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五章 滿載而歸(上)


"胡餅呐,羊肉泡胡餅呐!"一聲不太純正的漢語響起,陳晚榮尋聲望去,原來不知不覺中已經來到胡人館前了.

一個高鼻梁,藍眼睛,卷曲著頭發的胡人蓄著一攝胡子,站在爐子後面,正在揉面,一邊揉一邊扯著嗓子喊起了不太純正的漢語:"胡餅呐,羊肉泡胡餅呐!"

爐子上擺著十幾個中間薄,邊緣厚的胡餅,一陣香氣飄來,很是誘人.

肚子咕咕一鬧,陳晚榮抬頭一瞧,日正中天了,在張德銘那里擔耽的時間不少,已到餉午時分了,該是進午餐的時候了:"再榮,走,我們去吃羊肉泡胡餅."

陳再榮原本跟在陳晚榮身後,一聽這話身形一晃,攔在陳晚榮身前:"哥,我們趕緊買了,回家去吃吧.羊肉泡胡餅很貴,三文錢一碗,多半斤肉錢呢."

節約是陳再榮的品格,要不然每次去學館家里給他一百文錢的零花錢哪里夠用,他除了吃飯一般不會花錢,除非是到了非花不可的地步,是以一百文錢還有剩余.三文錢一碗的羊肉泡胡餅,對于陳再榮這個赤貧子弟來說很貴了.

"貴就貴點吧.你今天得了一把好劍,就當是哥給你慶賀了.哥這里還有一貫錢,你別為哥省錢,想吃多少點多少."陳晚榮也是貧寒出身,對他的想法很是理解.不過,陳晚榮對未來充滿信心,花了的錢還會再賺回來,不用為了省三文錢餓肚子.

陳再榮好劍之人,這話說到他心里去了,很是高興,遲疑了一下問道:"要是爹問起來,怎麼辦呢?"

陳老實作為赤貧之家的一家之長,持家數十年,深知賺錢的艱辛,一碗羊肉泡胡餅就要三文,兩人就要六文,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了,知道這事肯定會心疼,捶胸口都有可能,陳再榮不能不顧忌.

"爹要是問起來,實話實說就是了,沒必要騙爹."陳晚榮窮過,苦過,也富裕過,深知人的一生三窮三富未必能到老,沒打算瞞著陳老實.

陳再榮想了一下,這才道:"哥,要是爹罵人,你就說是我的主意.我今天得了劍,心里高興,嚷著要哥請客."

他這是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陳晚榮心想你也太小瞧我了,大話我不敢說,唯獨敢作敢當,這點男子漢氣概還有,不至于要你背黑鍋.不過,對他這份維護之情很是受用道:"到時再說吧,我們去吃飯."

陳再榮嗯了一聲,讓開道路,兩弟兄肩並肩向胡人館里走去.揉面的胡人一臉的笑容,面裹裹的右手向屋里一伸,身子微躬,熱情萬分的迎客:"客官,里面請呐!"

陳晚榮逛過老外的餐飲店,那些服務員說"歡迎光臨"之類的迎賓詞好象老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就是收音機放出來也比他們說的動聽,哪有這胡人說的這麼熱情,好象信徒面對上帝一般虔誠,讓人聽著就舒服.

"謝謝!"陳晚榮禮貌周到的道謝.

"客官,您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讓您滿意是我們的榮幸!"胡人的笑容更加真誠.

這話聽起來比"歡迎光臨"這類的迎賓詞更順耳,陳晚榮心想自己一身補丁衣服,要是在現代社會去逛老外的餐飲店,那些服務員的眼光早就從自己的頭頂上望過去了.胡人卻把自己當作大爺一般侍候著,視為衣食父母,不由得心氣一高,胸口挺挺,頓生一股揚眉吐氣之感.

胡人這話說得比"顧客就是上帝"這類套話更有熱情,更動聽,陳晚榮不由得自豪的想:不來唐朝不知道在唐朝咱中國人就是大爺!象我這樣的赤貧子弟,身上的衣服撂滿了補丁,比牛皮還要厚,居然也是香餑餑,比老美還他娘的吃香!


屋里快步出來一個胡人少年,十六七歲年紀,一襲長衫,要不是他的長相與中原人迥異,單從他的衣著看,還准把他當作華夏人,沖陳晚榮二人一拱手:"兩位客官,請隨我來."

禮節周到,說話熱情,就是現代禮儀培訓班出來的也不過如此,陳晚榮微微一笑,友好的道:"你先請."

很顯然,陳晚榮的友好讓胡人少年頓生好感,沖陳晚榮友好的一笑:"客官,侍候您是我的榮幸,不敢當您一個請字.有事兒,請您盡管吩咐."走在頭里.

正是用餐時分,店里的客人很多,人滿為患,座無虛席.陳晚榮眉頭一皺,心想該不會是吃飯也要排隊吧.念頭還沒有轉完,只見四五張桌上正在用餐的食客有了動靜,給他們騰座位了.吃好飯的,趕緊離桌,有小孩的忙抱在懷里,一下子就讓出了好幾個位子.

讓位子雖是小事,看在陳晚榮眼里卻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這讓陳晚榮想到了在公共汽車上親身經曆的一幕.一次乘公共汽車,陳晚榮給一個老大爺讓座位,陳晚榮剛站起來,老大爺還沒有坐下去,一個小太妹一屁股坐了下去,把包往膝蓋上一放,玩起了手機,旁若無人,好象公共汽車是她家客廳似的,她愛怎麼坐就怎麼坐.

陳晚榮在外用餐的次數不少,給人讓位子的事情也遇到得也挺多,但象胡人館總共不過二十來張桌子,一下子就有四五張給你騰位子,比率高達兩三成這樣的事情陳晚榮是平生第一遭遇到.

心里一個勁的感歎:唐朝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的中心,成為胡人向往之地,不僅僅是唐朝的國力強盛,還在于老百姓素質高,有禮貌,相敬若賓,具有大國百姓應該具有的情懷.

"叔叔,您請這里坐."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是陳晚榮身邊桌子上的一個小女孩忽閃著明亮的眼睛看著陳晚榮,邀請他就坐.

小女孩不過五六歲年紀,紮著馬尾辮,辮子上有一個小小的蝴蝶結,圓圓的臉蛋,明亮的眼睛,超級可愛.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小小年紀居然如此有禮貌,陳晚榮一見之下很是喜歡,坐了下來:"謝謝你,小朋友."

"叔叔,不用謝."小女孩小臉上略帶羞色,夾起一片薄薄的羊肉,自顧自的吃起來,姿勢優美可愛.

陳晚榮一瞧她的碗,是一個小碗,碗里除了胡餅泡羊肉湯以外,還有幾片薄薄的羊肉.她父親是一個中年漢子,碗里只有胡餅泡羊肉湯,沒有羊肉,心想這做爹的真是心疼女兒,都沒忘了給女兒添點羊肉.

就在陳晚榮打量店里的時候,陳再榮已經吩咐胡人少年送兩碗羊肉泡胡餅上來.胡人少年說一聲"客官,您請稍候"轉身離去,不一會兒功夫就送來兩大碗羊肉泡胡餅.

胡人少年在二人面前一人一碗放好,道聲罪這才去招呼其他客人.陳晚榮一瞧,這是一只海碗,份量十足,就是大肚漢也能塞飽.碗里的羊肉湯色澤鮮豔,湯汁濃郁,香氣撲鼻,不由得食指大動,夾起一塊胡餅送進嘴里,入口生津,滿嘴生香,味道真棒.

就是比起現代名吃西安羊肉泡饃也不遜色,更多了幾分胡人的粗獷之風.胡椒味讓陳晚榮倍兒舒爽.胡椒在唐朝就傳入中土,很受歡迎,唐人喜食胡椒.

正在陳晚榮大快朵頤之際,小女孩的聲音傳來:"叔叔,您慢用!"陳晚榮一瞧,只見小女孩正沖他們揮手道別.

"小朋友,你慢走."陳晚榮也不會失禮.

陳再榮也是有禮節之人,揮手道:"小妹妹,後會有期!"


她的父親抱著小女孩,沖陳晚榮兩人笑道:"二位慢用,我們先行一步."在陳晚榮兄弟二人走好聲中,轉身離去.

和父女二人同桌共餐不過一會兒功夫,父女倆卻如此禮節周到,離別時都沒忘了打聲招呼,讓陳晚榮感歎中國號稱"禮儀之邦"不是吹出來的,唐朝老百姓的禮節更勝一籌.

就在父女二人快出屋時,胡人少年忙叫道:"小妹妹,請等等."飛快的拿起一個拳頭大小的胡餅,用刀從中間切開,夾起幾塊薄薄的羊肉塞在里面,遞給小女孩:"小妹妹,你要是餓了,就啃幾口."

女孩的父親忙拒絕:"這怎麼好意思呢?她吃飯都不要錢,臨走再送一個餅,你們這是做買賣,不好啊."

胡人少年很真誠:"大叔,您有所不知道,這是我們店里的規矩,小孩吃飯都不要錢,還要另加幾片羊肉.您女兒這麼可愛,送她一個餅,這不算甚麼."

陳晚榮恍然大悟,怪不得小女孩碗里有羊肉而她爹卻沒有,是店家送的.這雖是一種拉關系的手段,不乏生意人的精明,但是這種愛幼之心讓人無可指責.

女孩父親想了想,這才道:"那我付你們錢."

胡人少年忙道:"大叔,不行的.小孩臨走時,我們都要送一個夾肉餅."把餅遞到小女孩面前.

小女孩看著胡餅,並沒有伸手接,她父親道:"香香,接著吧.謝謝哥哥."

香香這才接過來,沖胡人少年甜甜一笑:"謝謝哥哥."

女孩父親沖胡人少年揮手:"我們走了."

"大叔,您走好!以後常來!"胡人少年相送.

女孩父親很是感動:"我一定來!"抱著女孩出屋而去.

這一幕,店里的食客看得清清楚楚,贊歎不已.陳晚榮心想這些胡人做生意還真有手段,怪不得店里的生意如此紅火.

要是在現代社會,胡人少年這樣送餅的話,早就接過去了,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占了也是白占,陳晚榮再次為唐朝不一樣的社會風氣所折服.贊其"路不拾遺"也許太過,至少還不占人便宜,要人不服都不行.

"再虧不能虧寶寶",陳晚榮想起了一句兒童用品廣告詞.現代社會那些做兒童用品的商家嘴上說得個山響,說不能虧孩子,其實把五塊錢的東西標價五十甚至更高賣出去.更讓人氣憤的是那些黑心商家,居然還用假冒偽劣產品坑孩子,三聚氰胺滿天飛.

他們要是知道胡人館的做法,一定會羞煞!

陳晚榮很是感動,這趟胡人館沒有白來,就算陳老實心疼錢,罵自己一個狗血噴頭,也值了!絕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