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化腐朽為神奇



(求收藏,求推薦票!)

王守仁無意中瞥見了散落在花廳中的瓷器碎片,這才意識到陸淵剛剛大發雷霆過.短短片刻,陸淵便將情緒調整到最佳,讓王守仁不由得佩服.

"那世伯......"

陸淵擺了擺手道:"既然人已經請來了,就叫他進來吧.老夫剛剛和東廠的人一番激辯......他來的正是時候."

王守仁大喜,沖陸淵拱手道:"多謝世伯."

他快步走出花廳,示意謝慎和崔灃進入內廳.

三人先後進入花廳,沖陸淵行過禮,分別入座.

"不知陸大人召見下官所謂何事?"

崔灃到底還是那副剛直性子,一上來就開口問道.

陸淵索性將計就計,沉聲道:"崔灃,老夫且問你,王副使待你如何?"

崔灃沉聲答道:"王副使是下官的恩公.若沒有他提攜,崔某不過是運司衙門被同僚排擠不受重用的一小官罷了."

"既如此,王副使今日有難,你是幫與不幫?"

陸淵也是毫不停歇,繼續問道.

"滴水之恩,當湧泉報之.只要有機會,下官一定肝腦塗地,決不推辭!"

崔灃也知道王宿是因為鹽運使盧仲景案牽連下獄的.但他堅信王宿是被人冤枉的.若說這偌大的運司衙門中還有誰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除了他崔灃也只有王宿了.

"好!"陸淵一拍桌案,喜聲道:"老夫果然沒有看錯人.只要你有這份心,就絕對能出這份力."

陸淵擺了擺手,示意崔灃上前來.

崔灃猶豫了片刻,還是起身朝陸淵走了過去.

"附耳!"

陸淵沖崔灃耳語了幾句,崔灃面露難色.

"陸大人,這樣真的使得嗎?"

"有什麼使得不使得.老夫便明著告訴你,這件事不是老夫有恩于你,是你自己掙得的.若你是老夫的人,這人選還輪不到你呢."

陸淵一邊捋著胡須,一邊淡淡笑道.

想不到他憂心忡忡,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局,竟然被這麼一個小人物解決了.

若是今日王守仁和謝慎不把這厮領到按察司衙門來,他還不知道要如何破解這局困棋呢.

一旁坐著的王守仁和謝慎則是面面相覷.

陸大人也是好生謹慎,什麼話不能當著他們二人說.難不成他二人還能把陸大人的話泄露出去?

"既然陸大人信得過下官,下官也沒有推辭的道理.下官明日隨陸大人去便是!"

崔灃咬了咬嘴唇,沉聲說道.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王宿有恩于他,如今他有機會報恩,怎麼能夠退縮呢.

"咳,賢侄."

陸淵朝王守仁招了招手道:"如果老夫沒有料錯的話,你叔父馬上就可以回來了."

王守仁被陸淵搞得一頭霧水,他叔父如今明明在東廠的人手中.看陸淵剛剛的樣子,明顯也是沒有和東廠的人談攏,他叔父怎麼可能馬上就被放回來呢.難不成,這一切難題都因一個崔灃迎刃而解了?

謝慎則是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他的推斷果然沒有錯,本次鹽運使案就是東廠與錦衣衛,司禮監與後黨的一次洗牌.最後的人選既不能是司禮監的人,也不能是皇後,壽甯伯的人.

因為不管是哪一方的人,另一方都不會滿意.

當今天子弘治皇爺又是個老好人,肯定會選擇一個折中的人選.

既然雙方明知道最後的人選可能是個中立,那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達成和解呢.

畢竟,沒有一個天子希望自己治下的臣子拉幫結派,形成黨爭的局面.

一切的一切最終都歸結于利益二字,只要參悟了這二字,許多看上去很難理解的問題便也都迎刃而解了.

如今的問題,就是東廠的人有沒有這個覺悟.只要此次來到杭州代表東廠和司禮監的人不是傻子,就不可能拒絕這麼一個提議.

崔灃這樣的直臣是不可能被任何一方收買的,用這樣的人對雙方都是最公平的.

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雙方各退一步,然後推舉崔灃為新的鹽運使.這其中當然有難度,最大的難度就是不合規制.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因為說到底這還是皇帝陛下一句話的事情.崔灃雖然官職較低,但他也是正經的科班出身,有著進士功名,有著成為高官的一切條件.雖然崔灃如今只是位居判官,但他一肩挑起了運司衙門諸多重擔.是除了王宿外,在運司衙門做實事最多的人.

再換個角度看,鹽運使是從三品,也算不上絕對意義的高官和封疆大吏,只是因為其掌握江南鹽業命脈,被許多人覬覦罷了.判官雖然看起來不起眼,那也是從六品,比之一般的知縣品級還要高.

只不過知縣因為主掌一縣文政,容易出政績,看起來更風光一些罷了.

所以,只要錦衣衛和東廠,司禮監和皇後,壽甯伯方面偃旗息鼓,都同意這個從六品的運司衙門判官出任新的鹽運使,皇帝陛下是樂得如此的.

至于都察院的那些言官,別看他們平日里直言進諫,真到了這種時候絕對一個個做起縮頭烏龜來.

揣摩聖意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但對于這些都察院的言官而言,揣摩聖意就是一門必修課了.

干的就是耍嘴皮子挑錯的活,若是再沒幾分真本事,早就被人彈劾罷官了.

崔灃有政績,有實力,又是進士出身.所差的也就是人緣罷了.

偏偏在這種特殊階段,崔灃這個最沒有人緣的人是雙方最能接受的鹽運使人選.

化不可能為可能,化腐朽為神奇,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想通了其中關節再返回來看,就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

天子也是人,天子也受不了身邊的人爭論不休,為一個鹽運使的職位打的不可開交.

如果從更高品級的四五品京官中選,自然更合規制.但不論吏部如何絞盡腦汁,不論推舉擬定的名單是出自都察院,翰林院,還是六部,從中挑選出的人能和司禮監,後黨沒有一絲關聯瓜葛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