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長安風云 第六章 美好前景


東宮離平康坊不遠,只一會功夫就到了.陳晚榮這是第二次來東宮,第一次來是送陳再榮,連大門都沒有進入,只在外面站了一會.依然是熟悉的青石路面,朱紅的大門,門口站著一隊身材高大的兵士,盔明甲亮,雄赳赳,氣昂昂,筆直杵在當地,好象木樁一般.

"站住."二人剛到東宮前,軍官就迎了上來.

陳再榮知道他要勘問,不等他說話,介紹道:"這是我哥,太子等著見."

"陳晚榮?"軍官打量著陳晚榮,眼睛神光四射,好象要把陳晚榮瞧個透似的.

陳晚榮置他熠熠生輝的目光于不顧,淡淡的道:"正是!"

"進去吧,太子都問了幾次了."軍官向左跨一步,讓開道.

陳再榮領著陳晚榮進了東宮.陳晚榮知道東宮規模不小,一進大門才知道東宮的宏大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房屋重重疊疊,一幢連一幢,一眼望去不知道有多少進.

大門里面是一個青石鋪成的廣場,有左中右三條路,跟著陳再榮順著左邊岔道往里走,來到第二進房屋前面.只見正中門口站著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高力士,靜靜的站著,平視前方,一副眼觀鼻,鼻觀心模樣.

高力士看見陳晚榮,快步迎上來,埋怨一句:"陳掌櫃,你去哪了?現在才來.你可知道,太子等你等了老半天,都睡著了."

從陳再榮嘴里知道太子這幾天的事務多,估計是困得很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也在等我,而陳晚榮卻出去高會吳道子,實在有些過意不去,笑著施禮:"見過高公公.我有點事出去了,讓太子久等.實在不好意思."

"動靜小點."高力士叮囑一句,對陳再榮道:"好了,這里沒你的事了.你去忙吧."

陳再榮是侍衛,出行跟隨就成,這種通稟,侍候起居之事是高力士的職責.應一聲,作禮暫別,轉身離去.

高力士走在頭里.陳晚榮跟著進了屋,高力士輕聲道:"你先坐會.我給你端杯茶.千萬小心,不要出聲."

雖是東宮房間,其陳設和普通人家沒什麼區別,一張桌子,幾張椅子.並沒有紅色的地氈,更沒有富麗堂皇的氣象.唯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牆壁上的壁畫,功力深厚,必是出自名家之手,非等閑人家所能擁有.

陳晚榮暗中驚訝,沒想到李隆基起居鋪排如此簡約,毫無奢華之象,無論如何也不能和曆史上那個被人罵為好大喜功,奢侈無度地唐明皇聯系起來.

現在的李隆基一心想著匡正唐室.重現唐太宗的輝煌功業.崇尚節儉,抑止奢侈.至于為後人詬病地奢侈.那要在數十年之後去了,那時的唐朝達到巔峰時期,盛極一時,史稱"開元盛世".同時,他的銳氣也給消磨了,漸漸地聽不進忠言,喜歡讒諛之輩,才有"安史之亂",把他的畢生功業毀于一旦.

他是不想影響太子歇息,陳晚榮自然是成全了,輕輕點頭,沒有說話.然而,只聽李隆基的聲音從左邊屋子里傳來:"陳掌櫃到了?"


高力士忙恭恭敬敬地回一聲:"回太子,陳晚榮到了."

"叫他進來."李隆基吩咐一句.

高力士應一聲,走在前面,陳晚榮跟上.左邊有一個門洞,垂著絲簾.高力士掀起絲簾,陳晚榮大步而入.

一瞧之下,屋里同樣沒有奢華的陳設,幾張椅,一張幾案而已.有了前廳地鋪排,陳晚榮不再驚訝.

李隆基半躺在軟椅上,腦袋後面墊了一個枕頭,身上蓋了一件袍子,面前幾案上擺著一盤切肉,一個酒杯,一雙筷子,還有一壺酒.酒杯里有半杯殘酒,盤里的切肉不規整,有些凌亂,應該是吃過一些.

陳晚榮明白了,李隆基是在吃飯,卻太過困頓,竟是吃著吃著就睡著了,可能是高力士輕手輕腳的給他披了一件袍子.眼里有血絲,更還有些惺松,這是困頓之象,只不過神采依然飛揚,還是那般魅力十足.陳晚榮有些不好意思,就要施禮,李隆基搖手,指著旁邊一個椅子道:"坐了."

應一聲,陳晚榮坐了下來,道:"太子相召,本該及時趕來,只是適逢有事,出去了,未能及時趕到,讓太子久等了.實是罪過,請太子責罰."

李隆基非常通情達理,笑笑道:"不要說了,誰個沒有點急事呢?我正好趁這機會歇息一下.你來長安,本該早點見你,只是事務太多,一時脫不開身,陳掌櫃不會以為我端太子架子吧?"

陳晚榮忙道:"太子言重了,我哪敢有此等想法.太子有國事要處理,我等等不是應該的麼?"

李隆基在肚子拍拍,解嘲的笑了:"五髒廟還沒填飽,一邊吃一邊說."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抓起一塊切肉,胡亂塞進嘴里,這才扭頭對陳晚榮道:"還是在你家里輕松愜意,什麼都不用想,說說笑笑,多開

這種想法,陳晚榮能理解,光看他現在這副困頓模樣就知道這國事真是耗人心神,笑道:"太子要是喜歡,以後常來.只是,國事重要,就怕擔擱天下大計了."

李隆基右手在桌子輕拍一下,陡然坐直了,把袍子放到一邊:"好你個陳晚榮,綿里藏針!你還不是朝臣,居然變著法子提醒我要以國事為重,可惡!"

可惡二字是在笑罵,因為他一臉地笑容,一點也沒有生氣,陳晚榮補充一句道:"太子言重了,有道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太子為國事操勞,宵衣旰食,疲累之時到處走走.松泛松泛,也是應該的."

李隆基輕歎一聲:"陳掌櫃,你是這麼想.我信.可有人不這麼想,總以為太子萬金之軀,國事所系.處處應該以國事為重,就連透口氣好象都是錯."

絕對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唐玄宗居然向我倒起苦水了,陳晚榮愣了愣.這才道:"太子其實不用放在心上,他們也是好心.兼聽則明嘛.他們不是要束縛太子,只是提醒太子國事為重,松泛固然有益,不應該置國事于不顧."

"你你你,你什麼時間成了言官?"李隆基指著陳晚榮.哈哈大笑,站起身來道:"說得好啊.要是言官們人人都象你這麼說話,那就順耳多了.就連本太子吃飯要管,睡覺要管,走路也要管,好象他們象管家婆似的."

人,天生就喜歡追求自由,象這般嗦,時間長了.任誰都會煩.會有牢騷,陳晚榮能理解他的心情.只是笑笑,並不接話.


李隆基發了一陣牢騷,又坐了下來,搖頭道:"不過,他們說的未必就沒有道理.只是,他們要是能給本太子一點點自由,透口氣也是好的."

這就是現在的李隆基,一個一心求治地上皇之才.他前期啟用地宰相,個個大名鼎鼎,一時人傑,姚崇,宋,張說,張九齡,韓休,個個骨鯁之臣.尤其是韓休,老是要和李隆基爭吵,兩人爭吵得很厲害,一度讓李隆基形體消瘦.有人問李隆基,這個韓休老是和你爭吵,你人都瘦了,你還用他做宰相,這不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麼?李隆基大笑回答,吵歸吵,吵了我睡得塌實.依然啟用韓休求治,傳為佳話.

對他這種胸懷,陳晚榮很是欽佩:"太子胸襟廣闊,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你也在拍馬屁?"李隆基盯著陳晚榮,眼里神光閃爍.

陳晚榮辯解道:"太子英明,當知我說地是實話.有道是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行,也許言官們說地話有些激烈,不中聽,只要有益,不必追究他們地語氣.有怨氣,沒關系,發泄完就算了,不必記在心里.人嘛,誰個沒有怨氣沖天的時候?"

李隆基卟哧一聲笑了,不住擊掌:"有理,有理!好,本太子記住你今天地話了,以後,但凡有氣,撒完就算了."走到陳晚榮跟前,半開玩笑道:"說不定,哪天就找你做出氣筒."

陳晚榮回答得很巧妙:"那也是為國出力,我的榮幸!"

"口是心非!"李隆基指著陳晚榮笑言,一邊踱步,一邊擴胸,扭脖子,無拘無束,很是舒暢:"陳掌櫃,本太子今天發現你有一樣長處,這是大臣們沒有的.你知道是哪一樣麼?"

陳晚榮哪里知道,忙道:"太子言重了,我智識淺陋,沒甚長處."

"你地長處就在于,和你一起說話沒有拘束感."李隆基很是快慰,伸伸腰道:"要是我面前的不是你,而是一個大臣,我這樣做,他們一定會板著一張臉,更有人會說我無禮,慢怠臣下了.只有板著一張臉,和他們一老一實地說話,他們才說那合乎太子身份,鳥!"

太子說粗話,陳晚榮要不是親耳聽到,還真不相信,一下子愣住了.李隆基瞧著陳晚榮那副驚愕模樣,更加開心道:"想不到太子也會說粗話?其實,我以前可野了呢,這粗話算個鳥,比這更難聽的也能說一長串."

陳晚榮越聽越驚心,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李隆基哈哈一笑,回到正題道:"你就不以本太子這番話為無禮麼?"緊盯著陳晚榮,急切的想知道答案.

"回太子,我不敢有這種想法,反倒以為這是真性情,可貴!"陳晚榮老老實實回答:"不瞞太子,有時我也會說髒話,會罵人.人又不是木頭,誰都有氣憤的時間,罵就罵了,罵過了就算了,這就是男人嘛!"

"歪論,歪論!"李隆基笑得歡暢,踱步都輕快了許多:"本太子長這麼大,第一次聽人說出這樣的荒誕怪論,不過,挺有意思."

他整日里前呼後擁.稍有差錯,就有人進諫,拘束得緊.象這般在陳晚榮面前肆意而談.還真沒幾次,新鮮,沒有拘束,哪有不歡暢地道理.

看得出.他是真的很高興,陳晚榮接著道:"太子,我說的都是實話.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大街上和人起了爭執,最後就動手打起來了.結果是.他們三個打我一個,打得我是頭破血流.說也奇怪,打完了,身上雖疼,心里卻舒暢.事後我就想.可能是沒有怨氣的原因.從此以後,我有氣就發,發完了就算,從不記在心里."


李隆基大感興趣:"沒想到,你這人彬彬有禮,卻有這種不雅之事.沒給你說,我小時候比你野,老是一個人跑出去惹事,他們給我整了還找不到人."眨巴著眼睛.頗有幾分調皮.

他聰明過人.就算惹事生非,也沒幾個時候會露出馬腳.這種隱密事.一般不會對人說,除非是很合得來的人,真沒想到我居然成了李隆基心中無話不說的人.

正在陳晚榮驚疑之際,只聽李隆基很是懷念:"好多年沒做這種事了.好了,不說這些了,我給你說一件正事,到東宮來,我們朝夕相處,如何?"

"到東宮?"陳晚榮還以為聽錯了,得到李隆基地再次肯定,這才相信是真的.忙道:"太子是知道的,我一無所長,到東宮來做甚呢?"

李隆基搖頭道:"誰說你沒有長處?你不會武功,不會處理政務,卻有奇思妙想,更重要地是和你說話讓人松泛.我要是累了,就和你聊聊,說些趣事,這不挺好嗎?"

那不是當徘優伶人養著了?這可是招千古罵名地事,詼諧如東方朔者,也只能入這一行列.陳晚榮才不干,一個勁的推辭:"太子厚愛,我本當盡力,只是我不會說笑話,更沒有詼諧之才,不敢當此任."

李隆基臉一沉:"我看你是想另攀高枝了?"

陳晚榮還以為他說地是太平公主,忙道:"太子何出此言?現在入東宮奔走,將前必是皇上駕前紅人,這點我還能看得明白,何必舍近而求遠?"

"算你是個明白人."李隆基這才給出答案:"父皇對你另有任命.父皇要我問問你,你想做甚麼?有想法的話,說出來,報給父皇聖斷."

這是讓陳晚榮任選好事,無論如何也是想不到睿宗竟然如此報答我,腦袋里嗡嗡直響:"承蒙皇上厚愛,我感激不盡.只是,我無意于仕宦,不想做官."

"美吧,你!"李隆基的聲調提高了許多:"你以為父皇是中宗皇上,亂授官爵?你想做官,做夢去吧."

既然不是做官,那他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陳晚榮一下子愣住了.李隆基看了看陳晚榮,這才道:"父皇以為你這人有巧思之才,不能浪費了,是要你去兵器監做事,有沒有意思?"

陳晚榮是化學專家,僅憑化學知識獲得"巧思之才"地贊譽,絕對不為過.更別說,陳晚榮這個現代人見過的,知道地現代物事,在唐朝還有廣闊的前景,會產生重大影響.就是唐朝的大科學家也比不過陳晚榮,要陳晚榮去兵器監,睿宗的眼光挺准的.

去兵器監地好處在于陳晚榮可以調動兵器監里的力量來搞化工,前景將會更加美妙.別的不說,光是這設備做起來就省事省力多了.要是有兵器監的助力,陳晚榮完全可以做出自己需要的化工設備,酸堿肥料出現在唐朝未必不可能.

想著美好的前程,陳晚榮眼里都放光了.不過,轉念一想,又有不足.不足之處主要在于會受制于人,原因是明擺著的.兵器監是為朝廷服務的,就是做兵器,造火藥肯定支持,要造酸堿未必能得到支持.更別說了,兵器監里的研究工作都得由上面來訂,即使陳晚榮提出計劃,由于超過他們地認知范圍,很可能不會批准,反倒束縛了陳晚榮地手腳.

相對來說,自己立項自己做,雖然沒有那麼雄厚的技術實力獲得需要地設備,畢竟自由得多,做出更多的化工產品更加容易.至于設備,等到時機在熟時再想辦法.

想明此節,陳晚榮婉拒道:"謝皇上恩德,只是我沒一技之長,更談不上巧思了,還是不去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