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長安風云 第九十三章 趕鴨子上架


睿宗口風不露,反問一句道:"小妹,你是不是有合適的人選了?"

太平公主早就想有了心腹人選,只是等著合適的機會推薦罷了.聽了睿宗的詢問,反倒不敢直接說事,笑道:"五哥,小妹哪里有人選.小妹只是覺得這火炮的威力很大,這支軍隊一定要出類拔萃,這將軍必要非常之人才行.五哥,不知小妹的話有沒有道理?"

睿宗輕輕擊掌道:"小妹說得很有道理,太有道理了!小妹,還是你舉薦一個吧."

要是在別的事情上,太平公主肯定會欣然同意,在這事上她可不敢冒然行事.聽了睿宗的話,反倒更加不敢舉薦人了:"五哥,你這不是為難我麼?五哥,你點將就是了."

軍權本來就很敏感,而炮兵這個即將出現的新兵種,更是敏感,睿宗到現在都是深藏不露.以太平公主對他的了解,他如此說,必然是他心里早就有了計較,只是在他行動之前,務必要掃除障礙.太平公主要是推薦的人合他的意還好,要是不合他的意,睿宗雖然不會發作,心里如何想就不敢確定了,是以太平公主不得不小心翼翼.

睿宗卻不動聲色,笑呵呵的道:"小妹,你說一個,一定要說一個."

太平公主被迫無奈,只得道:"皇兄,要我說,這還非郭虔莫屬了."

"郭虔是我大唐的名將,也是一員老將,從軍多年,諳于兵事.沙場征戰多年,經驗豐富,是一員難得的良將,由他來統領這支軍隊再合適不過了."睿宗好整以暇的點評一通之後,這才話鋒一轉:"不過,他在統軍在赤嶺,分身無術.這事不可行!"

太平公主本就是隨口說說的,裝著一副恍然之態來迎合睿宗:"哎呀,五哥,你瞧小妹我,居然忘了這節.郭虔雖然合適,卻脫不開身呀!"

睿宗的態度依然不明朗.笑道:"小妹,再舉薦一個.你平日里禮賢下士,結交了很多俊傑之士,舉薦一個將軍不會有問題吧?"

這話說得很輕巧,好象兩兄妹在話家常一般,不過,太平公主聽在耳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其是"禮賢下士.結交了很多俊傑之士"一語,更是讓太平公主暗自心驚.這話,表面上是在誇贊她.暗地里卻是在告訴她"你拉幫結派,結交朝臣一事我知道,只不過不與你計較罷了".

話都到這份上了.太平公主不舉薦又不行.舉薦自己地心腹必然惹得睿宗懷疑.那麻煩就大了.太平公主權衡一番.道:"五哥.這事還是聽聽隆基地見解.再作道理."

她是打算先弄清李隆基地用意再作計較.主意是不錯.就是李隆基地話太讓她失望了.李隆基淡淡一笑:"姑姑.三侄以為這事還是聽憑父皇作主."李隆基排行第三.是以自稱三侄了.

"好深沉地心機.居然如此沉得住氣!"太平公主不得不暗贊一句李隆基地城府.

李隆基比太平公主多一個優勢.那是他是太子.他在監國.手握兵權.無論睿宗派誰來做這將軍.都得經過他地手.犯不著為這件事而引得睿宗不滿.

睿宗有些犯難.思索著道:"朕想來想去.都沒有一個合適地人選.本來.朕是想聽聽你們地見解.既然你們沒有說法.朕只好乾綱獨斷了.三郎.你有人選麼?要是沒有.朕就命將了."

太平公主地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了.要是李隆基趁機安插心腹.她就失算了.這事得當機立斷.要是再不下決心.李隆基地人一旦安插進去.對她地威脅太大.

主意一定,太平公主眉頭一皺,裝作一副苦思狀:"皇兄,以小妹看,這支軍隊就由晚榮來統領吧!"

"噗!"陳晚榮嘴里的酒水噴出老遠,漲得臉紅脖子粗:"我當將軍?這不成,不成!沒做過,做不來!"

陳晚榮甯願相信天上會掉餡餅,還砸進嘴里,也不會相信太平公主居然會舉薦自己做炮兵將領,驚訝是下巴都砸中腳面了.

瞧著陳晚榮那副吃驚模樣,玉真公主大是開心,右手在俏臉上刮了兩下,是在羞陳晚榮.


金仙公主想笑,死命憋住,一張俏臉漲得通紅,以手捂嘴,笑倒在座位上.

睿宗把陳晚榮的失態看在眼里,不由得微微一笑.就是一向沉穩的李隆基也不禁莞爾.

太平公主卻是一臉的認真,好象沒有看見陳晚榮的吃驚模樣,鼓勵道:"晚榮,這事你做得好.你發明了火炮,對火炮很了解,你來訓練兵士,再合適也沒有了.在大唐,還有誰比你更了解火炮呢?"

明火炮就能很好的使用火炮,這是哪門子的邏輯?要是照她這麼推理,英國人發明了坦克,那麼英國人就應很最好地使用坦克.事實上是德國人在坦克的使用上更勝一籌,古德里安建立起了現代裝甲戰的理論體系,元首地"閃電戰"理論才得以實現.

陳晚榮想都不想,立即反駁道:"公主,這事臣真的做不來.一是臣沒有從過軍,對軍隊一無所知,要是臣去訓練軍隊,這也太兒戲了!二是臣不諳兵事,更不懂兵略,要臣去帶兵,肯定帶不好.就算臣想帶好,將士們也未必服氣呀!"太平公主反問一句:"晚榮,那你說誰來帶這支軍隊合適,讓人放心呢?"

陳晚榮嘴一張,就要說"大唐能帶兵的將軍很多",可是突然之間明白"讓人放心"一語的含義,這話又說不出口了.

太平公主現在已經明白了,這炮兵將領她不可能安插自己的心腹了.既然不能控制炮兵,那麼當務之急就是不能讓這支軍隊落入李隆基手中.要做到這一點,就得由一個對自己沒有威脅的人來統領炮兵.而且,這個人還得讓睿宗和李隆基都能接受.

大唐將軍雖多,符合這一條件的還真沒有幾個,而陳晚榮恰恰就是其中之一,太平公主這才決定舉薦陳晚榮來統領炮兵.

讓陳晚榮意外的是.睿宗竟然輕輕點頭,問道:"三郎以為如何?"

李隆基這次卻明確表態了:"父皇,兒臣以為可行!姑姑說得對,大唐比陳晚榮了解火炮的人還沒有,陳晚榮統領這支軍隊合適."

睿宗想了一陣,右手在禦案上一拍道:"行!朕准了!晚榮.從現在開始,你就是我大唐地將軍!朕命你馬上籌建一支使用火炮的軍隊,你可願意?"

陳晚榮一百二十個不願意,忙道:"皇上,臣有話要說."

一向挺照顧陳晚榮地睿宗,這次卻不太給陳晚榮面子了:"晚榮,你有話要說,朕真的想聽.不過,這事你一定要接下!為朝廷效力.是每一個做臣子的本份!不能因為你沒有從過軍,就成為你的籍

陳晚榮有不干的理由數十個,到現在一個也說不出口了.只得很苦澀的道:"皇上,臣勉為其難!若是臣做不好,還請皇上恕罪!"

"好好好!"睿宗一連叫了幾聲好,這才道:"你地事務很多,朕也不能把你給累壞了.這樣吧,這事你暫領著,等到有了合適地人選,你就不用再管了."

"暫領"二字太有水平了,幾天也是暫領.幾個月,一兩年,幾年,十幾二十年也可以暫領.因為,這是政治斗爭的產物!只要沒有類似于陳晚榮這樣能為三巨頭都接受的人出現,陳晚榮只能老老實實的"暫領",說不定這一暫領就是十幾年了.

再者,別人還沒法指責.要是有人指責陳晚榮不通軍旅,卻來做將軍.睿宗完全可以說"這不是暫領嘛".如此一來,即使有人不以為然,也不好說什麼了.

"謝皇上!臣領命!"陳晚榮很是勉強的領命.

三巨頭之所以一致同意由陳晚榮來組建炮兵,主要原因在于他們了解陳晚榮,知道陳晚榮沒有野心,不想作官.沒有野心,陳晚榮就不會鑽營,不會害人,也就是對自己沒有威脅.

對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來說.不能安插心腹的話.至少也不能讓對自己有威脅的人控制炮兵了.陳晚榮和太平公主,李隆基的關系都不錯,過從甚密.要說是他們地人卻又不對.比起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陳晚榮和睿宗地關系更加親近.雖然陳晚榮地事主要是李隆基在管理,不過是依著睿宗地旨意在辦罷了.

李隆基多一分優勢,就是陳再榮在東宮奔走,是以陳晚榮不會做對李隆基不利地事情,這點李隆基非常放心.


正如太平公主所想,睿宗是真的打算把這支炮兵部隊控制在手里,只是他要找到一個能完全聽命于自己的人很難.朝中的大臣,軍中的將領,不是太平公主的人就是李隆基一黨,非此即彼,要想找到幾個中立的人很難,就是姚崇張說之輩也是偏向李隆基的.

段輝是絕對忠于睿宗地,只是他對睿宗太重要了,不可能把他放出去.思來索去,睿宗也是打算要陳晚榮來做這炮兵將領了.

正是考慮到陳晚榮的特殊性,睿宗怕太平公主不同意,這才一再拿言語來擠兌太平公主.沒想到,太平公主見機夠快的,居然推薦陳晚榮,睿宗就來個順水推舟,強行要陳晚榮就任.

不懂軍事,是陳晚榮的一短.不過,這不要緊.火炮的威力都清楚了,只要教會兵士用炮就行了.陳晚榮對火炮的理解比別人深刻,要教會兵士一點難處也沒有.

炮兵訓練好了,拉到石堡城前去一陣猛轟,就可以建功立業了.只要是個人都會,茄子掐兩個眼睛的所謂人都沒問題,還要什麼軍事才干?

陳晚榮成了三巨頭政治角逐的平衡點,這事他是不干也得干,干也得干,成了被強行趕上架的"鴨子".

睿宗地心情不錯,又恢複了那種親切隨和之態,問道:"晚榮.你說,你有什麼困難?"

陳晚榮的最大困難就是不懂軍事,而不是事務多,想了想道:"皇上,臣不通軍務,這讓臣很難辦.臣是想.要是有一個副將,那就好了."

主將不能控制,安插一個心腹做副將也不錯,太平公主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來了.然而,睿宗一句話就把她的希望給破滅了:"晚榮,這副將一事,朕看還是不用了.你呀,就一個人挑了."

陳晚榮驀的想到了一個人,心頭狂跳.要是由他來幫我,不要說訓練軍隊,就是帶十萬大軍上戰場也沒問題:"皇上.臣是不是可以自己挑人?"

"是呀!這事你一肩挑了,朕會給你特旨,你看中的人都得放行.誰要是不放,你給朕說!"睿宗地臉色一下子嚴肅起來了,淡淡的掃了一眼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卻是臉色平靜,沒有任何變化.

陳晚榮很是興奮的道:"皇上,臣要地第一個人就是王忠嗣."

"王忠嗣?"睿宗臉色一變:"晚榮,忠嗣雖然有奇行,只是年紀太小了."

選擇王忠嗣.陳晚榮並不是要王忠嗣幫自己訓練軍隊,而是從心里喜歡這個有奇行地小子,決心好好培養培養他.以他的聰明才智,只要假以時日,必然會成為一代良將.要想做良將,不會使用火炮,會讓人笑話地.

"皇上,臣是想要王忠嗣幫臣看看,有沒有失誤的地方.皇上也知道.王忠嗣年歲雖小,卻有超越常人之智,說不定他真能出奇也未可知."陳晚榮是真的打算要王忠嗣了.

李隆基點頭道:"父皇,王忠嗣年紀雖小,卻是個可造之才,若能讓他多接觸軍旅,將來必成大唐棟梁之材."

王忠嗣即使要成才,那也是好多年以後的事了,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太平公主也來勸說一句:"皇兄.晚榮是一番苦心,為大唐造就良將.還請皇兄允准."睿宗沉吟一陣,道:"那這樣好了.讓忠嗣上午隨你練兵,下午習文,晚上學兵法."

自從李隆基把王忠嗣接到東宮後,請了最好的師傅教他講文論武,現在這時間就要改變一下了.

"謝皇上!"陳晚榮對王忠嗣很是看好.


睿宗手一招,內侍送上筆墨,提筆在手,給陳晚榮寫了一道特旨.有了這道特旨,陳晚榮練兵和造火炮一樣,"一路綠燈"了.

按照睿宗的想法,太平公主肯定會把手伸得老長,他要想讓陳晚榮來組建炮兵,必然要費一番手腳.沒想到,太平公主居然主動舉薦陳晚榮,這事進行得非常順利,心情大好,寫好特旨,交給陳晚榮後,君臣開懷痛飲,直到睿宗興盡,這才散去.

出了皇宮,陳晚榮直奔軍器監.來到軍器監,卻不見劉懷德他們,微覺奇怪.叫過一個雜役,一問之下,才知道劉懷德他們在趕制火炮.

陳晚榮趕過去,只見葉天衡拄著拐杖,不住走來走去,這里指點一番,那里教點東西,忙得不亦樂乎.劉懷德和寇義兵二人也沒有閑著,幫著他指點.

"你們忙著.今天,皇上賜我們禦宴,你們也不好好歇著."陳晚榮大步過去.

葉天衡哈哈一笑,拐杖在地上不住敲動:"小友,皇上賜禦宴固然讓人高興,可是禦宴也是一道辦事旨意呀!你想呀,前方十萬將士在等著火炮呢,我們能好意思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麼?要鬧,也得等到戰事結束了.那時,我們再好好慶賀一通,醉他個三天三夜也放心!"

"說得好!"寇義兵和劉懷德齊聲贊好.

陳晚榮擊掌贊道:"葉大師心懷大局,讓人欽佩!"

"哪里,哪里!"葉天衡謙遜一句,拉住陳晚榮,問道:"小友,說說,你進宮的經過."

說起進宮的事情,陳晚榮到現在還恍如在夢里,搖搖頭,把經過一說.等到陳晚榮說完,葉天衡一雙眼睛瞪得老大:"小友,你做將軍了?不可能吧!"

他對陳晚榮很佩服,可是陳晚榮做將軍這事太也出人意料了,任誰都難以置信,不僅葉天衡不信,就是劉懷德和寇義兵二人也是取笑道:"陳大人,有沒有喝多?"

陳晚榮自己都難以置信,也不多說,取出睿宗給的特旨,遞在葉天衡手里.葉天衡忙展開,讀了一遍,吃驚地張大著嘴巴,再也說不出話了.

"葉哥哥,聖旨上說的啥呀?"寇義兵取過聖旨,讀完之後,也步了葉天衡的後塵.

劉懷德大奇,一把奪過來,一看完,聲音提得老高:"我有沒有看錯?"

葉天衡和寇義兵齊聲道:"沒看錯!是做了炮兵將軍呢!我們軍器監出人才了,有人做將軍了!"

"別嚷,別嚷!"陳晚榮忙提醒.

葉天衡使勁抓住陳晚榮地胳膊,鼓勵道:"小友,你要好好干,不能辜負了皇上的厚望!你要是能在沙場建功立業,我們軍器監也跟著沾光呢!"

"就是嘛!陳大人,哦,陳將軍……"劉懷德興奮之情不減.

軍器監要是出個將軍,他們人人都臉上有光,要他們不興奮都不行.陳晚榮一點興奮之情也沒有,忙阻止道:"好了!別說了!這里就請諸位多擔待,我還有事,得先出去一趟."

"遵將令!"葉天衡他們胸一挺,一齊領命.

陳晚榮沒好氣的白了他們一眼,三人卻是一臉的嬉笑:"軍器監出了將軍,我們可是沾光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