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4節:吸引力法則(4)

吸引力法則的科學

不論是積極性的思考還是這種思考在達成吸引力法則後所表現出來的效果,都有一個心理基礎。

世上有很多形式的能量:原子的、熱能的、電力的、運動的和潛在的,它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守恒的,絕對不會被摧毀。

你可以回想一下,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而且每一個原子都有一個原子核(包含質子和中子),原子核之外則是旋轉著的電子。

電子總是以固定的軌道或能量等級圍繞著原子核旋轉,以確保原子的穩定狀態。原子在穩定排列的狀態下,如果發生意外的"振動",那麼這些原子就會形成一種動能,而且這種動能指向同一個方向,就好像金屬塊按同一方向排列磁力分子後就能被磁化一樣。依據自然和科學的解釋,在這種狀態下就會產生正極(+)和負極(-)。毋庸置疑,科學的事實已經表明,如果一個領域的物理法則可以被觀察到或者可以被量化,那麼在大多數相似的情況下,這種法則也適用于其他領域——即使在當前情況下這種法則不一定能被量化。

可以說,吸引力法則並不是一個幻想的詞語或者新出現的魔法。它是一種自然界的法則,你周圍的每個原子都會對這種吸引力法則產生反應,不論你知道與否。

如果有些讀者想知道能量、思想與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究竟存在著一種什麼樣的聯系,我推薦這些讀者觀看這部電影:2004年由LordoftheWind電影制作公司拍攝的《我們到底知道多少?》(全片以量子物理理論為主線,通過展現一個有言語障礙的攝影師的生活片段,並穿插大量量子物理、精神科、生物化學、神經化學、心理學、神學科等方面的權威與學科帶頭人的見解,把"現實"、"思想"、"世界"的種種問題闡述于觀眾面前。正如本片的名字就帶有問號,本片最終也沒有告訴觀眾答案,只是擺出這些問題,讓觀眾思考——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