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溫馨

王巨這一回真氣急了.

現在他的時間無比的寶貴,不是趙頊不相信他,是趙頊說倒就倒下去了.

王巨說三年將西夏搞掂,鳴沙城之戰過後,再來一個賀蘭石,章楶調到河東後,再于銀州戰上一合,三年之內,足以將西夏擺平,這個擺平,不僅是拿下西夏,還包括將後面的叛亂都鎮壓掉了.

但這還有一個首要的前提,那就是趙頊還能活著……

然而現在又加上一個吐蕃,即便三年時間,都有些吃緊了,在這個關健時候,司馬光又使陰招,拖後腿,讓王巨如何忍受.

但有的人,如李清臣,心中則想到,說得太粗鄙了,這終是在朝會上,當真是菜市場哉?

可後面王巨一番話,立即讓李清臣閉上張口的嘴巴.

"陛下,還記得輕泥懷側乎?"

趙頊點點頭.

輕泥懷側是西夏大將,又是橫山一個大部族的酋長,手下掌控著一萬多名番兵,主要他離宋朝近哪,就在延州長城嶺那邊,一旦投奔宋朝,不管如何利用,對西夏來說,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可能有人泄密了,程勘前面稟報朝廷,後面西夏就派人安撫,就沒有然後了……如果真是有人泄密了,司馬光就是第一個懷疑對象.不僅他排斥戰爭,而且與程勘同樣有著私仇.(具體原因,參見前文)

還有呢,詛咒皇子不得好死案,也查到了司馬光頭上,但沒有確鑿的證據,同樣不了了之.

"陛下,臣不是很明白,吐蕃攻破洮州,西夏入侵定西城,這個消息也許很多人都知道了,但阿里骨擅殺經斡穆等數千熟蕃,梁乙逋在南會州大肆燒殺擄掠,知道的大臣並不多."

這句話可能後人不大明白,但經常看史書,會看到這一句:某大臣"私泄禁中語……"然後被貶官.

如果不經常看史書者,那就是林沖誤闖白虎堂.

也就是大臣在各部司處理公務可以,但不要將這些公務到處宣傳,當然了,你可以將這些公務對比較可靠的門客說出來,讓他們做一個參謀,但這些門客如果嘴巴不緊,傳揚出去,同樣會悲催了.

只要傳揚出去,立即貶官.這就是所謂的私泄禁中語……

白虎堂便是帥府,林沖被高俅陷害,來到帥府前,帥府里有許多機密情報公文,因此被充軍.當然,這一段是虛構的了,實際所謂的宋徽宗六賊當中,高俅還算不錯的,許多得力大將,包括韓世忠,都在他手中得以成長,至少這種事高俅是不會做出來的.即便海上之盟失誤,但當時誰會想到一群生女真那麼強悍?原先一直默默無聞的耶律大石是那麼牛逼?甚至不亞于岳飛!現在王巨還不同樣用生女真在牽制遼國?

不過這些小說嘛,就不能當真了,比如三國演義里的蔣干,唐朝演義中的反面角色蘇定方,那得多冤哪.或者楊家將中的反面角色,潘仁美的原形潘美,狄青,龐太師的原形龐籍,都比高俅更冤.

但不管是虛構的小說,還是史書,道理都是一樣.

那麼國家事務,各地官員就沒有權利知道了?還是有權利知道的,那就是邸報,它相當于後世的人民日報,能公開的重大事務,會用邸報發放到各地官員手中,不能公開的無論是邸報或人民日報,都看不到了.

然而問題來了,知道這條消息的,不過二三十重要的大臣,又是"禁中語",是不准泄露的,但現在遠在涑水的司馬光是如何知道的?

李清臣忽然一驚,他是不會象司馬光泄露了,但他于前天家宴時,與幾個交好的官員說過這件事.

他是舊黨大臣,這幾個交好的官員同樣是舊黨大臣,他沒有泄露,但這幾個官員會不會泄露?

這樣一想,李清臣嚇得不敢作聲.

王巨又說道:"陛下,臣一直想不明白,不管朝堂發生了什麼事,可能連首相都不知道,但洛陽那邊馬上就知道了,究竟三省是在京城呢,還有洛陽呢,或者現在政事堂搬到了涑水?"

章惇說道:"將此賊貶到彼岸吧."

憑借司馬光這種種作為,貶到彼岸呆上兩三年並不過份的.

王巨卻搖了搖頭:"他終是老了,他們能刺殺我,但我不能弄出人命,這是底限所在."

如果不是害怕這個,王巨早就將司馬光弄到彼岸了.

"之所以我說出來,是擔心他似是非是的言論,能蠱惑一些大臣的心,前線將士在浴血奮戰,努力一把,就會連連大捷,松懈一下,則會連連慘敗.諸位,你們想一想,如果李靖李績用兵胡虜,朝堂上卻在抽後梯子,他們能不能擊敗強敵?為什麼我不擔心遼國,遼國也與我朝差不多了……"

遼國會不會用兵,真的不清楚.

不過遼國的種種王巨以前也做了詳細的分析,遼國皇帝親近漢家文化,對宋朝不是很惡,雖然勒索了一回,但自從蕭峰這個好玩的結拜大哥登基後,包括邊境打草谷的現象都漸漸少了,這也是一個證明.

遼國貴族安于享樂,因此"和平派"也漸漸占據上風.

還有五十萬歲納,它不是五十萬貫錢,是銀子是絹,只要運到遼國,即便是新貫,也相當于一百余萬貫了,這筆收入對于遼國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而且兩國商貿往來,涉及到諸多的利益,對宋朝還好一點,特別對遼國,這些商貿利益更加重要,因此會有許多貴族自發地反對對宋朝用兵.

以及遼國君臣越來越不作為.

這幾個原因注定了遼國即便出兵,反應也很緩慢.


況且王巨還做了三步安排,雜糧的誘惑,邊境的布防,以及女真那邊的叛亂.

再說,想對宋朝產生危害,它必須有一個首要的前提,那就是三國齊心協力,一起向宋朝發難.

然而現在吐蕃與西夏才開始聯手呢,就各懷鬼胎了,豈能指望三國齊心協力?

王巨再次點到了,趙頊與一些重要的大臣也就會意了.

當然,王巨不會細說的,否則說不定又被泄露給敵人了.

"但是自今天起,無論是何政務,諸位,你們不得與洛陽或者其他地區致仕的大臣,用書信泄露,否則嚴懲不怠."

看看,王巨多"識大體"?

這就是王巨與王安石的不同,王安石頗似笨笨的小馬,司馬光則類似于陰詭的小英,如果換成王安石,可能這份奏章又引起一些麻煩了.

但換成了王巨,則截然不同.

至此,司馬光等人的名聲已經越來越臭了.

想一想,以後高滔滔如果再啟用這些大臣,會引起多大的爭議吧.

但這個,王巨不會對任何人說的,包括章惇.

散朝後,章惇追上來問:"太保,就這樣算了?"

"就這樣吧,點到為止,難不成讓我也學習他,戾氣沖天?司馬光這麼做,無外乎是想學習趙普(趙光義繼位後,打壓趙普,第二次北伐前,趙普反對宋朝出兵,果然北伐慘敗,趙普得以上位),但前線諸指揮將領乃是章質夫,苗授,王廣郁,他們可不是曹公(曹彬)……而且即便西夏與吐蕃合力,也比不上蕭太後,韓德讓與耶律休哥這三駕馬車."

後面有一句話王巨未說,坐鎮朝堂指揮的人是我,而非是宋太宗!

"只要前線勝利了,這些雜音也就消失了."

…………

梁乙逋坐不住了.

開始時他陸續接到一個好消息,一個不解的消息.

好消息就是禹藏花麻同意配合他于定西城後方用兵了,不過現在不能用兵,必須等到吐蕃用兵河州之時,三方同時用兵,那麼禹藏花麻那支蕃兵就能當成一支寶貴的奇兵了.

因此梁乙逋又暗中派人通知禹藏花麻,現在不能舉兵啊,等我消息再用兵不遲.

實際禹藏花麻也長松了一口氣.

梁乙逋派使聯絡禹藏花麻,禹藏花麻不是遲疑,而是嚇壞了.

你們十萬兵馬,拿一個平西砦都沒有辦法,況且後面更大的安西城?

讓老子如何配合你們哪.

他不敢怠慢了,立即就近通報了王文郁,王文郁也是這次大會戰的重要主將之一.他是知道整個計劃的,因此就下令禹藏花麻,你對夏使說同意出兵,先將他們拖在這里.事成後,我會向朝廷上報你的功勞,說不定你這一回團練使就會換成了少保少師的啥.

三公是不要想了,但三少也不差,雖然它只是一個階官,連實職官都不是,但獲得了三少,那麼面見宋朝地方官時,地方官就會客氣許多了.

但禹藏花麻根本就沒有注意這個少保的啥,而是更加小心,因為王文郁說將夏軍拖住,明顯是有更大的陰謀詭計啊.他又想到了宋忠的傳話,吾雖在京城,但一切皆在吾掌控之中.

這樣一想,那敢再生糊塗心思?

並且王巨那四問,也確實起到了作用.

于是他就假仁假義的接見了夏使,也假假地答應下來.

不過真相終要揭開的,現在西夏主動讓他推遲起兵時間,那無疑最好不過了.

現在三方都在玩心眼,就看最後誰玩得高明……

但這次會戰,也讓宋朝一些重臣訝然,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戰爭,與朝爭一樣,無所不用其極,充滿了各種陰謀陽謀.以前,都將戰爭想得太簡單了.

還有一條消息,讓梁乙逋不解,那就是鳴沙城.

宋朝已經拿下鳴沙城,為了顧全大局,梁乙逋索性暫時置之不理,看似這個想法也無不妥之處,如果這次大會戰,宋朝失利,西夏不僅可以得到蘭州與定西城,也可以輕松地殺一個回馬槍,挾借大勝之勢,蕭關的什麼,想收回來很難,鳴沙城收回來豈不是很簡單?至少地形上,確實是如此.


不過隨著他就接到一條消息,那就是宋軍拿下鳴沙城後,在城中拆遷了大量房宅,並且脅迫城中的戰俘與百姓,以及十萬宋朝軍民,迅速修建了一些城中城的城牆與城樓,這些城牆多是井字形或者回字形,整將小小鳴沙城變成了一個迷魂陣.

宋朝想做什麼?

他還是很機靈的,問宋軍有沒有將大量干草木柴搬入鳴沙城中,這是有懲慶州戰役那次火燒安疆堡了,斥候回來稟報,說沒有,只搬了少量柴禾,畢竟十萬軍民得吃飯做飯,這也很正常的.

十幾天後,這些城中城牆陸續修好,不能當真是城牆,只要上面能行走兩三人即可了,甚至都沒有考慮其長久堅固性,因此修建起來很快.以至宋軍大部隊撤退後,一場夏雨到來,一面牆都被淋倒塌了,隨後留守的宋軍不得不重新修建.

然後宋軍大部隊就撤走了,十萬軍民,一天消耗嚇人的,大軍押著近千名戰俘,有的撤到蕭關,還有的開始向平夏城撤退,這是軍隊的,至于普通百姓,全部陸續撤回各自家鄉了,夏收要上來了,不可耽擱!

那就築吧,反正鳴沙城我暫時置若罔聞了.

但宋朝致命殺著來了.

城中拆得一塌糊塗,不過宋軍比較仁義,馬上西夏就要反攻了,因此你們必須撤出鳴沙城,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任由你們撤回靈州等西夏境內,但你們就是我們大宋未來敵人了,因此不准帶任何物資離開.第二個選擇,撤向蕭關,我朝會派官員將你們安排到一個水草豐美的場所居住,同時每戶人家補貼二十貫安家費,以及十石臨時用糧,也准許你們將所有貴重物資帶走,至于笨重的糧草家俱的什麼,則一律留下來.實際上原來是每戶人家補貼五十貫安家費,反正西夏打了這麼多年,周邊也沒有多少百姓了,全部加在一起也不會超過一萬戶.雖然花費一些錢帛,但憑借這個策反作用,動搖民心之作用,就值得了.然而因為吐蕃出兵,錢能省一點就省一點了,因此壓縮到二十貫.

但不管怎麼選擇,必須全部離開鳴沙城.

因為西夏也是封鎖消息的,有的百姓對宋朝稅賦還不是很了解,因此宋軍又派專人講解了宋朝對蕃人的稅賦制度.

自己比較一下吧.

還有人不相信,但留守的主將是林廣,副將是折可適與種樸,特別折可適本身就是黨項人,他們還讓隨身的幕僚寫了相關的欠據,蓋上自己的印章,到了定居點後,憑借這個欠據就能支付錢帛糧食了.

于是大多數百姓撤向蕭關,還有一些百姓,特別是城中的貴族,帶著全家老小,逃向了靈州,林廣果然真的不追究.

城中百姓並不多,關健是周邊的地區.

林廣留在城中顧全大局,折可適與種樸帶著手下出擊了,與城中做法是一樣的,脅迫附近的村莊村寨百姓,將糧草以及一些物資押到城中來,遠處的連糧草都不要了,繼續宣傳宋朝賦稅政策,再讓他們自己選擇,撤向靈州的什麼也不要帶走了,撤向蕭關投奔宋朝的,准許攜帶著家中的貴重財貨以及牲畜.

然後將百姓清理出來,就開始放火了,一把火將村莊的所有房宅家俱全部燒光.這樣百姓只有兩個選擇了,要麼逃向靈州,還真有,特別是一些百姓有士兵在西夏軍中,不能不顧兒子丈夫哉.不過也有不少百姓無奈地含著眼淚撤向了蕭關.

但宋朝確實也沒有撒謊,不僅那二十貫安家費是真的,而且百姓所帶的金銀首飾等貴重財貨,與牲畜,一路上沒有任何官兵胥吏抄掠勒索,相反的,章楶還委派了官兵一路保護著他們的私有財產,只不過安居點有些遠,不是在蕭關南部地區,而是在渭源.

這也是王巨有意選擇的一個地點,首先渭源如今仍空蕩蕩的,除了一部分弓箭手田外,余下的又拿出一部分做了牧場,但大多數地區,仍然了無人煙.

也就是這一帶能安紮許多百姓.

其次周邊地區都是吐蕃人,這一部黨項人安紮在這里,反而會起到牽制作用.

關于這一點,王巨那天講李世民民族政策失誤時也說過,要恩威並用,要想辦法融合,真不行,則將他們分而化之,切莫再象唐朝那種做法,為了便于管理,于羈縻區選派一個首領,由是有了南詔之禍.事實王巨也這麼做的,宋朝得到矩州等地後,那些西南夷酋領來朝,王巨一是讓他們修建幾條商道,第二則是大肆冊封,那怕是一個小村莊,也會變成一個羈縻縣,幾個小寨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羈縻州,也就是各部力量越分越小.

無法漢化了,這就是一個最好的做法,就象****的YN地區那樣,幾十個民族,反而很安靜.

至于這樣做,未來的西夏地區人口越來越少,那更是好辦了.想要人口,豈不是太多,河東路因為耕地緊張,一畝中田都漲到了四五貫錢,還有長安以東諸州同樣百姓稠密無比,真不行,還有漢中地區呢,遷徙就是了.那麼反而漢蕃混雜,易于融合.當然,得擋住黑汗那個激進的宗教傳播過來,否則漢蕃混雜,就會出大亂子.可能王巨看法有些偏激吧,反正在他勸說下,宋朝將這個宗教當成彌勒教一類的邪教,在宋朝國內一律禁止傳播.彼岸甚至連天主教基督教的啥,都列為了禁教……特別是海客們,真的容易接觸到這些宗教,不得不防哪.

但這一路過來,朝廷並沒有慢怠,不但派人保護著他們的財產,並且一路還免費提供著牲畜所吃的草料,以及百姓所吃的糧草.沒有帳篷者,官府還提供了帳篷.

當然,到達渭源之後,還要熬一段苦日子的,二十貫錢,看似不少,但要修建房宅,置辦家俱農具,實際還是很緊張的.但熬過這一年時間,那麼與西夏相比,無疑就是在天堂里了,甚至連戰爭都波及不到這里.對比一起西夏人的做法吧,為何前兩年陝西路犧牲了六十萬軍民,主要就是永樂城!三十萬軍民實際許多戰敗投降了,但全部被西夏人坑殺!所以才產生了這麼嚴重的傷亡.

這是陽謀.

俺們宋朝稅賦確實很輕,你們西夏能做到嗎?

一旦這些消息陸續傳遍西夏境內,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況且這里屬于西夏核心地區,數千戶百姓向宋朝逃亡,甚至一些百姓走投無路,都不顧還在軍中的兒子,也逃到了宋朝,會帶來什麼影響?

西夏不過問可以,反正兩將手下多是騎兵,繼續擴大這種行為了.

要命的是這里水草豐美,乃是西夏重要的糧倉,一旦這里百姓被宋朝弄光了,西夏也悲催了.

不能再讓宋軍這麼玩下去.

梁乙逋慫了,只好下令,讓西夏從靈州與賀蘭山集結大軍,強行將鳴沙城收回,並且收回鳴沙城後,于殺牛嶺等險惡所在搶築數堡砦,以擋住宋軍北上.

戰火又蔓延到了鳴沙城……

…………

戰馬也到了.

但這些馬不是送給朝廷的,而是以每匹三十貫錢賣給朝廷的.當然,也不會有大臣反對,一它們確實是高大的良駒,其次是從遙遠的彼岸運來的.


別的不說吧,就是這個運費成本也非常驚人了.這不是裝載貨物,而是裝馬,一艘大型木蘭舟能載貨三萬石,但裝人最多只能裝載三四千人,並且還要對船只進行改造,否則連三千四人都無法裝載.至于裝馬,比裝人更難了.但一艘木蘭舟每運輸一次成本幾何?

實際也沒有賠本,不過以這個價格賣給朝廷,彼岸賺頭確實少得可憐.

但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向宋朝出售了,首先雜交後的高大戰馬就這麼多了,而未來,既然開拓了更遙遠的那兩塊大陸,無論征戰,或者交通,或傳遞消息,都需要大量戰馬.

這些就非宋朝所知道的了.

戰馬來了,妃兒與王巨最小的兒子王開也來了,他是在泉州出生的,正好是開拓彼岸之時,所以取了開字名.

其實對這門親事,妃兒略略有些排斥,自己兒子比那個李家小娘子大了好幾歲的.

但王巨在信中也解釋了這件事,得感謝老王的提撥恩情,沒有老王,自己能做成參知政事麼,沒有參知政事這段經曆,自己一回來,就能擔任首相麼?

至于差了幾歲,也不是十幾歲,真不行,未來先納一個妾吧.反正是彼岸,沒有宋朝那麼多規矩.

妃兒也就沒有怨言了.

實際說良心話,如果李家那個小娘子長大後,繼續象史上那般學習,即便是王開,也未必能般配她.甚至說不定,未來彼岸在詩詞作詣上,恐無一人能及此女.

而且王巨這麼做,有許多人喝彩,生前感恩,那叫攀感情,老王死了再感恩,這才是真正的感恩.

妃兒回來,女主人來了,家中仆役立即置辦精美的菜肴熱烈歡迎.

王巨摸了摸小兒子的頭,說:"不錯,又長高了一些."

在這時候,他不是心機深沉的大宋權臣,而是一個充滿父愛的父親.

妃兒說道:"就是貪玩."

"開兒,你漸漸長大了,也要學習的,"王巨說.

妃兒又說:"殿下帶了一些禮物,給官家與幾個小長公主與宗子."

聽說妃兒回來,趙念奴從彼岸找了一些珍貴的玉石珊瑚,還有近百枚海客進獻的唐冠螺,鳳尾螺,鸚鵡螺等罕見的珍貴螺貝,這些螺貝在宋朝同樣很稀罕,有的價值不菲.

然後囑咐李妃兒將這些禮物分別帶給她三個妹妹,以及幾個關系好的宗室子弟,以及趙頊本人.

終是她的親人.

"明天你送過去吧,殿下她還好吧?"

"還好,不過殿下她又讓妾身問一下官人,天賜漸漸長大了,是在彼岸找一個女子,還是在內陸找一個女子?"

彼岸未來會分成三塊的,趙天賜仍姓趙,並且管的就是眼下的這一塊地盤,畢竟他與趙宋關系比較親近,這里以後離宋朝也是最近的地方,用此來聯絡兩邊的感情.

至于余下兩塊地盤,則是一人一塊了,不僅是為了不厚此薄彼,而是為了以後,能有一個互相支援.

畢竟是新制度,但也不好說,未來就不會沒有野心家產生,三方互為犄角之勢,即便有野心家產生,也會忌憚了.只要平安地渡過兩三百年,當這種制度深入人心之時,也就平安無事了.而且因為皆有廣袤的生存空間開拓,王巨也不擔心未來會自相殘殺.或者三塊地盤人煙都稠密了,那又不知得過五百年或者六百年了,以現在彼岸對科技的重視,五六百年後,早就進入新時代了……況且那會想得那麼長遠哦.

但眼下彼岸確實需要大宋,那怕發展到與大宋平起平坐之時,雙方的貿易對宋朝有利,對彼岸還會產生極大的幫助.

因此王巨想了想說:"天賜還小著呢,這樣吧,我再寫一封信回去,如果殿下真想訂親,還是尊求她與天賜的意見吧,若是他們有意,在中原尋找一戶人家小娘子,那麼我對官家說一說."

"官家?"

"妃兒,你也是知道的,即便未來,我也不想與宋朝太疏遠,這里才是我們的根,我們的故鄉,否則我都不會這麼替宋朝賣命了.讓官家做主,實際也是一種變相地與朝廷拉近關系.共同強大,這個種族才能強大,而不是會越來越屈侮地被異族人欺壓欺凌……"

"那也行."種族的啥,對妃兒來說,無疑太過沉重,但丈夫這樣說了,她也就同意了.

"如果他們同意了,明年讓官家派人找一戶人家的好娘子,大後年我們回去前,讓天賜將這個小娘子接到彼岸.如果他們想就近找一個小娘子,那就要等我回去了."

實際上就是到了大後年,趙天賜也不滿二十歲,但王巨以後不能再回宋朝吧,只好將就著處理了.

妃兒又拉著瓊娘的手:"瓊娘子,又委屈你了."

"在京城,有何委屈的,"瓊娘大咧咧地說,然後又問起幾個孩子的情況,一起交給趙念奴看管呢.

前方三場殘酷的大戰即將拉開……但王巨一家人絮絮叨叨地說著家常話,使得王巨渡過了難得的溫馨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