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風起云湧 第五十七章 可怕的漩渦


“說吧,啥事?”折可存端端正正地坐好,鄭重其事地問道。()\\\\

“李虎肯定會答應我們的條件,因為在李虎看來,我們著眼于未來利益,對他有百利而無一害,他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反對?但是,李虎不是白癡,他很快就會發現自己上當了,那時候,他將作何選擇?是選擇和我們聯手支持太子,還是選擇官家轉而支持官家廢嫡立庶?”折可求問道。

“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曾經討論過。”折可存想了一下,搖了搖頭,神色很無奈。誰能預測未來?如果知道未來還用得著在這里費腦子?

這個問題的確很複雜。

李虎是漢人,而且是離開中國達一百多年的漢人,現在中國人叫他們漢虜,說他們是蕃人,事實上已經不願承認一百多年前南北漢人曾是一個民族,這直接導致汴京不相信漢人,歧視漢人。換句話說,一旦大宋成功收複燕云,汴京必定要乘著北方蕃族尚在混戰之際,迫不及待地打擊甚至消滅李虎這個藩鎮,把這個隱患連根拔掉。

李虎當然不會束手就縛,汴京把他逼急了,他勢必要倒戈。所以,如果汴京在對待李虎的政策上沒有任何變化,那必將給西北帶來一場危機。汴京朝政被一幫有鳥沒鳥的鳥賊控制著,這些人被權勢名利蒙蔽了雙眼,他們才不會考慮西北的安危。

如果李虎倒戈,不管他倒向西夏還是倒向金國,甚至倒向契丹人,最後都是南北對峙。西北的邊境雖然沒有變化,但西北的勢力格局出現了變化,一旦宋軍同時陷入西北和河北兩個戰場,大宋危矣。西北這些將門世家都知道。河北四路帥司有三十七將軍隊,但十存二三,根本沒有戰斗力,如果蕃人從河北南下中原,大宋危矣,那時西北將門世家不要說維持自己的利益了,就連生存都有問題。

在北伐這件事上,汴京有主戰派和主和派。主和派對大宋的危機有強烈的認識。他們對李虎地態度很矛盾,而政策也是矛盾的,既想利用又想殺之,但他們有個共同的認識,在大宋深層危機沒有解除之前,大宋需要李虎為他們鎮守北疆。

西北將門世家中,頭腦清醒的很多,他們大都隸屬于主和派。.汴京主和派大臣試圖利用西北這些將門世家和李虎這個藩鎮建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利用這個共同體的實力來威脅和要挾汴京,繼而達到他們的目的,那就是扶持太子。

太子登基後,同樣要遵循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規矩,尤其當今皇帝和他地一幫親信都在絞盡腦汁廢嫡立庶,太子和他們勢不兩立,登基後自然要把他們一掃二淨,然後主和派大臣們就能上位。就能把持朝政,繼而實施強國富民之策。

西北將門世家在太子登基後。將得到豐厚的回報。


國泰民安了。大宋深層次危機得到改善了。解決李虎這個藩鎮也就很容易了。水到渠成地事。

汴京地皇統之爭其實早在北伐之前就開始了。但皇帝還年輕。太子又非常低調。傳統地皇統繼承觀點也嚴重束縛了朝堂大臣。廢嫡立庶地阻力太大。隨著北伐進入議程。皇帝也開始動腦子了。他想在時機合適地時候讓鄆王趙楷主掌軍隊。收複燕云。建下功勳。鄆王有了這個功勳。皇帝找個機會廢太子。讓鄆王繼承皇統。那理由就非常充足了。

太子當然不會等死。而朝中大臣也不都是利令智昏之輩。也還有一幫忠臣。一幫嚴格遵循大宋律法地人。當然也有一幫居心叵測者。但無一例外。讓他們堅決支持太子地動機還是來源于未來地豐厚回報。為了未來地可以預期地利益。他們不惜把身家性命做賭注。

皇帝和他地親信們一門心思要解決李虎這個隱患。現在大宋地內部危機太多了。當然要揀危害性最大地先處理。

太子和他地支持者們則想利用李虎來達到上位地目地。上位才把把持權柄。把持權柄才能把前朝遺留地禍患徹底清除。

那麼李虎呢?李虎是怎麼想地?他真地甘心做個藩鎮?他真地決心歸返大宋?

李虎的選擇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誰都無法揣測到李虎的心思,即使是李虎自己,也要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調整自己的策略,所以,汴京地東宮和西北地折家在反複思量後,決定先利用大同會戰把李虎拉到同一條陣線上,然後利用皇帝要鏟除藩鎮的策略來推動形勢地發展。李虎自然要反擊,這時候他有東宮和西北將門的支持,在明在暗他都有實力,這樣他就不會倒戈,不會背棄大宋而去。

拉住了李虎,等于影響了李虎地選擇,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決定李虎的選擇。

李虎的反擊倒過來會推動汴京形勢的發展,皇帝和東宮的斗爭會越來越激烈,雖然這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太子的作用,但可怕的是,李虎是一只猛虎,皇帝和東宮的斗爭不但無法遏制李虎,反而給了李虎從中漁利,迅速發展的機會。

東宮和折家最最擔心的就是,假如李虎因此尾大不掉,真的成了大宋的最大隱患,那將來太子登基了,如何處置李虎?


不管東宮現在不想這些問題,現在太子趙恒不僅僅是太子位不保的問題,還有性命不保的問題,趙恒必須先把眼前的問題解決掉,將來的事將來再說。

東宮無暇考慮將來,但折家不能不考慮,因為折家在西北,李虎也在西北,這兩者一旦結成利益共同體,那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折家不能為了一個太子而葬送了四百年基業。

折可求根本不願意牽扯到汴京的皇統之爭。折家四百年的曆史,家訓中最深刻的一條就是決不干涉皇統傳承。從古到今,凡是和皇統扯上關系的,不管你的功績有多大,最後都是身死族滅,沒有誰能逃脫這個可怕的詛咒。

然而,到了這一代,逃都逃不掉。在汴京為官的折彥直眼睜睜地掉進了陷阱,掉進了皇統之爭的漩渦,而把折彥直推進這個陷阱的就是蔡京。

西北的連綿戰事和西北折家的實力決定了折家在汴京的地位,任何一個皇帝和宰執都希望折家為大宋浴血奮戰。在武人不能干政這個前提下,折家對大宋的威脅被降到了最低程度,所以皇帝也罷,宰執也罷,都對折家很不錯,最起碼表明上很不錯,能照顧的都照顧,而折家也循規蹈矩,對皇帝忠誠,對汴京權貴和宰執們也是極盡獻媚之能事。這世上小人太多,我不得罪你,但難保你不找我麻煩,所以折家每年都要在汴京耗費大量的錢財,即使買不到富貴,最起碼也要買個平安。

折家和蔡京就屬于這種關系,但蔡京自從和童貫鬧翻之後,蔡京對折家就開始照顧了,是真的照顧,極力拉攏,目的當然是對付童貫。童貫不是傻子,他在西北打仗,首先就要和將門世家搞好關系,現在你挖我牆角,那還得了?所以童貫也加大了“照撫”力度。最後的結果就是,折彥直連續升職,數年內進入中樞做了宰執大臣。

蔡京和皇帝的關系天下皆知,但在皇統這件事上,蔡京卻保持沉默。朝持沉默其實就是不支持。皇帝認為他死腦子,死抱著祖宗家法不變,這是一個好品質,皇帝也不好怨怪他。蔡京權傾天下,他不支持皇帝廢嫡立庶,那麼太子趙恒相對來說就比較安全了。

蔡京老了,他隨時可能兩腳一蹬就死了,所以他必須為蔡家的未來考慮。現在太子和鄆王趙楷都有可能繼承大統,在形勢沒有明朗之前,必須保持低調,免得站錯了隊。像他弟弟蔡攸早早就表明立場支持皇帝廢嫡立庶,那根本就是拿性命做賭博,太愚蠢了。

但以蔡京的地位來說,他想擺脫這個巨大的漩渦,置身事外,也是一廂情願之舉。我不支持,也不反對,這是不行的,所以他致仕回家了,當然了,他回家養老的原因不僅僅如此。

蔡京回家養老了,很低調了,但太子趙恒卻找來了。要找蔡京就要在他低調的時候找他。蔡京不喜歡趙恒,因為趙恒資質平庸,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一無是處,和趙楷相比太差了,但是,蔡京卻幫了趙恒一把。

這是從朝堂權力平衡來考慮的,也是從大宋未來考慮的,因為北伐一旦成功,皇帝和主戰派建下蓋世功勳,這個朝堂就是皇帝和主戰派的一言堂,太子肯定保不住,而大宋隨即陷入深重危機,內憂外患會更加嚴重。相反,保持朝堂權力平衡,維持大宋現狀,雖然不能改善大宋的危機,但最起碼不至于惡化。尤其重要的是,這種朝堂格局對維持蔡京的權勢非常有利。主戰派是指北伐而言,撇開北伐,主戰派大臣之間的權力斗爭異常激烈,這次蔡京致仕回家,其實就是皇帝緩解內部斗爭的一個不得已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