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割土(下)

速度真的很快,還未等西路軍到達,劉昌祚便將武州拿下.

承平太久了,大家都忘記戰爭了,而且武州城中兵力很少,僅千余人,因此只做了象征式的反抗,便放下武器,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路.兩軍一左一右撲向朔州,曲珍撲向馬邑.當中西路軍越過分別越過古長城時,曲珍拿下馬邑,撲向河陰與應州,以便與中西路兩軍相呼應.

十一天後,兩路兵馬來到朔州城下,遼國這時也開始有備了,集結了一部分兵力過來,但兵力仍然很少,僅有五六千兵馬,宋軍強行用火力猛攻了四天後,拿下朔州城.

同時曲珍拿下河陰,兵臨應州城.

宋軍兵力再變,中路軍繼續向西北方向的云州出發,西路軍則向正北,三路宋軍北上,遼國君臣一起傻了眼,立即調兵遣將,同時下令讓大悲奴將兵馬調回來.

也別回來了,俺們直接堵上了.

兩軍在渾河上游遭遇,宋軍兵力不及遼軍,而且不占據天時地利與人和之勢,不過種師道也不貪功,俺們只要將你們堵上就行了,開挖壕溝,修葺營地,就地防禦.

馬上皇上就要被生擒活捉了,大悲奴也急了,下令三軍拼命進攻.兩軍慘戰,互有傷亡.

同時劉昌祚兵克懷仁縣,曲珍兵克應州,繼續一左一右撲向云州.

這太危險了,不過耶律洪基不好意思離開,這一走,豈不是貪生怕死?還是耶律那也與一群大臣將他抱著拖離開云州.

耶律洪基這一逃,整個云州亂了套,許多貴族卷起鋪蓋卷兒,逃向歸化州.

當然,如果這樣就能收複山後九州,那是癡心妄想,而且遼國更多的兵力開始集結,同時天氣也冷了,這種天氣對宋軍不利,對後勤更不利.然而這一行,從開始就沒有癡心妄想過.

其實整個囚籠計劃是以黃河為籠,將斡特剌困在這個特大的牢籠里,而且機會難得,宋朝想下一次再集結這麼多兵力,多半是不大可能了.

然後困而不殲,畢竟是十幾萬兵馬,不管河西二軍一州能不能收複回來,也要將這批兵馬救出來吧,那麼迫使遼國將山後所有兵力抽調一空.但如果從開始就想殲滅,則是兩種性質,弄不好就象當年李繼遷那樣,因為兵力少,易獲得供給,又是若大的河套地區,反而又成為未來的腫瘤.

當然,與李繼遷當年終是兩樣的,當年李繼遷不僅獲得河套游牧百姓支持,同時還獲得了銀州,夏州,宥州各部,甚至橫山野利等家族的暗中支持,這才有能力與宋朝進行持久戰.

但萬一呢?

而且震懾力不足,來年遼國必然報複,戰事拖長,到時候宋朝經濟真的雪上加霜了.

還有一個作用……

大悲奴十萬大軍始終不能渡過黃河,但他在不斷地努力著,斡特剌也在這邊拼命.

就在這時,大悲奴派斥候潛過黃河,通知斡特剌山後的情況,俺救皇上要緊,你自求多福吧.更要命的是這時候斡特剌手中沒有糧草了,都快要挨餓了,還顧得上什麼友誼?

斡特剌先是還顧上一點面子,將主意打到了麟州上,但麟州……

結果分出的幾股兵力被胖揍一頓,狼狽逃了回來.

這就沒有辦法了,三軍開始分配糧食,一天本來一升米,現在半升吧,至于那些西夏人,那就小半升吧.再抗議,你們請滾回去!

接著又分兵于河套大肆抄掠,然而南河套終非是水草豐美的大草原,能有多少游牧民族,如果幾千人供給,那是不存在問題的,現在十幾萬張嘴巴吃飯,將南河套各部百姓全部殺掉,牛羊一起搶來,也維持不了一個月時間.

並且這樣一來,使得河套各部終于對遼國徹底失望,好了,溫暖送來了.

王巨派出使者,讓這些部族立即遷徙到黃河邊,哪里有宋軍保護著你們.可能你們被搶走許多牛羊,這個冬天熬不過去了,但我現在提供你們一些糧食,不過你們要立下血誓,從此以後不得背叛大宋.

如果不是這樣,這些部族就不會感謝宋朝,以後也不會對宋朝產生忠誠,甚至會發生各種抄掠行為,但經過遼軍這樣一搞,自己進行拉攏,至少未來對宋朝仇恨會減少,那麼稍加引導,再置幾個榷場,讓他們走出來主動與外界交易,甚至抽調一部分糧食與他們交易,則不會有抄掠現象發生了.

實際上王巨最希望的是南河套這些游牧民族全部杜絕,不是將人全部弄光了,而是讓他們徹底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

不一定非得游牧才得活,一戶人家只要手中有三四十畝地,那怕這些地僅是中下田,一半用來種植耐寒耐旱的豆粟雜糧,一半用來種草,用這些草與雜糧飼養幾頭牛羊,葷素搭配,一家人溫飽全部得到解決.但三十四畝地,又不是肥美的草原,能養幾頭牛羊?

並且游牧對水土破壞更嚴重,牛羊沒得吃,連草根都會吃的,但是定牧,能坐視牛羊將草根吃掉,破壞整個草場?

因此南河套水土惡化越來越嚴重,最後徹底成了大沙漠.

但誰能勸說他們?

只希望他們以後走出來,看到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吧,並且王巨已經在移民中推廣這種定牧方式,而且向他們提供了許多優良的牧草種籽.

那是為了未來打下基礎了,與眼下無關.

眼下的就是利于未來幾年南河套地區的穩定,還有遼軍……

經王巨這麼一安排,遼軍幾乎沒有任何食物來源了.而且北風呼嘯,天氣正式冷了下來.

遼軍乃是天氣最熱的時候過來的,有誰帶上過冬的衣服?


斡特剌再度發起進攻,但這一回三軍皆茫茫然,連士氣都失去了,那還有拼命的動力?

張守約派人喊話,投降生,抵抗死!都不要宋軍動手的.

遼軍不會立即貪生怕死地投降……戰事繼續.

大悲奴撤軍回去,帶兵進入到北河套的苗授與姚麟兵分兩路,迅速拿下天德軍,接著兵伐云內州.這里屬于白達旦各部,有達旦人,吐谷渾人,黨項人以及少量契丹人,對契丹根本沒有多少忠誠度,只要你們不搶我們的財貨,不殺害我們的子民,你們兩個國家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因此迅速將兩州拿下,往東就是夾山了,于是兩人率兵南下,直指東勝州.不能由著性子跑,更不能離宋朝控制的區域太遠了……

再到云州,劉昌祚與曲珍先後進入云州城,沒有象宋太宗那樣,遷徙百姓.宋朝自己都開始出現人口危機了,哪還能安排云朔的百姓?況且遼國治理了這麼多年,對宋朝向往的百姓也不是很多.

但好在此行攻破數城,陸續得到一筆財富,劉昌祚還聽從了王巨建議,做好人,打土豪,分田地,又從擄來的這些財富中抽出一部分不值錢的茶葉布匹瓷器,分散給各州縣的漢戶,未必起到什麼作用,純粹是惡心遼國的.余下貴重的財貨按照慣例,一半賞賜給三軍將士,一半上繳給國庫.

至于曲珍,則與薛義分左右殺向了渾河.

同時折克行率兵渡過黃河,殺向大悲奴的後方.

大悲奴見機快,看到不妙,向北方逃去,幾路宋軍隨後追殺,十萬兵馬,整折了四萬多兵馬,才讓大悲奴逃到了德州.僅僅兩個月,整變成這樣子……耶律洪基在歸化州都呆若木雞了.

這時候遼國已經集結了二十來萬兵馬,如果加上大悲奴那幾萬兵馬,接近三十萬兵馬了.

然而君臣都不知所措,非是不敢反攻,而是天氣已經冷了下來,如今是宋軍在城內,遼軍在城外,如果強攻反攻,後果會是什麼,大家都懂的.

這時候,兩名使者被帶到云州城.

兩個遼使也傻了.

章楶代表宋朝與他們談判,先是笑咪咪地說:"去年元旦太保對你們說,這個寰宇究竟是誰家天下,今年太保又對你們說,如果你們遼國自以為大,我們宋軍必將與你們決戰于燕云城下,但你們偏不聽……"

兩個遼使什麼話兒也沒有了,不是決戰燕云,而是云州已經控制在宋朝手中了.

章楶頓了頓又說:"但某接到官家詔書,還給你們契丹一個機會."

"何?"

"官家于詔書上批注,兩國重新和好,包括那個歲幣一文不少,但這個歲納得改為歲賜了,因為你們遼國已經沒有我們大宋強大."

何謂納,何謂賜?納是臣子向主人納款的,賜是主人賞給臣子的!

如果不是當時富弼力爭,甚至連納都沒有,而是改為貢,臣子給主人上貢!

兩名遼使心中不服,但現在主動權不在遼國手中,于是緘默不語.

"至于疆域的劃分,河北河東已經劃分完畢,我朝不會反悔和約,但河西沒有劃分,那麼就依現在占領的為界,東到夾山,南到古長城,北到陰山,為我朝疆域,以北以東為貴國疆域.如果貴國同意,我朝立即從云州撤軍,並且讓開道路,讓斡特整那一部兵馬撤回貴國."

也就是山後宋軍所占領的這數州還會交給遼國,但云內州,天德軍,東勝軍,以及河西的河清軍,金肅軍,甯邊州一起得割讓給宋朝.

"不可能,"兩名遼使叫道.

"之所以官家想與貴國重新議好,乃是我朝一些士大夫熱愛和平,力勸之故.但做為某,倒不希望你們契丹同意,那樣,某可以與太保合力替大宋乘勝追擊,一舉將燕云收複.另外再對貴主帶一句話,不要以為又在歸化州集結了許多軍隊.某與太保能在兩個月之內,讓你們契丹山後翻天覆地,同樣也能輕松地將你們歸化州那支軍隊擊敗!到時候不是收複燕云那麼簡單了……而是滅國!對了,某剛剛接到一條消息,阻卜人又開始叛亂."

耶律洪基也收到了這條消息.

磨古斯留下一部支援宋軍建設居延海北城,以工換武器,帶著余下下屬返回,然後組織各部商貿,同時又用手中的武器拉攏各部族,再加上他于夏州叛變,遼國西北路招討使耶律敵烈聽聞後,率領大軍殺了過去.

對此磨古斯早有防備,率領一些投奔他的部族戰士展開了反擊.耶律敵烈大敗而逃,磨古斯便聽從了當時黃河岸邊王巨的提議,公開建立大突厥國,其實大草原上各部族變動很大,他們也早不是突厥人了.不過得立一個國號,才能有更大的號召力,況且突厥一度于草原聲名赫赫.

隨著磨古斯又派使請求王巨,提供更多武器,這個立國號有多少號召力不得而知,但與遼國真的撕翻臉皮了,王巨也同意了,立即派人將大批武器送到居延海,這時居延海北城也建設得差不多,讓磨古斯的部下帶著這些武器返回大漠.有了更多的戰士,有了更多的武器,還有傳說中的未來宋朝大力支持,以及一些部族對遼國的不滿,一時間許多部族紛紛響應.這個消息無疑讓遼國更加雪上加霜.

宋朝能退兵回去,那是最好不過,明年開春,再來慢慢解決磨古斯.

但宋朝提出的要求太苛刻了,不但是割讓六州之地,那個賜也不能接受啊.

就在這時候,章楶主動派人送來一份書信.

天氣更冷了,有些水窪清晨起來結起了薄薄的冰花.

這也是遼人的,如果換成宋人,早就凍趴下了.

斡特剌忽然下達了一條命令,大規模的宰馬,吃飽了喝足了,向北方轉移.

其用意也簡單,馬上天會更冷了,黃河冰封,在這邊黃河再怎麼冰封,也休想逃回去.但北方灣口那邊地形要相對平坦許多,雖有許多峁梁土山,但皆不高大,黃河不再成為天塹,則容易打開缺口突圍.可能凍死的,可能被宋軍剿殺的,只有一小部分能逃回去.但在後方不能提供支援的情況下,這也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這道命令下達,全軍大嘩.


現在又冷又餓的,宋軍在四周虎視眈眈,如何向幾百里外的北方轉移.而且斡特剌指望的是黃河冰封,那得多冷哪,俺們能熬到那時候嗎?

加上宋軍時不時派人到前線喊降,終于遼軍嘩變,一部分將士湧到中軍大帳,將斡特剌與幾員主將殺死,然後派人向宋軍請降.

張守約派人過來將他們武器,戰馬,一些西夏貴族所帶過來的財貨,一起收繳,然後發放食物.

現在有的吃,什麼也不管了.

但也不是白吃的,這二軍一州人煙稀少,固然是地形之故,也是遼國沒有開發得好,而且也沒有完善的堡砦.盡管宋軍抵達後,建設了一些道路與堡砦,因為時間短,也沒有完善.

現在這麼多戰俘,正好,讓他們干活了.

章楶在信中沒有提干活,而是說你們遼國十幾萬大軍全部投降,我們宋朝提供其吃喝,但你們遼國得派人送來禦寒物資吧,不然一個個會凍死的.

這純粹是拿耶律洪基開心的,但到了這份上,遼國君臣無法再矜持,因此大伙商議了底線,再派出大撥使者前來云州談判.

經過雙方反複爭執,遼國同意以下幾個條件,第一那個歲幣照常支付,但不是納,也不是賜,而是和幣,表示兩國和好給的錢,但有一個條件,以後雙方皆不得象對方國境出兵,否則這個和幣從此消失.

它也是王巨章楶反複商議過的,又送到朝廷,經過幾個宰相討論後才制訂的條約,沒有這個五十萬栓住,遼國又吃了這麼大虧,以後必然反複用兵,國境不甯.

但實際情況是為了這場戰爭,宋朝已經發放了大批國債,不能再進行大規模戰爭了.

而且遼國經過遼東叛亂,馬上磨古斯接著叛亂,今年又被宋朝拖下了水,國內情況同樣緊張,那麼這個五十萬對遼國來說,還會讓他們心動的,至少保障了這幾年遼國不敢有什麼想法.但過了這幾年,宋朝經濟也完全好轉了,遼國和好便罷,不和好,那時候打就是了.

第二劃分西部疆域,以南部以黃河為界,想讓遼國割讓六州那是不可能的,但河西這三州是休想了.另外就是宋軍退出東勝州,云內州,以及天德軍,不過黑山以南必須歸宋朝所有,也就是近半天德軍割讓給了宋朝.

起初遼國使者死活不同意,但這也是章楶的底線,通過遼軍利用天德軍向牟那山發起的進攻,章楶仍然感到牟那山太過單薄,只有得到黑山,于黑山布防,上面與狼山連在一起,下面是滔滔大河,這樣北河套才能變得厚實起來,才能更好的防禦.

遼國使者不同意,章楶也不客氣,直接掀翻了談判桌.

談不好打就是了,俺們不要說黃河六州,馬上連武朔應云四州都不還給你們.

這一行遼國使者級別很高,包括南府宰相蕭惟信,南院大王耶律合術,西京留守耶律那也,漢官則是北院宣徽使劉霖,南院樞密使楊績,然而沒有一個人敢接受章楶的條件,無奈只好派人快馬送信給耶律洪基.

然後再次談判,遼國同意接受宋朝的條件,但宋朝也必須答應遼國的三個條件,第一立即從各州撤軍回去,不得再于遼境內逗留.

第二不得支持磨古斯叛變,也不得向他們提供任何武器物資.

第三遼國派人送來許多襖褥,讓宋軍立即將它們押往河西,向給那些戰俘,並且將那些戰俘也立即釋放,不得有任何"凍死"情況發生.

這是怕談判好,宋朝以這個理由,將十幾萬遼軍秘密處死,然後再告訴遼國,對不起,他們全凍死了.特別是王巨,皆聽說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主,其他人做不出來,但此人絕對能做得出來.

十幾萬軍民犧牲,對于遼國來說雖不能說是天塌了,但也是一個重大的損失,而且也是一次更恥辱的失敗.

章楶想了想說道:"前後兩個條件,某可以代表朝廷同意,但中間一條有待商議,我朝一直缺少皮毛,特別是新式織機的出現,對羊毛需求更大,因此于居延海置辦榷場.實際上這對貴國也有利,百姓富裕才能安定.這樣吧,你們也可以于浚稽州置辦榷場,並且派人盤查邊境,如果有人交易武器,任由貴國處理."

"浚稽州?"耶律合術狐疑地問了一句.

楊績小聲地解釋道:"唐朝金山的東端,原來唐朝置的一個羈縻州."

幾人想了想,這里似乎離居延海還有好幾百里地,不過南面則是荒涼的干原地帶了,也不適宜置辦榷場,除非遼國也將榷場置于居延海,那宋朝肯定不會同意的.

章楶又說道:"非是某不同意,而是私商不能杜絕之故,就象貴國私鹽,導致我朝整個北方不能榷鹽,或象貴國禁馬,但我朝商人仍利用一些渠道得到貴國的馬匹.所以想絕對不將武器流通于阻卜,無人敢保證.這話講明了,以後兩國就不會因此而翻目成仇."

給不給阻卜人武器是我們的事,能不能查到是你們的事!實際上從西夏繳獲來的武器,以及宋朝淘汰的一匹武器,基本上都交給了磨古斯,暫時磨古斯手中的器甲足夠用了.至于未來,誰知道幾年後朝堂又是什麼情況?

不過章楶給了遼國一個台階下:"但我朝可以承諾,我朝不會派使者與阻卜往來,阻卜派使者過來,我朝也不會同意,以此表態貴國對草原的正統地位."

幾名遼使低聲商議一番,雖然章楶這個答複不能讓他們滿意,不過磨古斯以後則不能用宋朝來招搖撞騙了,對未來平叛產生一定的幫助作用.

章楶心中也在想,得立即通知王子安,立即再送一撥器甲過去,不然以後則沒有機會了.

最後幾名遼使同意了章楶的說法,雙方寫下草書,並且詳細地標明了兩國分界線,實際上就是黑山那段,河西那邊的界線分明,黃河了.

然後分別送給各自君主之手,兩國君主宰執再次書寫,蓋上玉璽,方成正規的國書,和盟算是完成了.

速度非常快,天空都開始飄起雪花了,宋軍拖不起,遼軍也拖不起.

幾名遼使用快馬將草書送給耶律洪基,章楶也用特腳遞將草書送給趙頊.幾天後,雙方于云州互換國書,章楶帶領大軍徐徐離開遼境.這時已經到了冬月十八了.

冬月二十三,章楶到達雁門關,然後扭頭看了看北方,這次會戰圓滿結束,不僅滅掉西夏,還迫使遼國割讓了一部分領土,可以說取得了自宋朝立國以來都沒有取得過的戰果.並且因為得到了黑山,使北河套後顧無憂,得到了河西二軍一州,使南河套後顧無憂.整個西北再無一點隱患!不要小看了它,如果不迫使遼國割讓這兩片看似貧瘠的地方,宋朝就要被迫建設許多堡砦,增加大量駐兵來防禦,僅此每年朝廷就要多開支百萬貫以上的軍費,所以章楶才拼命地爭.


恥辱的納變成了和,雖是一個字,但對于自尊心很強的宋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但是宋朝的城.

云州之盟是城下之盟,但是遼國的城.

兩個城,等于是宋朝翻開了新的篇章.

同時這次給予遼國重創,使得宋軍多少克服了恐遼症,特別是許多承平的河東將士得到了很好的實戰錘煉.也使得遼國多少有些膽寒,最少保證了未來幾年邊境平安.

今年曆曆數數的戰役下來,宋軍傷亡人數四萬余人,真正犧牲的將士不過兩萬四千余人,相對于如此浩大的戰役,這個傷亡低得驚人,可以說,無論王巨或者是章楶,能對得起宋朝,能對得起所花的錢帛,能對得起三軍將士了.

至于磨古斯叛變,則是意外之喜了.

然而章楶仍不滿足,他心中在想一件事,如果王巨開始就沒有打算移民,那將節約幾千萬貫甚至上億貫的支出,那麼宋朝財政得以保障,明年用兵不愁財政危機壓力,會不會將燕云十六州收回來呢?至少將山後這四州,甚至蔚州,與東勝州那六州吞下吧.

不過是人不是神,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會有今天的變化……

章楶搖了搖頭,繼續南向,一把大雪簌簌而下,天地瞬間茫茫一片……

…………

具體的戰斗經過,不是段天水所能知道的,但朝廷發給各地官員的邸報也寫了大約的交戰經過.

這個說唱先生說得太扯了,太神了.

然而又如何,反正段天水聽得津津有味.

忽然他身邊的胥吏道:"段公,飄雪了."

段天水抬頭看了看天空,天空烏云更厚,寒雨漸漸變成了水雪.他不由抖擻了一下,說道:"傳我命令,所有民工立即放工三天,如果三天後氣溫回轉,再來施工.如果不回轉,開始休息,元旦後等我牒文通知."

冬天乃是枯水期,能搶一天是一天,但不能出人命!如果有人凍死了,不是自己這個小胳膊小腿能兜得住的.而且現在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當然,東南要稍好一點.不過氣溫進一步下降,那只好休息了.再拖拖,元旦到來,大家都准備過年呢.

段天水騎馬返回華亭縣城.他初來華亭縣時,買了一頭毛驢作為代步工具,得感謝王巨,良馬與上等的戰馬依然很貴,然而普通的馬匹,因為朝廷得到整個西北,馬價應聲而迭,看到能沾便宜了,段天水就用二十貫錢買了一匹青馬,總之看上去,他不是那種"正統"的官員,不過原因還是窮啊,一大家子底子又薄,雖緊縣的主薄收入尚可,但在不貪不汙的情況下,只好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了.

到了縣衙,段天水抖了抖身上的積雪,看到張薦,一見面就說道:"錄平,明年華亭縣財政就能寬裕了."

他們來到華亭,張薦處理當地的政務,以及安排相關的後勤.段天水則下去親自考察,不但段天水,郟亶也數次從秀州來到華亭,協助段天水考察水利,制訂詳細的方案.

論精通水利,郟亶是不及王巨與程昉的,但在太湖這一段,王程兩人加在一起也不及郟亶.

而且郟亶說得不對嗎,過度圈湖占河,導致河道不暢,豈能不出事故,不但水量龐大的南方,就是北方你將河道侵占了改為農田或工廠,照樣出事故.不但郟亶說過這個問題,王巨也說過這個問題.但大伙就是不聽,不但宋朝人不聽,一千年後的後人都不聽!不過一千年後要稍好一點,至少知道用幾個替死鬼頂罪,一些官員知道錯了,向百姓下跪……

但眼下太湖主要的問題,還是洪水來了,不能很好的泄向長江或大海.有了這條超級運河,雖然它不算太長,但十分寬闊,也很深,那麼就可以保持太湖水位在洪水到來時迅速流向大海.

並且又利用溝通澱山湖幾個湖系的河段,建設陡門,枯水時關閉陡門,調節水位,保持高亢所在的灌溉.

那麼就能將太湖最大的問題得以解決.

也不是象大家所想的那樣,郟亶喜歡找麻煩,後來朝廷再度起用他的時候,到了江東,他也沒有做出惹起爭議的事.

現在這些運河雖然會侵占一些良田,但整個工程下來,據郟段二人計算,不但解決了太湖各塘圍田內澇問題,還能得到近兩萬頃良田,最上等的膏腴之地!

俺們補償就是了,一畝補一畝不行,一畝半補一畝呢?

制訂好方案,交與楊汲之手,楊汲同意,于是一自秀州本州,一自兩浙財賦中,陸續抽調出大量物資,包括糧食,各種器械,以及其他,比如這些民夫吧,不僅供他們吃喝,還要供他們住,最少蓋一些簡易的工棚吧,這就得需要大量毛竹,稻草,麻繩與一些木柱.

大約抽調了相當于一百余萬貫的糧食與各種物資,進行支援.

沒有上報朝廷!

關于這一條,蔡確還刻意將他們召到京城述職,然後委婉地說了一條理由,發起與支持這項水利工程的,一是我,二是王巨.但明年王巨就去彼岸了官家會勸,可以王子安的性子,必不會留下.老夫呢,在中書呆了很久,按照朝廷制度,老夫也得離開中書.

不過人走茶涼,可能會有人陸續地找岔子,也會影響這個水利,因此最好的辦法,便是低調施工,你們抽出一些財賦,王子安也發動彼岸商賈支援一些錢帛,就當它是當地一個小工程,于秀州或兩浙路內解決,不必要上報朝廷,引發爭議.

當然,官府的支援也是有彈性的,其實到了明年郟亶與楊汲兩人只要有一人留在兩浙路,則還能繼續支持大量物資過來,後年也是如此,但具體多少,得看朝廷政局了,如果趙頊死了,舊黨陸續上台,掌控朝政,他們痛恨王巨,痛恨變法,也痛恨農田水利法,到時候不用提醒,支持的物資也會減少,以免引起舊黨關注,從而帶來悲催的命運.

不過這些就非是段天水所能想到的了,他這句話的背景則是今年因為朝廷用兵,財政緊張,故支持的物資有限,但西夏平滅了,遼國也打慫了,到了明年財政寬裕,朝廷也可以撥下來更多錢帛物資了.

張薦搖了搖頭道:"子涯,未必啊,還記得那三十名商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