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購置宅邸



(求收藏,求推薦票!)

拜別了王守仁,謝慎便和小蘿莉一起出了王家大宅.

離開余姚兩個多月,謝慎對大哥,大嫂都極為想念.當然,還有水芸......在謝慎心目中水芸簡直就是標准的溫婉江南女子.

從王家到謝家租住的竹樓距離並不算遠,二人行了半柱香的工夫便來到竹樓前.

謝慎深吸了一口氣,苦笑道:"一會跟我先去拜見大兄,大嫂."

小蘿莉平日里對相熟的謝慎自是一副小魔頭的傲嬌樣子,可現在卻不得不乖巧點頭道:"唔."

二人先後踏進竹樓,謝慎在一樓環視一周卻並沒有發現大哥,大嫂.

少年遂踏步上了閣樓,小蘿莉猶豫了片刻,亦是咬著嘴唇跟了上去.

閣樓之上,水芸正對著銅鏡梳妝,被身後的動靜嚇了一跳.

佳人轉身見來人是謝慎,自是喜極而泣.

"公子回來了!"

她正要迎過去,卻瞥見謝慎身後還站著一個小娘子,頗是有些驚訝.

這小娘子身著碎花襦裙,頭發用木簪子整齊挽起.雖然她極力的挺起胸脯,但怎麼看都是一個小孩子.

"公子,這位姑娘是......"

"哦,這是二丫.我在紹興府時見她被惡痞欺凌,一打聽才知道是她父親生前欠了那些惡人賭債,便替她還了銀錢.她一定要跟著我報答葬父大恩,我也不好拒絕."

見水芸滿臉疑容,謝慎連忙解釋了起來.

水芸淡淡一笑道:"原來是二丫妹子,既然你跟了公子,咱們便也算是有緣,當以姐妹相稱.奴家年長你幾歲,你便叫一聲姐姐可好?"

二丫心思極為活泛,當即點頭道:"姐姐好!"

"好妹妹!"

水芸溫婉一笑,恰如西湖春水一般.

見到二女能夠和善相處,謝慎總算長出了一口氣.

他之前最怕的就是把二丫帶回余姚水芸接受不了,但現在看來卻是他想多了.

"對了,怎麼不見大兄和大嫂?"

照理說即便大兄去忙茶鋪的事情,大嫂謝陳氏也應該在家中啊.

水芸眼眸微微一轉,柔聲道:"大兄和大嫂說要買下一個宅子來,奴家也不是很懂,只知道他們這幾日都在余姚城的牙行里出入,恐怕是已經有了物色好的宅子了."

謝慎不由得苦笑,他將大部分《石頭記》賺的銀錢都放到了水芸那里,銀錢說多不多,但說少也不少了.

大哥大嫂是小農思維,有了銀錢第一想到的肯定是購置宅邸.畢竟在明代百姓的傳統思維里宅邸是不可或缺的.

謝慎以後若是考中舉人,宴請賓客總不能還在這個租住的竹樓里吧.

在明代投資房地產似乎回報還不錯,但那是對京師,杭州府這樣的大型城市來說.像余姚這樣的縣城,環境承載力和城市容納量有限,投資房地產似乎並不算理智.

但大哥大嫂既然已經決定購置宅邸,甚至跑到牙行去找中介看房,謝慎也不好站出來掃興.

"哦,原來是這樣."


謝慎苦笑著搖了搖頭,不再說什麼.

水芸連忙道:"公子,大兄他只是去牙行看看,並沒有購置宅邸,他說要等公子回來了由公子決定購置哪家宅邸."

謝慎聽得心中一暖.其實他對于是誰來拍板購置宅邸並不在意.大哥大嫂待他視如己出,更是在家境貧寒時堅持供他讀書.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雖然謝慎是穿越而來,並非原先謝家那個少年,但這麼長時間相處下來,也對大哥大嫂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這種事情還是由大哥大嫂來定的好,我便不摻和了."

"公子這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了.呀,奴家竟然忘了問公子,府試院試考的如何."

二丫搶在謝慎前答道:"公子府試,院試都是案首,卻是連奪小三元呢."

水芸緊緊攥住了粉拳,顫聲道:"這麼說來,公子已經拿到生員資格了?"

謝慎聳了聳肩道:"不僅是生員,還是一等廩膳生員."

在最親近的人面前,謝慎不用再戴著面具,便將心中最真實的想法表露了出來.

他也知道拿到秀才功名只是科舉漫漫長路的第一步,但作為一個食人間煙火的四好少年,稍稍得意一番也是人之常情.

"這般的大喜事,公子怎麼不早差人告訴家里.奴家,奴家......"

水芸雙目已經盈滿了淚水,聲音也哽咽了起來.

在大明朝,科舉幾乎是取士的標准,更是寒門子弟入仕為官的唯一途徑.

謝慎雖然深知此理,但卻是無法理解水芸的反應為何會如此強烈.

"兩場童生試間隔實在太短,我本想著一起考完回來給你們個驚喜.這麼看來,倒是我疏忽了."

水芸莞爾一笑道:"公子以後就是相公老爺了,這乍一改口奴家還頗不適應呢."

謝慎自嘲道:"什麼相公老爺的,聽得實在暮氣.我又沒那麼老,偏偏得被你們說老了去."

二丫小蘿莉歪著腦袋道:"公子是怕被說老了找不到良配吧."

"滑頭!"

謝慎寵溺的拍了記小蘿莉的腦袋,和聲笑道.

"你先跟著水芸去房間休息,我要出去一趟."

"唔."小蘿莉在水芸這個"陌生人"面前不好太過傲嬌,便乖巧的應聲道.

"公子這前腳剛踏進竹樓便又要出去,不歇息片刻喝杯茶嗎?"

"我去去便回,不必擔心."

謝慎苦笑一聲,便轉身朝樓下走去.

王守仁只身赴杭州,形式頗是有些凶險.最讓謝慎憂心的是他看不清重重迷霧背後的真相.

錦衣衛和東廠的人都涉足了鹽運使盧仲景的案子,證明此事肯定牽扯到諸多大人物.他對王守仁實在有些放心不下,便想著在其奔赴杭州府前再給王守仁一些建議.

但以他現在所思所悟並不能給王守仁更多的建議,所以他需要借助外力.

這余姚城中,若說誰對世間百態洞若觀火,那便是孔教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