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第91節:"仲秋"與"中秋"

;仲秋;與;中秋;

商品廣告上,有的寫;仲秋節;,有的寫;中秋節;,甚至有的日曆上也有兩種寫法。;仲秋節;、;中秋節;到底是哪一個對?還是全都對?

咱們先看看;仲秋;與;中秋;各是什麼意思。

古人排序時用孟、伯、仲、叔、季,就相當于現在的第一、第二、第三。這其中,孟與伯,表示第一個;仲表示的是第二個;叔與季,有;以後;的意思。古人的字中常有這幾個字,如曹操字孟德,他就是老大;孫權字仲謀,他就是老二;許慎字叔重,他可能是老三,也可能是老三以後的。

古人說季節時,也用孟、仲、季。春天共是三個月,第一個月就是孟春,第二個月就是仲春,第三個月就稱季春。孟秋是七月,仲秋是八月,季秋是九月。所說的仲秋,就是秋天的第二個月。

農曆八月十五那個節,的確是在秋天的第二個月,但是這個節日是個時點,並不是時段,這個節是秋天中的最中間的那一天,而不是一個月,所以說只能是;中秋節;而不應該是;仲秋節;。《辭海》;中秋;說:;夏曆八月十五日。因在秋季的正中,故稱。;

;仲;讀zhong,是表示次序的;;中秋節;的;中;讀zhōng,這個;中;是表示位置的。;仲;、;中;,寫法不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樣。

中秋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祭月活動。太陽和月亮,是幾乎所有原始民族都祭祀的。我國的周代,祭月已經成為制度。祭月的時候,要求月亮是圓滿明亮的,而農曆八月十五日,這天秋高氣爽,是望月的最佳時間,又逢農閑,于是這天就成了祭月的日子。因為這天是秋天的最中間一天,所以稱;中秋節;。

中秋節最要緊的是吃月餅,其實,遠在宋代就已經有月餅了。寫于宋代的《夢粱錄》、《武林舊事》已經有;月餅;這個詞了,但那時可並不是家家、人人吃月餅,到了明清,月餅才成了家家必食的節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