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立場問題



經商和做官一樣,立場問題是最重要的.

什麼東西都可以坐下來談,唯獨立場問題不能談!

謝家要經營茶葉生意,最大的對手不是杭州的諸茶商,而是甯波茶商何昌.余姚仙茗的對手也不是錢塘龍井,而是甯波珠山茶!何況謝慎已經與大茶商甯員外達成了協議,合力打壓何昌,若是在這個關頭出了問題,甯員外會怎麼想?

雖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但那也得看是對什麼.在這種原則問題上,謝慎是不打算作出讓步的.

王宿王老大人顯然沒有想到謝慎的態度會如此堅決,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屋內的氣氛有些尷尬,還是王守仁站了出來,輕咳一聲道:"慎賢弟看來是一定要介入茶葉生意了?這是好事啊.那甯波珠山茶口味比起余姚仙茗是差了不少.慎賢弟若是有意,我們兩家大可以撇開何氏,一起合作."

王守仁的提議很符合謝慎的胃口,至少比王宿王老大人的方案合理的多.

"若能和守仁大哥合作,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不過絕對不能讓何昌涉足!"

謝慎的底線就是這一條,只要這一條沒有問題,怎麼都好說.

對于王宿而言,這倒也算是一個方案.

何昌雖然把持了甯波一帶的茶葉生意,但他在意圖將珠山茶助推更進一步時被謝慎輕易的擊敗.如此看來,王宿倒是得好好審視一下何昌的實力了.

拋開何昌而和謝慎合作?

這對于王家來說倒是沒有什麼風險,畢竟最多是在士林圈子里宣傳一番罷了.

"老大人,那何昌不是允諾給王家兩成的利嗎?這兩成利小子也可以給你王家,不過小子有一個要求."

謝慎索性反客為主,沉聲說道.

"謝家賢侄有何要求不妨直言."

此時此刻,場面已經完全被謝慎主導,就連王宿也下意識的跟著謝慎的節奏走.

"其實很簡單,從今往後,王家上上下下除了飲余姚仙茗,不能飲其他的茶葉."

王宿聽到這里,直是倒吸了一口涼氣.竟然還有這麼蠻不講理的要求?其實他大概也能夠明白謝慎心中所想,無非是想利用王家的威望做一個表率.久而久之,士林圈子便會形成一股風氣.追捧余姚仙茗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這當然可以做到.不過人前做做樣子也就罷了,至于連別的茶葉都不喝了嗎?

謝慎仿佛看出王宿心中所想,沉聲道:"老大人恐怕也知道錢塘龍井在浙省的影響力吧?如果想要讓余姚仙茗立足,就絕不能只做做樣子."

謝慎的終極目標是讓余姚仙茗替代錢塘龍井的地位.但這個過程很漫長,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最重要的便是有一個長期標杆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的習慣.

這個標杆不一定局限在一家一戶,但眼下來看王家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這倒也不是問題,老夫余姚乃至浙省的同榜同年不少,相聚之時大可以推介一番.但謝賢侄你剛剛說要圖錢塘龍井的位置,真的可行嗎?"


雖然王宿對謝慎很看好,不過這是限于在科舉上的.

謝慎是神童不假,但術業有專功,他經商的眼光和判斷力真的行嗎?

謝慎倒也不打算遮掩,便向王宿拱手道:"余姚仙茗是我余姚特產,論味道絕對不比錢塘龍井差.至于為何本省乃至江南士子都爭相追捧龍井,無外乎是跟風罷了.只要我余姚士子上下一心,未必沒有機會追上乃至超過錢塘龍井."

王宿點了點頭道:"你有這份心很好,只是......"

和謝慎合作,王家不必要出太多力,最多就是投些本錢.而且謝慎也算是知根知底的熟人,不必擔心其卷著銀錢突然消失.

怎麼看,這都是一樁對王家很好的買賣.

但王家之前一直是和何家合作,怎麼跟何家解釋是一個問題.這處若是辦的不妥,還是很麻煩的.

"老大人是擔心何昌心有不甘去鬧事吧?"

謝慎洞悉人心的本事已至化境,一下便看出王宿在擔心什麼.

"小子冒昧的問一句,王家可與何家立有契約?又可曾向何家茶鋪投了銀錢?"

王宿搖了搖頭道:"都沒有,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怎麼可能留有契約.這幾年來,我王家幫何家在紹興府開了不少分店,他們也按時把銀錢送到府上."

謝慎點了點頭,果然如他所料,王家和何家的合作是一種完全依靠自覺的方式.這也很正常,畢竟王家是純粹的科舉世家,是書香門第,是不能沾染銅臭的.

如果留下契約就相當于留下了把柄,若是事後何家翻臉拿著契約做要挾那王家就會很被動.

口頭協議雖然看上去不靠譜,卻是王家最希望看到的.謝慎相信,這一定是王家提出的最重要的條件,如果何昌不同意這個條件,那麼即使他把允諾的利益份額提升,王家也不會同意合作.

"這就是了.既然如此,老大人又何須擔心?"

沒有契約就沒有制約力,何昌也知道王家的背景,是不會傻到去衙門打官司的.即便他真的惱羞成怒打算孤注一擲,但拿不出像樣的證據,他也奈何不了樹大根深的王家.

可以說王家向何昌提供的是一種軟資源,用軟資源換取分紅,完全不用擔任何風險.

"若是那何昌識趣,自然是好聚好散,買賣不成仁義在.但若是那何昌昏了頭,老大人反可以告他一個誣陷之罪!"

官官相護是心照不宣的事.王華王老大人可是堂堂狀元出身,如今又身居高位,在余姚的威望也只有謝于喬謝遷可以比擬.那何昌若真是不開眼把事情鬧到了衙門,不管是余姚縣令,還是紹興知府都不可能偏向何昌.

如果何昌不服再往上告,杭州府的各司衙門卻是絕不會受理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的.

可以說,何昌這次是吃了一記啞巴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