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南唐割地



長江岸邊,彎月如鉤,江水泛著清波,潮濕的空氣在拍岸的濤聲中緩慢地流動.數匹快馬從江邊小道快速地奔跑,急促的馬蹄聲,驚動了長江里的魚群,只聽"卟通"之聲不斷,一尾尾數斤重的長江魚躍出了水面.

林榮孤獨地坐在帳中,十二盞大油燈把軍帳照得如白晝一般,兩天以來,來自京城各地的奏折已有數十份,林榮每一份都要認真批閱.晚睡早起成為林榮的生活習慣,幸好長期軍旅生涯打磨了一幅好身板,要不然,早就被繁重的軍務政務累跨了.

范質,王薄,侯云策,李重進,張永德,楊光義這六人是林榮最為倚重之人,享有見林榮之時不用通報的特殊權利,楊光義來到林榮帳前這時,禦前親衛直接把急急忙忙趕來的楊光義領入帳中.

楊光義解開布袋,里面全是珠寶,在燈光中更是顯得璀璨無比,然後跪在一旁道:"這是南唐送來的珠寶,意圖賭賂于臣."

林榮揉了揉太陽穴,看著堆放在桌面的珠寶.

楊光義看林榮並未發怒,接著道:"來者名為馬閑,是臣在洛陽時的故識,自從臣從軍以來,已有十多年沒有見面,今日突然來訪,說是南唐主李景要結識江北英雄."

中年男子馬閑見過楊光義之後,開門見山說明了受南唐主李景之托,來結識江北英雄,並奉上了價值千金的珠寶.楊光義聞言大驚,不敢怠慢,把來者穩在軍中,然後親自帶著珠寶來到了林榮大帳.

林榮隨手抓起一顆晶瑩剔透的寶石,對著燈光看了看,寶石在燈光下發出柔和藍光.看上去就如一只貓眼.他素來不喜這些無用之物,卻也贊道:"好一顆貓眼寶石,胡商最喜歡這種貓眼寶石,我估計得沒錯,這種質地的貓眼寶石可以換得戰馬五十匹."

他看到楊光義仍然跪在地上,就笑道:"愛卿起來吧,看來南唐主已是六神無主了.才會用這等幼稚之計來離間我君臣."

聽到林榮如此下結論,楊光義懸在心中的石頭才踏踏實實地落了下來,起身道:"這個馬閑本為中原洛陽人,卻為南唐主充當說客,臣回去之後,就以奸細之罪殺掉馬閑."

林榮放下手中的貓眼石,道:"這倒不必了,楊大郎讓這個馬閑帶話給南唐主.給他說,朕亦知道此事,有多少寶物盡管送來,朕照收不誤."

楊光義笑嘻嘻地退了出去,一路上快馬加鞭.心情極為愉快.

南唐已是日落西山,眼看就要亡國了,楊光義才不會上這條破船.

林榮又取過一封密信,這是一封來自契丹的密信.內容很簡單:"南唐李景使臣已到達上京."

在第二次南征之際,南唐主就通過海路和契丹進行頻繁聯系,如今,雙方聯系更加密切了,大林水師已經數次在海上攔截到從南唐北上的使臣.此事讓林榮內心頗為焦急,若南唐和契丹真正聯合起來,南北夾擊大林,則大林立刻就會陷入被動.

看過此信.林榮一時有些心煩意亂,在帳中不停地來回走動.

第二天,大林大軍逆水而上,軍旗連綿十數里,站在長江南岸的南唐軍士,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行進中的大林軍隊.

很快,報信的南唐軍士來到了金陵,南唐主李景正和馮延已等人正在花園中詠梅作樂.


馮延已一襲淡綠色的長衫,搖頭晃腦地道:"大武人詠梅詩確非前朝可比.譬如李義山這首詩,'匝路亭亭豔.非時嫋嫋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實是詠梅詩中的魁首."

李景並不以為然,道:"不然,不然,杜子美頗有幾首詠梅詩,意境較李義山之詩更為深遠,開闊."

杜子美就是杜甫,李義山就是李商隱,兩人都有不少詠梅詩,正所謂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李景,馮延已為此事爭論的次數也不在少數,這也就是所謂地文人之樂,沒有登堂入室者,難以領會其間的愉悅.

正在此時,查文徵,魏岑兩人面色驚惶地趕進宮來,道:"快馬來報,大林軍水陸兩軍從泰州出發,最多明日就要到達金陵對岸."

李景即位時間已長,雖說肚子有些微微凸起,總體來說,還是一個眉清目秀的飄逸之人,聞聽此言,一屁股坐在胡椅之下,喃喃道:"這可如此是好,這可如此是好?"

馮延已是當朝宰相,軍國重事多由他在掌控,道:"也不知派往契丹和北漢的使臣把事情辦成沒有,若契丹或北漢當真出兵,當可解今日之困."

李景對于借兵契丹之事總有些疑虛,石敬塘雖然當了皇帝,身後卻是罵聲不斷,不過,若不與契丹或北漢聯手,眼前的困局卻實在無法解開.

查文徵見李景呆呆地不發一言,道:"幾日來,有一些難民從楚州逃了過來,大林軍攻占楚州以後,屠城一日,城內百姓,只有不到千人逃得性命.若大林軍攻入金陵,恐怕又有一場大屠殺."

一旁的魏岑正在為此事著急,補充道:"城中數千軍民已知大林軍逼近金陵,他們圍在皇宮前,要求放出兵部郎中張河源,由他率軍抵抗大林軍."

張河源是南唐少有的敢打硬仗的將領,在南唐軍中素有威名,和劉仁贍,張彥卿並稱為南唐軍三傑,目前,劉仁贍降敵,張彥卿陣亡,三傑只余張河源一人,他卻因為鑾江口之敗,被押入了天牢.

李景是造旨非凡地文人,成天醉心談詞論文,只覺政務索然無味,政務全部交由馮延已等人操辦,張河源入獄,正是馮延已一手經辦.

當魏岑說起張河源之時,李景一時沒有想起此人是誰.

馮延已連忙解釋道:"當日張河源為邊鎬之副將,在長沙之戰中,邊鎬不聽張河源之勸阻,擅自出城決戰,導致大軍慘敗,這張河源也因此戰被解除了軍職,後又遷到兵部擔任郎中一職.這次鑾江口水師失利,張河源和王延靈乘坐在中軍船上,兩人僥幸逃得性命,回到金陵之後,已被臣押到天牢里."

其實張河源當日在中軍船上,並非指揮水軍作戰的將領,而是跟隨陳覺送貢品的使節,只是馮延已和鑾江口水軍將領劉琮是表兄弟.鑾江口之敗,必須要有一個替罪羊,因此,張河源和王延靈就成為鑾江口之敗的首犯.

李景這才想起張河源是誰,他問道:"張河源就是南唐軍三傑吧.他倒是一個猛將,為何在天牢里?"

"鑾江口之敗,張河源和王延靈要負主要責任."馮延已不慌不忙地道.

李景看了看馮延已,查文徵,魏岑等人,心知他們也非能征慣戰之人.想了一會,道:"現在是非常之時,就讓張河源任禁衛軍大將軍吧,統領金陵水陸兩軍,作好抵禦大林軍的准備."

馮延已想了想,此時金陵城中除了張河源,再無能征慣戰之將,就道:"臣親自去請張河源將軍."

天牢四處散著著陰沉沉地黴臭味.雖然牢中有一些稻草,睡在地上讓後背上地箭傷如刀割一般,雖說是幾年所受之傷,冷氣浸身,還是覺得難以忍有受,張河源為人甚為倔強,咬著牙不出一聲,卻也不敢睡在地上.只有靠在木柵欄上睡覺.


此時,張河源身上之痛卻遠不及心中之痛.朝堂之人愛聲色奢侈,每日高談佛理及詩文,不問百姓疾苦,不理政務軍務,幾年下來,朝中無賢臣,軍中無良將,想到從天而降的大林強大水師,張河源在天牢里數次仰天長歎息:南唐不亡,天理不存.

馮延已隨著獄卒走進了天牢,走到天牢,只覺一股腐尸之氣沖鼻而來,他忍不住問道:"為何有這般味道?"

典獄長對這位當朝宰相自是點頭哈腰不止,道:"這天牢所關都是死囚,有些人一關數年而未決,身上有些腐肉自是難免."

馮延已對典獄長所說自是心知肚明,自己雖是第一次進這天牢重地,卻和這天牢極有緣分,因為里面關了不少自己昔日政敵,換一個說法,里面至少有一半囚犯是通過自己送進來,他雖然知道天牢如地獄一般,此時聞到這個味道,仍然有些作嘔,道:"天牢之人都曾是朝廷重臣,要給他們留些體面,每日讓他們輪流出來放風,下次我來,若再聞到有這種腐尸之味,你也進去呆著吧,聽見沒有,嗯."

典獄長嚇得雙腿發軟,顫聲道:"下官記住了."

張河源沒有料到當相宰相能在獄中相見,他素來瞧不起這位誇誇其談地宰相,當年邊鎬之敗,也與這位宰相調度不力有極大的關系.

馮延已對張河源冷淡而倨傲的態度視而不見,上前一步,抽出聖旨,道:"張河源接旨."

張河源雖然可以無視這位權臣,卻不敢對皇帝無禮,無奈之下,只有跪伏在馮延已腳下.

宣讀完聖旨,馮延已笑道:"恭敬張將軍."

張河源沒有料到事情突然會發生如此戲劇性的變化,他突然想到已經強大無比的大林水師,心中一驚,問道:"莫非是大林水師到了金陵對岸?"

馮延已臉色一斂,變得嚴肅起來,道:"正是,大林水陸兩軍,沿江逆水而上,已到了金陵對岸."

張河源嘴角露出隱隱地譏笑:這正是天道報應,朝堂被這五鬼把持,賢臣勇將有一半死在這天牢之中,現在大林軍來犯,竟無可用之大將,需從天牢里尋找領兵之人.

馮延已最擅長察言觀色,似乎知道張河源的心思,道:"大林軍如狼似虎,攻破楚州城以後,城中數萬百姓,逃生之人不過千人,張將軍.為了陛下,為了金陵數十萬百姓,你也要擔起金陵防禦之責."

這兩頂大帽子蓋下來,張河源只能無條件接受任職.出獄之後,立刻著手長江南岸的防務.

南唐金陵水師集中了七艘西江大船,六十艘中型船,各式小船足有三百多艘.張河源命令小船全部集中在金陵上游,船尖釘上尖銳地鐵刺.另置黑火藥,猛火油及干柴于船艙類,若大林水師來犯,小船則從上游順流而下,借水流之勢,沖入大林水師中,小船船頭只要能夠釘在大船之上,就有機會焚毀敵船.

另外,調集守城用的上百架投石機于岸邊.用來遠程打擊大林軍的戰船,鑾江口水戰中,大林軍戰船上安置的投石機,成為水戰利器,此時在船中安置投石機已經來不及了.張河源就把投石機安置在岸邊.

水中布置好以後,張河源調集所有兵力集中在長江南岸,大林軍若上得岸來,就在河灘之上阻殺半渡之大林軍.

南唐金陵附近有近十萬守軍.聽到南唐軍三傑之一地張河源主持防務,頓時看到了防守河岸的希望,在如此惡劣的戰況之下,南唐朝廷也罕見地對前線大將不予牽制,放手任張河源做好應戰的准備.

從鑾江口出發地水師到了金陵對岸以後,就安營紮寨,拉開了向南岸進攻地架式.


侯云策這一段時間,緊緊跟隨在林榮身邊.林榮是個喜歡事必親躬地皇帝,凡是大事小事都要一一過問,這樣一來,侯云策基本上可以算得上無所事事,跟隨在林榮身邊,竟如觀戰一般.他所最關注的對手楊光義是前敵指揮,每天行軍打仗,忙得團團直轉.

此時,長江北岸還有舒州,薊州,黃州等地為南唐軍掌握,大林水師作出強攻金陵之勢,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金陵,而在于舒,薊,黃等江北之地,若這幾州到手,按照楚州夜談之計,南征之戰也就算是完成了.

大林水軍試探著進攻長江南岸南唐軍水師,南唐軍水師並不出戰,只等大林水軍靠近之時,則岸上投石機齊發,上游就會順流而下數十只小船,這些小船只要釘在大林戰船之上,受到重賞地南唐水手們就點燃火藥,焚燒大林戰船,經過數次激戰,大林水軍接連被擊沉了三艘玄龍船,十多艘玄蛟船和無數小船,卻難以攻上長江南岸.

楊光義怒斬臨陣退卻的兩名指揮使以後,改變了戰術,並不強攻南岸,而是把投石機的石塊全部換成了裝有猛火油的陶罐,趁著大霧天氣,偷襲了南唐水師營地,一舉燒毀了南唐金陵水師的主力戰船.

此戰以後,南唐水師再無力與大林水師爭鋒,大林水師縱橫長江,長江對于大林軍隊已不是天險,隨時可以擇機而動.

這時,大林君臣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北漢主劉鈞突然派出北漢軍隊,從石州出發,深入周境,已至隰州,大林極有陷入兩面作戰地困境.

侯云策得知此事後,深思熟慮之後,覺得應該全軍出擊,盡全力壓迫南唐,讓其不戰而降.

當侯云策趕到林榮帳前之時,林榮已下達了全線開展壓迫性進攻的命令.

大林水師選擇了數個南唐兵力薄弱地登陸點,數支大林軍小部隊出現在長江南岸,與時同時,已聽命于大林的割據勢力荊南高保融和吳越錢俶分別派兵助戰,荊南軍兵威直逼鄂州.吳越和南唐多年征戰,本是世仇,此時派出大小戰艦四百艘,水軍一萬七千人,也向金陵進發.

南唐軍一向懼怕大林軍,見大林軍,荊南軍,吳越軍齊聚長江,軍心頓時惶惶,各種謠言四起.張河源卻並不驚慌,主力仍然原地駐防,守住沿江重地,另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部隊,沿長江岸邊搜索登陸的大林軍小隊.

金陵城內,一夜之間,突然出現了許多傳單,傳單分為兩種,一種曆數張河源輕言兵事因而惹來大林軍,作戰不利毀掉水師等等種種罪行,另一種則是表明了大林軍只要並不想攻打金陵,只要割獻江北之地,大林,南唐就可結為盟友,永不興兵.

這兩種傳單數量極大,全部貼在鬧市區和官衙之處,很快就傳到了南唐宮殿.李景,馮延已早就畏大林軍如虎,見張河源也抵擋不了大林軍,早已起了議和之心,接到傳單之後,自然知道這是大林軍傳遞過來的信息,失掉了長江金陵水師和鑾江口水師,江北諸州遲早要丟失,因此,李景對于"割讓江北之州換取和平"之議並無異議,再派兵部侍郎陳覺帶上江北淮南十四州的地圖,人口表冊,到江北大林軍處議和.

至此,大林征南唐之役總算取得初步的成果:從顯德三年開始,大林軍三征南德,到顯德五年三年正式簽訂了盟約,南唐十四州,六十縣,二十二萬六千五百七十四戶盡歸大林,南唐奉大林為正朔,從此對大林稱臣.

南唐禁軍大將軍張河源抗拒大林兵,被押送大林治罪.

馮延已,陳覺等退敵有攻,各得無數賞賜.

陳覺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江南不產鹽,希望得到江北海陵鹽田,以供南唐之需,林榮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只是為了獲得暫時穩定地後方,同意每年給南唐食鹽三十萬斛.從此,南唐失去了江北十四州,又失去了所有鹽田,南唐軍三傑一人投降一人戰死一人治罪,國力進一步衰弱.

大林經過三年征戰,穩定了南方,轉向把目光投向了北面的契丹.

(第二百三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