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院試風波(一)



(求收藏,求推薦票!感謝書友半生狂想的推薦票紅包,感謝書友布拉1的打賞!愛你們~)

精通明史的謝慎一下便反應過來,楊廷和曾與王華一起奉旨參修《憲宗實錄》,後來改任左春方左中允侍奉皇太子朱厚照.這麼說來,楊廷和和王華應該是私交甚好了.

"正是楊廷和楊大人,慎賢弟你真是博聞強識啊.人家都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今天我才算明白."

這下王守文更是對謝慎佩服的五體投地,心中兀自感慨,若是他有謝慎的才識,說不准真能做到子承父業,混個進士當當.

"你有這時文選編,自然應該多看看.杜子美不是說過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王守文有些羞愧的撓了撓頭道:"我不就是靜不下心嘛.好了我這便溫書.慎賢弟,你要不要一起看看?"

謝慎連忙搖頭道:"讀書講究靜默二字,你還是自己看吧."

說完,他便背負雙手走出屋去.

接下來的幾日謝慎都把自己鎖在屋里讀書,除了見過一次譚暉派來送錢的伙計,他再沒與什麼生人會過面.

待到院試那天清晨,謝慎一早起來只覺得神清氣爽,大有武學修為者破關的那種快感.

有時讀書讀就是一種狀態,倒不見得要讀出什麼大道理來.

提著小蘿莉早已准備好的竹籃,謝慎與王守文,謝丕一道出了陸府,朝府學而去.

院試是小三關考試中最正式的一場,也是考三場.

因為是提學官陳方垠親自主持考試的緣故,謝慎明顯感覺到各項布置較之前的府試都有所提升.雖然劉巡撫已經是主一省政務的大員,但與徐閣老比起來自然要差了數個等級.

陳提學是徐閣老的門生,自然代表的是徐閣老.只要姚知府討好了陳提學,就等于搭上了徐閣老的線.只要徐閣老在陛下面前美言幾句,姚知府升遷的事情自然就成了.

這在姚知府看來自然不算什麼,人要兩條腿走路,若是在劉巡撫這一顆樹上吊死,最後的結果不見得讓人滿意.

對此謝慎自然是樂意的,考試環境提升,對于考出好成績當然還是有幫助的.

照例在府學門前經由衙門公人搜身,再一個個放進考場.謝慎踏過青石板路,從一名小吏手中接過號牌,輕車熟路的來到自己的號舍.

老實說,來到大明朝一年多,謝慎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狀態.整日讀讀聖賢書,與好友吟詩作賦,好不快哉.最關鍵的是他體會到了科舉考試中碾壓的快感.在後世他雖然也算是個名牌大學的優等研究生,但可是從沒有拿過第一的.而自打來到大明朝後,他縣試,府試都是案首,眼看就要連奪小三元,自然是小小得意的.

翠湖詩會中,大宗師已經記下了他的名字,這院試案首怕也是囊中之物了吧.

謝慎如是想著,竟然沒有注意到發卷的公人已經走到了號舍前.

"你的試卷!"

謝慎愣了片刻,連忙沖公人拱手,賠笑著結過試卷.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沒道理跟一個小小公人置氣,等到取得了秀才功名,這些人還不定怎麼巴結自己呢.

將筆墨,硯台從竹籃中取出,謝慎深吸了一口氣,才緩緩將題紙展開.

這院試第一場考的是時文,第二場,第三場卻考的都是試帖詩,這實在是少見.只能說大宗師是個十足的詩詞控,對吟詩作詞有特殊的偏好.


因為時文只考一場,故而文章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打開題目一看,謝慎直接樂了.

"得道者多助"五個大字赫然出現在題紙中央.

要說這個題目,謝慎可是太熟悉了,後世不論是中學課文還是大學論文,這個題目都經常出現,謝慎也早已把其研究透了.至于和此題相關的八股文,謝慎因為撰寫論文的緣故,也查閱了十數篇.

題目出自《孟子.公孫丑下》.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在謝慎看來以此立論絕對是最合適的,他完全是以一種高屋建瓴的態勢審題破題,其中快感自然不必說.

用後世一句流行的話說,謝慎已經不是在考試了,而是在享受考試.

想不到小三關的最後一關院試,題目竟然如此簡單!

謝慎提筆蘸墨,揮毫便寫了起來.

"觀道之致乎助者,而已盡古今之大局焉.夫道誠在我,則不期助而助自多焉.此以伸人和之說,而要亦審乎大勢如此."

這開篇一句,謝慎便點出中心.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而《集注》中也說,"天時,謂時支干孤虛王相之屬地.地利,險阻城池之固也.人和,得民心之和也."

謝慎這麼寫,緊扣《孟子》和《集注》,入口氣代聖賢立言,便是再嚴苛的人也絕對挑不出錯來.

緊接著謝慎承題,起講一氣呵成,洋洋灑灑寫了一百余字.

"嘗觀英傑之主有大事,則臣子正名以導之.夫亦隱其道之有用于人心而已.況聖賢有救世之本量,則比德度務之時,不事陰行鼓舞而景企廣而暨也.苟不審道之所以得也,而必謂在險而不在德也,可乎哉?"

從進入號舍到寫完整篇時文,謝慎才用了半個時辰.

正在謝慎思考要不要交卷時忽然聽到號舍外有公人呵斥的聲音.

由于謝慎所處的號舍在考棚中段,故而直到公人扭著一名身著墨色長袍的學子經過號舍前他才明白發生了什麼.

"好一個不知廉恥的書生,朝廷三令五申不得于應試時夾帶,你竟然置若罔聞!"

說話的人是提學官身邊的一名親隨,此刻卻是拿著雞毛當令箭,狐假虎威了起來.

"這件事我一定要稟報大宗師!"

聽到這里那學子嚇得面如死灰,竟然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沖那大宗師親隨連連叩頭.

"小生一時糊塗,一時糊塗啊.還請這位公爺饒個薄面,放小生一條生路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