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裂石響驚弦 第三十八章 老皇帝的如意算盤


帝在汴京安排自己人監控小皇帝,小皇帝當然也身邊按插自己人以通訊息,這個不好的消息就是從鎮江傳來。

老皇帝到了東南,當即著手准備另建朝廷,但因為蔡京途中生病,滯留于拱州(治今河南>縣),導致很多事情不得不耽擱下來。老皇帝和蔡京的關系不僅僅是君臣,也是忘年之交,他們之間的私人感情很深厚,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包括蔡京的兩個兒子蔡攸和蔡絛。因為蔡京不在身邊,老皇帝心里沒底,隨即止步于鎮江,等待蔡京前來會合。

八十高齡的蔡京知道老皇帝在鎮江等他,但他暫時不能南下會合老皇帝了,他必須留在京畿一帶,密切關注汴京形勢的發展。

老皇帝非常輕率地把皇位禪讓于太子,打亂了蔡京了部署,讓他束手無策,只能仰天長歎。他本來已經籌劃好了一切,但因為自己必須先行離開汴京到東南預作安排,誰知自己剛剛離開汴京,就發生了內禪這種不可思議的事。

老皇帝拱手讓出皇位,雖然和小皇帝在權力分配上有約定,他依舊主掌著大宋權柄,但這種權力分配需以強悍的實力為後盾,然而,在目前形勢下,各路勤王大軍紛紛趕赴汴京,小皇帝短短時間內就能建立和鞏固自己的實力。只要小皇帝守住了汴京,老皇帝即使在東南重建了朝廷,也無法和小皇帝分庭抗禮了,相反,會分裂大宋,把大宋直接推進敗亡的深淵。

蔡京恐懼不安,他為大宋的富強努力了一輩子,在殘酷的黨爭中最終贏得了勝利,雖然新政實施的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目地,沒有富國強民,但他絕對不願意大宋在自己手中敗亡,絕對不願意讓自己遺臭萬年,更不願意讓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背負著敗亡大宋的罪名而載入史冊。

蔡京停下了南下的腳步,重新謀劃,竭盡全力阻止大宋地分裂,但不管他制定什麼計策,首要前提是看汴京能否保住。汴京保住了,小皇帝聲望實力驟增,分裂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汴京如果保不住,小皇帝既沒有聲望也沒有實力,分裂的可能性就很小。

蔡京把自己的想法書告老皇帝,而老皇帝同樣很清楚,他知道自己內禪的後果,但如果他不把皇位禪讓給太子,他這里出汴京,那里汴京就會崩潰,因為所有人都會跟著他逃跑,沒人會留下守汴京。汴京失陷,金軍隨後追擊,大宋半壁江山就完了。內禪,讓太子登基,最現實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小皇帝守汴京,給老皇帝逃亡江南重建朝廷贏得時間。這樣一來,小皇帝如果守住了汴京,老皇帝可以回去繼續執掌權柄,如果小皇帝丟掉了汴京甚至被他自己都被金人抓去了,老皇帝還能在東南繼續支撐大宋國祚。

最壞地情況就是小皇帝守住了汴京,但又不願意讓老皇帝回去,小皇帝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皇帝,那麼大宋可能分裂,但老皇帝不怕,他已經預留了後手,那就是西北的鄆王和童貫。

現在鄆王和童貫都在大同,擺明了要利用李虎和虎烈軍的武力奪取皇統,這種情況下,小皇帝若想和老皇帝分庭抗禮,分裂大宋,等于挑起內戰,王和童貫必定要打著勤王的大旗南下攻擊。王和老皇帝南北呼應,小皇帝內憂外困,最後只能乖乖交出權柄。這樣,老皇帝就有理由廢黜小皇帝,然後讓鄆王做太子,將來老皇帝升天了,鄆王正好繼承大統。

老皇帝在離開汴京之前。給鄆王和童貫各寫了一份密詔。還給了童貫一封勤王地聖旨。一切。都在他地控制之中。

蔡京在書信中地擔心和焦慮讓老皇帝意識到。蔡京老了。真地老了。行將就木了。指望蔡京力挽狂瀾已經不行了。


老皇帝考慮再三。隨即通過行營使司和發運使司向東南各地發布了三道聖旨。

第一。截遞角。所謂遞角。就是各種遞鋪傳送地文書。通常裝入“遞筒”封印後發遞。大宋地遞鋪是專門地“郵傳”機構。其職能是從“驛站”中分出來地。遞鋪郵傳一般有三種方法。急腳、馬遞和步遞。十八里或二十里為一鋪。老皇帝下旨。叫淮南、兩浙等東南各路送到汴京地遞角。全部截住。不得放行。聽侯指揮。其實就是不允許東南各官府向汴京傳遞任何公文。

第二。止勤王。老皇帝命令杭、越兩將將兵。江東路將兵及逐州不系將兵。及土兵、弓手等。不得集結北上。聽候指揮使喚。如已經北上勤王地。則馬上返回。也就是不允許東南各地駐軍開赴汴京勤王。這時有三千兩浙地勤王軍隊留路過鎮江。

正好沒有衛戍軍。于是留下做為自己地侍衛親軍了。

第三,留糧綱,就是不許東南各地向汴京運送包括糧食在內的任何物資,甚至下令,沿江沿淮各處渡口,沒有符令,不得渡河,這等于把商賈私運的路都給堵死了。

這三道聖旨事關重大,它導致汴京無法號令東南,而東南也無法得到汴京的任何指示,很快,京城就會陷入絕境,既缺兵又缺糧,小皇帝難以為繼,崩潰在即。汴京崩潰了,老皇帝在東南建立地朝廷就成了大宋的中樞所在,大宋權柄盡在老皇帝的控制之中。

=

在老皇帝把汴京逼上絕路的同時,西北的消息更是讓汴京惶恐不安。

太原急報,李虎地大軍已經進入麟府,正在向太原急進,而鄆王和童貫也從大同返回。這個消息告訴汴京,李虎和王、童貫一旦會合,虎烈軍必定南下勤王,形勢對小皇帝非常不利。

老皇帝一走,小皇帝就把老皇帝的親信大臣殺光了。梁師成雖然僥幸多活了幾天,但最終沒有逃過噩運,在正月底被殺。小皇帝要奪權,要做真正地皇帝,這顯然激怒了老皇帝,讓他無法忍受,所以才在東南下旨,斷絕了汴京的援兵和錢糧。

老皇帝真正地目的是在東南重建朝廷,牢牢控制大宋權柄,因此,他看到小皇帝反抗,要和他分庭抗禮,必然向鄆王和童貫求助,以便南北呼應,對汴京形成夾擊之勢。不難預見,王和李虎地大軍很快就要殺到汴京。擺在小皇帝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向老皇帝低頭,乖乖聽老皇帝的話,要麼和老皇帝對抗到底。

向老皇帝低頭,雖然可以挽救大宋,但他完了,他已經做出了反抗的舉動,把老皇帝的親信大臣都殺了,老皇帝不會放過他,他能保住性命就算不錯了,即使活著也是生不如死。這樣權衡起來,如其束手就縛,把自己和追隨自己的一幫大臣們送上絕路,倒不如破釜沉舟,和老皇帝對抗到底。老皇帝畢竟是太上皇,而且他肯定不敢拿大宋國祚來冒險,尤其在目前形勢下,大宋如果分裂,不僅僅是一場災難,更有可能導致國祚滅絕。


小皇帝召集李邦彥、吳敏、趙野、唐恪、種師道和李綱等中樞大臣商議。

老皇帝這種不顧國祚危亡的做法讓大臣們很寒心,而且他們現在和小皇帝是一條船上的人,小皇帝倒了,他們一個也跑不掉,所以君臣很齊心,一致決定和老皇帝對抗到底。

老皇帝到了東南重建朝廷,而且他還有鄆王和童貫的幫助,這件事若想解決好,非常難,但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對于汴京來說,當務之急是以最快的速度把金人趕走,為此李綱獻計,告訴金人,李虎已經到了太原,他們的後路馬上就要被切斷了。金人長途奔襲,糧草缺乏,而且河北州縣大部分州縣城池都還在大宋手上,所以後路非常不安全,聽到這個消息必然撤退。

“我們再告太原,請李虎盡快出兵河北。李虎到了河北,必然和金軍厮殺,爭奪河北和幽燕,如此李虎的威脅可暫時緩解。”李綱說道,“陛下守住了汴京,聲望有了,功績有了,軍隊也有了,隨即可以威脅東南,想方設法把太上皇接回汴京。陛下只要控制了太上皇,則天下盡在手中。”

“李虎會聽汴京的指令?”小皇帝對此表示懷。這幾年,李虎和王結盟,幫助鄆王爭奪皇統,汴京為了消除李虎對大宋的危險,聯手金人共擊代北。試想形勢發展到今天,李虎還會相信汴京,遵從汴京的命令?

“李虎肯定要到河北。”李綱解釋道,“李虎只有在河北重創金軍,才能把金軍打回東北,然後他才能解大同之圍,並乘機占據幽燕,擴大實力。”

“他的實力大了,對汴京的威脅豈不更大?”吳敏反對這個建議,“我們應該乘著李虎和金人打得兩敗俱傷之際,擊敗他,奪回燕云,同時把鄆王和童貫徹底解決掉。”

李綱冷笑。

種師道看看吳敏,又看看小皇帝,慢吞吞地說道:“最高明的辦法,應該是拉攏李虎,收為己用,先把太上皇、鄆王和童貫解決了,鞏固皇位,穩定國內,然後再想辦法解決李虎。”

小皇帝沉吟不語,他和吳敏的想法一樣,認為應該先解決李虎,只要李虎死了,虎烈軍崩潰了,太上皇,鄆王和童貫還有什麼實力和汴京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