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共商大計



不管此次伊朗業務結果如何,都給韓皓敲響了巨大警鍾:就是經營跨國業務不能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必須要考慮備用方案.

甚至他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就是當中華集團面臨極限環境下,好比遭遇美國政府全球封殺,到底應如何生存.

如此想法一經冒出,就猶如雨後春筍般在他心頭冒個不停.

雖然一方面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偉大曆程已經深深融入全球經濟,跟世界各國形成了你中有我相互糾纏的姿態;但另一方面假如伴隨中國實力不斷膨脹挑戰到世界霸主美國地位之時,極有可能遭遇對方從戰略上進行各種遏制.

要知道最近一個足以挑戰美利堅經濟霸權的國家--日A本,可是在廣場協議下被美國揮舞著大棒威脅下半推半就推入"失去二十年陷阱",再也無力跟其在全球經濟戰場一較高下.

"修昔底德陷阱"被人屢屢提及,就是面臨危急自身地位挑戰之際,老大會動用各種手段對老二發起毫不留情的打擊.一衣帶水鄰居曾站上去過的老二位置,現在正式被飛速發展的中國替代,要想站穩腳跟必須時刻准備迎接滔天巨浪的考驗.

作為中國最成功的企業之一,中華集團身上承擔著中國工業振興的希望,眼前正進行著產業升級的內部蛻變過程.

從當初的汽配零部件小作坊發家,利用加入WTO經濟全球化以及改革開放的偉大紅利,短短十來年韓皓已經帶領中華集團成為國內當之無愧的巨無霸企業.在其他中國企業還沉醉于國內市場之際,中華集團已經一腳成功跨出國門,有實力也有資格成為全球化競爭中的一員.甚至在未來汽車業競爭賽道之上,一度超越了原有國際巨頭,身處在領先者之列.

但這還遠遠不是終點,更可怕的是在韓皓這位目光長遠的艦長指揮下,中華集團開啟了多元化之路,向著引領未來科技發展的巨型旗艦進化.從汽車到互聯網,從金融到芯片,再從傳統行業到獨角獸孵化工廠,韓皓的一舉一動都以提升中國整體工業水准為目標,他不再追求簡單的利潤,而是要以一己之力推動國家產業升級來參與未來全球競爭.

一個三星支撐起半個韓國,一條華爾街托起半個美利堅,而中華集團未來的對手就將是這些全球范圍內足以動搖國本的超級企業.未來國家和國家的競爭將會是全方面的激戰,站在台前的超級企業將會是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

非常幸運韓皓帶領中華集團已經拿到了游戲入場券,是中國為數不多足以跟國外巨頭叫勁的對象.自然如果國家之間發生沖突,舞台上亮麗的明星就是最先遭受打擊的對象.

現在中華集團雖然在全球已經有了一些名氣,卻依舊給人虛胖的印象,因為中國人的一擲千金並未完全轉化為生產力.假如韓皓四處開花的播種行為一切順利,那假以時日的話中華集團就將成為全球意義上的巨無霸,足以讓任何國家無法輕視.

到那個時候,一旦攻擊到來,中華集團能否經受得起超級大國的打壓,成為韓皓眼下長遠戰略急需的思考.

中華智庫很快接到了一個機密任務,就是詳細分析中華集團在遭遇封鎖之時,需要儲備哪些技術和設備,才能不受影響地繼續發揮作用.甚至,韓皓為此加上了中國這個設想對象,有哪些核心技術是亟待中國人掌握,將來不再懼怕國際封鎖的降臨.

到了韓皓這個層次,日常管理已經降為次席,為中華集團的未來戰略思考才是他工作的重心.

為了實施所謂的後備計劃,韓皓打算拿出不菲的資金來扶持神州精工體系的零部件供應商.尤其在汽車核心零部件的配套體系上,要打造一支中華集團自己的鐵軍.今後在零部件大幅采購之時,要堅決實行AB角雙份計劃,將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空間留給國產供應商,扶持他們快速發展.

韓皓自己也知道國產的產品質量可能跟博世,電裝等巨頭有差距,但只要在合格線之內都要讓國產鐵軍搭上中華集團快速增長的列車,通過發展紅利來帶動企業產品升級換代.


萬一中華集團受到國際制裁,那麼依靠中華鐵軍也能夠不中斷為消費者提供合格的產品.

而後備計劃將不僅僅局限于汽車領域,將擴展到所有中華集團涉及的領域,為今後任何可能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火牆.

伴隨渦輪增壓發動機,AT變速器乃至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逐步突破,在可預期的范圍內,中華集團在汽車機械領域基本完成了自我供給.反倒是在車載電子領域,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硬件是車載芯片系統,跟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而軟件的話,要開發全新的車載控制系統,跟互聯網技術相整合,一直是韓皓期望完成的工作.

隨著中國芯片進口增速超過石油,芯片之痛成為許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的聚焦點.

這個時候,韓皓近期最大手筆的投資--昆侖芯片,再次被大家寄予厚望,人們也才了解到首富的用心良苦.

投資逾百億的昆侖芯片,在兼並了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後,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的芯片代工廠.

在江州特批的高新科技產業園,一座座新廠房拔地而起,這里將會是未來昆侖芯片的主基地.

熱火朝天的工地上,戴著安全帽的公司總裁張京儒正陪同幾位客人參觀工程進度,意氣風發的他正打算摩拳擦掌大干一場.

為何張京儒會欣然接受韓皓的邀請,除了對方財大氣粗之外,更主要是他在首富身上發現了共同點,就是家國情懷.

在滿足自我的需求之外,對國家和民族始終抱有一種責任感,所作所為也脫離了個體思考,更善于從宏觀方面考慮事情.

"那邊是我們的生產車間,從新加坡拆卸的生產線正在緊張調試安裝.不出意外的話,我們半個月後就能實現試生產--"

能讓張京儒親自陪同的客人,身份當然不容小覷,畢竟就算韓首富戴著安全帽,他熟悉的臉龐還是讓人一眼認出來.

不過很明顯,韓皓今天並不是主客,反倒身份是陪同參觀的主人,真正主角另有他人.

"經濟全球一體化是趨勢,但我們也必須要在其中掌握自主權.在國外開拓業務越多,越感覺到要擁有中國可以主導的力量.手中掌握有足夠籌碼,國外巨頭才會坐下來跟你談判.

我們不能將希望全部寄托在國外,必須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所以,韓總一說昆侖芯片工廠進展順利,我就特意從南方飛過來實地看看.

只要達到設計標准,那麼海思芯片會將把一部分產能轉移到江州.這點我早已經跟韓總說過,日韓企業都愛抱團發展,我們中國人也不能總是單打獨斗,必須聯合起來一起戰斗."

紅色安全帽沿之下,一雙爍爍有神的眼睛時刻觀察著四方,襯托著其主人的強大氣場,就算跟韓首富相提並論都不遜色.


從談話內容即可得知,來人正是華為老總任為政.

伴隨在芯片領域投資合作的加強,中華集團跟華為已經正式結成戰略同盟.

一家設計,另一家負責生產,在相關領域還不排除繼續合作的可能,這兩家中國跨國經營最成功的企業打算攜手共同闖蕩國際市場.

"我們只能在重點關鍵領域集中突破,要想面面俱到還是得依靠整個國家的力量.

說到底,國際競爭還是人才的競爭,幸好我們中國儲備了大量廉價耐用高科技人才,不然企業無法發展如此之快.

'科技就是生產力’,樸實無華的話語從小時候聽到現在,才真正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真理力量."

韓皓在一旁接話道,他深刻明白如果換了一個國度,離開中國的話中華集團絕對不會達到今天成就.

"韓總,你是趕上了好時代.我像你這般年紀時,還在大山之中挖洞呢!現在社會太浮躁,人人都往金錢看,你可沒少在其中起了壞榜樣."

國內敢直面批評韓皓的人寥寥無幾,但眼前的任為政卻敢于當面說出這樣的話.

"我們公司就有一些小年輕,老愛拿你來當榜樣,說韓皓多少歲就身家過億,白手起家打下多大的江山,自己也要出去大干一番事業當老板.讓他們干一些基礎工作都眼高手低,大有懷才不遇之感.

對此我就批示讓他們離開華為,到外面證明自己.結果不出兩三年,大多數人都老老實實回來,再也不提要做韓首富第二了.

現在的媒體老愛宣傳成功論,對那些做了墊腳石的累累白骨避而不談,好像成功就是天上掉下來一樣.

地基沒有打好,就一個個想當屋頂上的明珠,這根本就是違反客觀規律的事情.

當然,韓總我是對事不對人,你也不要往心里去."

任為政一番話,彰顯其真性情一面,也說明他對韓皓並未見外,關系不一般.

"時勢造英雄,我只不過恰好做到了這個位置上.如果沒有韓首富,估計也會有任首富,張首富這樣的人物出現.

有時候社會需要一個靶子,好的壞的東西都一股腦朝其身上扔,到底靶子有什麼感想,就不是大家所需要知道了.


既然任總開啟了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我也要說道一二."

韓皓並不惱怒,他其實也不喜歡被人圍觀,但為了中華集團保持曝光度,有時候就由不得他.

趁著當前機會,他還是想辦法將回一軍.

"任總,你一個禮拜前讓人帶給我的華為智能手機,說實話也太難用了.系統卡頓不說,還經常發熱,連打電話的基本功能都會時不時中斷.如果不是接到你的電話證實,我還以為買到山寨手機了呢!"

韓皓一邊說,一邊從口袋掏出兩個手機,除了Iphone之外就是所說的華為手機了.

"你說的不錯,我用了後也大發雷霆,跟我在用的三星手機沒辦法相比,這樣的手機簡直太丟人.

為此我當著手機項目負責人的面把手機摔了,並且告誡他再拿不出好產品我准備將手機部門撤了.

不過對方一句話讓我改變了主意,就是這款手機搭載著華為自主全新研發的K3芯片,再怎麼爛也是華為跨時代的產品.如果自家手機不采用自己的芯片,指望其未來進步更加無從談起."

任為政攤開手,將不為人知的內情講述出來.

"這句話確實有道理,不交學費是學不到好東西的.可以的話,我也願意充當第一批小白鼠,看看國產智能手機表現如何?

不過跟芯片相比,我到時更關心手機軟件系統.你看看,IOS,安卓,微軟,塞班都是國外產品.就算我們硬件做得再厲害,將來都要依靠國外的操作系統.如果我們能打造出自己的國產手機操作系統,就不用將希望全部寄托在他人身上."

張京儒語出驚人地拋出自己的建議,他的眼光也十分毒辣超前.

"還別說,Iphone除了硬件一流之外,IOS系統也表現十分出色.我都曾想過要將其複制到車載控制系統,將來操控汽車系統跟手機一樣方便就好了.

甚至,如果可以將我們身邊所有電器都打通,共同使用一個操作系統控制.好比汽車能跟手機聯動,甚至筆記本電腦互通,這樣的話將是信息系統的大革命."

舉一反三,韓皓隨即反應過來,對之前的話題做了進一步深化.

三個人都在各自領域擁有強悍的專業能力,並且都有著超出常人的戰略眼光.

從無心簡單的抱怨,立即上升到面向未來的戰略思考,從而衍生出新的超級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