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碰瓷風波



"出名要趁早!"

民國名媛張愛玲的一番話,在節奏日趨加快和知識飛速變換的今天,成為許多人的信條.

"郎顧之爭"讓海歸學者郎先平徹底火了,他仗義執言般挺身而出對MBO進行大肆批判,獲得了大批民眾的支持.尤其當爭辯對手顧初君被當地政府送入監獄後,他的聲望達到了更上一層樓,各種采訪應接不暇.

這個50歲的中年男人,在顛簸流離台灣,美國,香港後,終于大器晚成在中國大陸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主攻公司財務方向的他,開始向主流經濟學界靠攏,頻頻對各種經濟問題發表看法,憑借優秀的口才成為新一代的網絡紅人.

回顧前半生,頭發悄然斑白的郎先平,對"出名要趁早"有了發自肺腑的領悟,在痛感沒能及早成名立業之余,老驥伏櫪般開始在中國大陸這個大舞台上追回屬于自己的昔日榮光.

僅憑一己之力把顧初君拉下馬,還獲得無數的鮮花和掌聲,這讓郎先平情不自禁有一朝看盡長安城的自傲.在對手顧初君在獄中拼命為自己申訴喊冤之時,郎先平開始享受情場職場雙得意的大好格局.

實際上,顧初君被射中下馬,"郎顧之爭"只是引子,真正的實質是他沒有妥善處理好新的地方政商關系.國內每次地方一把手換人,都會在當地引發新一輪政商關系的洗牌,過于自大的顧初君就是其中的倒黴蛋.

在他入主科龍時,明星企業科龍早已經被地方政府掏空,財務上背負著十幾億的大窟窿.為何當時名不經傳的顧初君可以橫空出世拿下科龍,反常的事實背後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因為他跟地方政府達成不追究往事的默契.只不過這種默契平衡在地方政府換屆後被打破,顧初君最終栽在了新的政商漩渦之中.

即使在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珠三角,健力寶,科龍兩大企業負責人都因跟地方官員關系處理不善而獲罪,跟國內另一大經濟驅動引擎長三角形成鮮明對比.

回到當下,郎先平在頻頻曝光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頭頂新型經濟學家的他為了保持熱度,不得不尋找下一個"顧初君"當靶子來為自己證道.

收獲各種贊譽之余,自滿的郎先平把目光投向了當前最熱的首富韓皓,這位新一代企業家今年頻頻出手,四處出擊憑借高杠杆吞下許多國企資源.

他開始偏離自己財務專家的正軌,開始在宏觀經濟層面點評國內各種經濟現象,儼然一幅中西結合經濟學家的派頭.

"中華集團:誕生在國退民進盛筵中的虛胖巨人!"

在自己跟電視台合作的一期節目上,郎先平把韓皓以及中華集團當成了新的踏腳石,認為對方借助國退民進大潮,以超出承受能力的高杠杆來頻頻並購,實質上是在挖國家的牆角.

"從銀行手中拿到的錢,繞了一大圈後又回到了銀行,背後是國有企業股權成功轉成了個人,國有銀行實質背負了大量壞賬的風險."


"中華集團財務杠杆率過高,實際控制人韓皓抵押了大部分股權給銀行,這導致企業存在資金鏈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隱患.他們收購了大量企業,一旦消化不良就要引發債務違約風險,會拉著銀行一起完蛋."

……

以國有資產流失出名的郎先平,非常明白自己的受眾希望聽到什麼,他再次在國有資產流失這個敏感領域,把炮口對准了國內最大的民營企業--中華集團.

果不其然,節目當晚就引發轟動,第二天中華集團旗下控股公司的股價在開盤時出現了波動,尤其還局部引發了對韓皓乃至中華集團的輿論危機.

"中華集團經營情況一切正常,各項商業活動都遵守國內國際法律法規,歡迎社會各界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針對郎先平的質疑,中華集團只是不痛不癢出台了一項聲明,並未跟對方開展新一輪的論戰.

在"郎顧之爭"前,郎先平就曾把炮口對准了國內民企的兩大標杆:海爾和聯想.只不過他的炮彈打出去後,對方並未理會,事情並未造成太大水花.只有在把槍頭轉向顧初君的格林柯爾時,無意中引爆了這個炸藥桶.

建一棟房子需要數年時間,但破壞房子可以在旦夕之間.一向來在國內享有正面形象的中華集團,近兩年曆經多次輿論危機,早就建立起完備的應對機制.

身正不怕影斜,韓皓自認企業經營都在陽光下,並不懼怕別人翻舊賬.不過郎先平引發的"狼旋風"破壞力卻不能小覷,在當晚節目出街之後他就馬上召集了人手商量對策.

跟顧初君善于擺弄財務技巧不同,韓皓每次出手都是光明正大的陽謀,重劍無鋒卻大道光明.另外,兩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顧初君沒錢,而韓皓卻有錢,還能從許多渠道找來錢.

作為一個成長型的實體企業,中華集團的確負債率很高,短短一年時間企業負債就從500多億飆升到900多億,不過總資產規模已經突破1200多億,流動性負債跟企業手中現金總量相比基本持平,屬于財務風險可控范圍.在銀行授信上,還有80億規模的資金沒有動用,預計2005年集團整體收入將達到1300億人民幣,足以抵禦高負債帶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短時間暴增的負債,主要用于三大方面.40%用于新汽車基地的建設,好比武江市新工廠,印度合資工廠,伊朗工廠等投入.30%用于研發投入,同時上馬眾多新車型以及攻克發動機,AT,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剩余30%被韓皓用于企業並購,吞並亞星,湘火炬打通產業鏈,吃掉新浪,汽車之家等互聯網企業,設立新的兩只投資基金等,都占用不少資金.

針對郎先平在電視節目中對集團財務的質疑,尹慶勳等人逐一批判,對方給出許多似是而非的數據.雖然不少數據是源自中華集團公開披露,但卻故意隱去或者嫁接某些關鍵數據.

好比郎先平說中華集團一年時間內增加400多億負債,總負債猛升到900多億,按照中華集團去年盈利91億計算,不計算研發營銷投入至少得勒緊褲腰帶還上10年時間.但實際上,他沒有列出中華集團資產已經增加到1300億規模,有能力承受如此高負債規模.

在國退民進的並購大潮中,中華集團也沒有故意跟地方政府串通做低被收購企業資產,都是通過市場化手段競購得來,報價都是最高者之一.不少資產都是撿漏救場得來,無論是亞星,湘火炬都是二次拍賣,而玉柴則是地方政府主動邀請,並未占國家便宜挖牆角.收購的這些資產都跟中華集團主業相關,屬于正常打通產業鏈的戰略布局.

至于所謂用國有銀行的錢收購國有企業,搖身一變把國有資產變成自己的私人企業的指控,也是文字游戲.這只是企業正常的經營行為,中華集團屬于優質客戶,銀行願意貸款給韓皓.而韓皓用這筆錢來進行正常企業並購,身上背負巨額貸款合同的風險,還准時還本付息.三歲小孩都知道,借錢要還的,錢是轉了一圈又回到銀行,但資源卻在市場機制下重新配置.


幸好中華集團應對得當,郎先平的質疑只在輿論中發酵,股市略微動蕩後又恢複如初.

不過中華集團法務團隊卻給郎先平寄去了一封律師函,上面詳細回應了他在節目中種種質疑,並列出對方的文字漏洞,表示將到法院起訴郎教授.

韓皓沒有跟郎先平在媒體唇槍舌戰的興趣,直接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

本來只打算蹭熱點來抬升自己形象,反正以學術討論名義能憑借不爛之舌回複各種質疑,郎先平在節目中故意給自己留了幾分余地,沒有把話說死.借助"郎顧之爭"的余威,他想韓皓肯定會回避鋒芒,以沉默應對自己的炮轟.沒想到事情並未按照自己設想般發展,直接收到了對方的律師函,准備上法庭見.

這讓郎先平深感焦慮,自己很明白一旦公事公辦的話,他在節目中說的話是經不起仔細推敲,因為它們只不過是為迎合大眾故意把其愛聽的事情組合起來的產物.

為保持影響力而撓獅子的行為,終于踢到鐵板感受到獅子的威嚴.一旦真正上法庭的話,自己苦心經營的形象可能就此轟塌,現在享有的一切都將付之東流.

郎先平決心盡最大努力挽回自己一時頭腦發熱惹下的爛攤子,他通過各種渠道表示願意跟中華集團私下解決糾紛,並不願意對薄公堂.

得到韓皓同意見面的回應後,郎先平乘坐飛機來到江州親自解釋自己的作為,也有登門以求網開一面的心思.

韓皓原本以為郎先平是登門來踢館,沒想到卻是服軟而來,不過他還是抽出時間會見了對方.

"我就是為了賺點錢,你真告我干什麼?再說打官司浪費時間,對你我都影響不好!要不,我過陣子再做一期節目替你們正面宣傳,消除這次負面影響."

在韓皓讓人出示了眾多證據證明他上法庭必敗時,郎先平有些無奈地說出上述這番話.

如此表態,讓韓皓真正認識到眼前這位號稱新一代經濟學家代表的真實面目,他就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被用來形容那些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包裝,精于利用體制和輿論資源達到自己目的之人.他們只是一群牆頭草和投機者,哪里風大就倒向哪一邊.

見此,韓皓也懶得理會郎先平太多,應其要求並承諾不再對中華集團指手畫腳後,同意不起訴對方差人打發其離開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