乃是朱家,不過百分之九,還有幾個是百分之八,余下的都有百分之四五的.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朱清將春天發生的故事說了一遍.

高士清會意了.

這個錢掙得會比鹽更乾淨,可能不及其利潤豐厚吧,但會更長遠.

不過自己真將這個錢拿了,還會有些燙手的.

然而他看著幾張新紙,又不得不心動.

其實朱清開誠布公說得再清楚不過,好處巨大,但不是插手經營與生產,實際就是尋找一個庇護的,甚至未來他們都能打著高家的牌子.

可是誠意太足,契股太多,這天下間能夠對這個作坊庇護的人也不是他高家一家,猶豫了數天過後,他終于同意.

一行人去了杭州府,也是一個新知府,剛剛調來,王琪.

在宋朝官員中,這是一個很低調的人,而且名聲也不大響.

看了契約,他感到十分奇怪.

不過他立即想到一件事,那就是這個作坊若出來,真的一年能生產幾萬貫,甚至十幾萬二十幾貫新紙,杭州也會得到很多商稅的,因此沒有多想便同意了.

主要這時代官員經濟思想還不大成熟,豈止是征稅那麼簡單,一旦它正式投產,僅是工人就得要雇傭幾百人,而且一年要買幾萬貫的嫩竹,這得要養活多少人?

這才是真正的經濟,可惜很少有人懂,王安石也不懂,蘇東坡現在更不懂.

但蘇東坡急了.


今年竹紙仍以研發為主,不過去年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王巨看到的乃是代表性的五種竹紙.但其他工藝相差不大的,也能湊合著拿出來.

這點產量銷售是不行的,但拿出來做樣品,在各個比較大的城市州學散發,基本也夠了,包括鳳翔府.

竹紙到了鳳翔府州學,潔白無瑕的紙張,毛邊處還印了墨竹,看上去格外雅氣.

這個倒也罷了,說不定蘇東坡還喜歡.

然而要命的還有一文一賦一詩.

文乃是文彥博親自操筆,延州商戶不僅給了五百金的代筆費,還承諾一年捐出一萬貫的新紙,造福于貧困州縣的學子.

富弼被韓琦硬生生地逼得在家守了二十七個月大孝,文彥博判河南府,剛好母親也去世了,韓琦與富弼還曾經是好朋友,為了權利都能激富弼,那麼自己呢?

俺也守大孝吧.

可守完孝呢?這個一萬貫捐獻就讓他心動了,于是寫了一篇古散文,先說竹紙如何地好,然後說到延州幾名商戶與自己交談,在自己感勸下,又承諾一年捐獻一萬貫竹紙給貧困州縣學子,這是教化大功.

朱李趙幾家無所謂啦,那怕文彥博說他是如來佛祖,那又如何,只要寫了,就揚名了,並且也是一道無形的保護傘.再加上高士清加入,那麼竹紙也就安全了.

這篇文章寫得還可以.

但下面的詩賦讓蘇東坡頭痛了.

一個是他的弟弟蘇轍,他父親蘇洵在京城修《禮書》,自己差為鳳翔府簽判,弟弟雖被任命為大名推官,可拒授了官職,留在京城照顧老父親.

延州商戶想找他們很容易.

一個是他的好朋友章惇,這兩人乃是同榜進士,他去鳳翔府任職時,章惇正好擔任商州知縣,于是熱情招待.

這中間還發生了一些故事,兩人同游仙游潭,下臨絕壁萬仞,只有一個木架橋,章惇請蘇東坡過潭在崖壁上題書,蘇東坡不敢過,章惇用繩系腰,躡之上下,神色不動,用漆墨書于石壁,章惇蘇軾來游.

蘇東坡便說,子厚必能殺人.章惇問為什麼.蘇東坡道,能自拼命者能殺人也.自己的命都不愛惜,能愛惜別人生命嗎?

這是那一門道理?

還有福建因為養子女困難,一旦有了二三胎三四胎,父母不得不將子女活活放在水里溺死.章惇就差一點讓父母溺死了,被他人救活,後來蘇東坡寫了一句贈詩,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尤愛水云鄉,章惇產生誤會.由是兩人交惡.

恐怕未必,主要還是政治主張,黨爭!

但現在兩人關系很好,偶爾還有書信住來.

因此蘇東坡看著詩賦傻眼了,三弟,子厚,這就是你們寫的詩賦?

立即寫信給兩人,你們行不行啦,不行我來替你們代筆吧.

章惇還未得到消息呢,可是蘇轍在京城郁悶了,但他人在京城服侍老蘇,又沒辦法去延州.


于是思來想去,想到了延州的舉子,好不容易打聽到延州學子住在大盛客棧,便帶著一軸竹紙來到大盛客棧,找到王巨他們.

王巨很客氣,給他沏茶倒水.

"王小郎,不必了,某問你,這個竹紙是你們延州那一家商戶生產的?"

王巨先是有些小激動.

章惇是誰,可能後人還真沒多少人知道,實際章猛人在北宋的影響不亞于韓琦.但問三蘇是誰,能有多少人不知道?

小蘇啊,就活生生站在眼前了.

然而蘇轍這一問讓王巨多少有些氣苦.

就算是交差事吧,那也要問一問情況吧,自己幾家付出的可是五十金,換成錢幣那是一千貫!

大蘇在鳳翔府如果不貪不汙,沒有灰色收灰,他的各項薪酬與福利加在一起,恐怕一年還沒有一千貫,就不要說小蘇了.

但小蘇不可小視,那可是未來宋朝的禦史中丞,門下侍郎!

于是王巨盡量保持著尊敬的語氣說道:"蘇推官,這個竹紙我都知道一部分,它還或多或少與我有些關系……不過它的契股乃是兩部分,一部分是一名蒙城高家子弟,他一人就占據了里面四分之一的契股,其他最多的不過百分之九,也就是延州的十名商戶.不知道你要找那一家?"

王巨那個與我有些關系小蘇未注意,但注意了蒙城高家.

于是語氣軟了下來說:"立即將那些竹紙收回."

這就是宋朝的防盜版.

宋朝印刷業發達了,盜版也嚴重了,因此在治平以前國家規訂,猶禁擅鐫,必須申請國子監.私人想刻書,必須報國子監允許,否則就是違法的.這倒不是為了**,就是為了防盜版."原創"在國子監備了案,盜版便不敢雕刻了.

然而不管用,特別是沾到書,它是傳播文化的,所以竅書不為偷書也,就不要說印刷了.至少張載與王巨合著的《橫渠對錄》,張載就沒有報國子監.

大家一起來盜吧,盜得越多,我的書賣得越多,看的人也更多,那麼就能傳揚儒學了.你們虧本了老夫不管,賺了錢老夫也不想貪……

連張先生都抱著這種想法,哪里能管好.

因此有書坊在後面印上一段說明,敢有翻刻,必究.

究誰去啊?

南宋學者祝穆寫了《方輿勝覽》,然後又作了序,我為了編這本書,又刻板與印刷,可是花了許多時間與銀子的,就怕貪錢的人盜版,弄得我血本無歸.現在好了,我在官府掛上號了,誰敢盜版,"追人毀版".

但根本不管用,最後祝大先生在家差一點活活氣死了.

不過按照規矩,不經小蘇同意,幾家私自將小蘇的賦刻在竹紙上,傳揚天下,也是"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