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所謂儒學



吳縣令接過地契看了一遍,頻頻點頭.

"既然有這地契在,自然能證明你們已經分家."

最難處理的問題得到解決,吳縣令自然是心情大好.

這個譚芳實在太不識趣,屢次三番的給他找麻煩.

吳縣令雖然脾氣好,但也不是任人欺負的.

"既如此,這件事也不用再議了,本縣會把狀子打回去.若是那譚芳再糾纏,本縣便直接點明."

謝慎聞言自是大喜.

他雖是知道吳縣令有意和他修複關系,但不曾想到吳縣令會表現的這麼有誠意.

一旦吳縣令這邊表了態,事情就好辦多了.

譚芳也是急昏了頭,連事情都沒有問清就急著替謝氏族人"出頭",這下好了狀子直接被打回去,他的臉面算是丟盡了.

"只是縣尊這里會不會有為難之處?"

既然吳縣令想要修複關系,謝慎也沒道理不示好.

二人之間本就沒有深仇大恨,最多只是處世哲學有些不同罷了.

多條朋友多條路,謝慎可不想弄得苦大仇深,跟誰都過不去......

"這倒不會,那譚芳便是再跋扈,也不敢沖撞縣衙吧?"

吳縣令淡淡笑道:"謝賢生就放心好了,他們本就和你不是一房,而且早就分了家,是端然沒有理由叫你奉養的."

有本縣縣尊大老爺拍著胸脯作保,謝慎還需要擔心什麼?

在他看來這自然是最好的處理辦法.雖然對簿公堂他也不怕,但那畢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至于這個影響會不會對謝慎的科舉之路產生負面效應謝慎可不敢肯定.故而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最穩妥的.

謝慎又陪著吳縣令閑談了一會.吳縣令執意要留謝慎一起吃晚飯,謝慎推脫不得只得應下.

卻說酒足飯飽之後,謝慎拱手請辭.離K縣衙回到家中已經天色漆黑.

開門的自然是書童陳虎兒,見自家少爺歸來,陳虎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十分欣喜的道:"少爺,你可是回來了,兩位娘子都在廂房等你呢."

謝慎搖了搖頭道:"不是叫她們早些睡嗎,真是不叫人省心."

沒有法子,謝慎只得走進二女居住的廂房,咳嗽道:"怎麼還不睡啊."

水芸和小蘿莉都心不在焉的繡著荷包,聞言紛紛欣喜轉頭朝謝慎望去.

"公子!"

謝慎走到近前道:"不過是縣尊喚我去敘敘話,瞧把你二人嚇得."

小蘿莉胸脯一挺,嬌軀一顫道:"公子說的倒是輕巧,那縣衙豈是隨意去的,若是沒有要事,縣尊大老爺也不會叫公子去罷.快說說看,到底是什麼事情?"

謝慎沒好氣的刮了一記小蘿莉鼻子道:"男兒家的事情,女孩子不需管."

小蘿莉委屈的轉向水芸道:"水芸姐姐,你看,公子又欺負我!"

水芸搖了搖頭道:"你沒聽到公子說嗎,男兒家的事情不用奴家管吶."

謝慎見水芸都這般氣惱,只得道:"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上次來咱們府上的族親將事情一番渲染,鬧到了譚芳那兒.譚芳便替他們寫了個狀子遞到了縣衙去."

"呀,這還不算大事啊?公子,你可得小心了!"

"怕什麼,大兄和我早已與族中各房分家,便是按照大明律他們也招惹不上咱們家!"


謝慎聳了聳肩淡淡道.

"那縣尊大老爺是什麼意思?"

水芸還是有些不放心,繼續追問D縣尊決定把這件事壓下去.當然,若是那譚芳執意為他們出頭,可能還需要對簿公堂,但我和大兄沒有輸的可能."

"唔."

聽到這里,水芸懸著的心才是放了下來.

"既然如此,奴家可是能夠睡個好覺了."

謝慎聞言心中一暖道:"放心好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些族人要不了多久就會離開余姚返回句余山了."

這些族人明顯是來打秋風的,謝慎態度堅決,縣尊也不站在他們那邊.長時間耗下去他們非但打不了秋風,還得白搭銀錢進去,以這些族人的心態是不可能接受的.

"那就好."水芸點了點頭道:"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保佑,公子終于脫難了."

謝慎直是哭笑不得.

看來"不孝"這頂大帽子還真是有些威懾力,連一向沉穩的水芸都坐不住去拜觀音了.

"早些睡吧."

從二女的房間出來,謝慎便回到自己的房間點燃蠟燭准備溫書.

這些時日一直為各種事情分心,倒是沒有時間溫書了.

科試在即,可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翻開了朱子集注論語卷七,謝慎看到了一句十分熟悉的話.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這是論語原文,在這下面還有蠅頭小楷抄著的朱子注解.

"有德者,和順積中,英華發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給而已.仁者,心無私累,見義必為.勇者,或血氣之強而已."

對于朱熹這位儒家集大成者,謝慎並不怎麼推崇.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從他老人家開始,儒家的很多經義變得僵化.

就拿論語來說,可能有很多種注解,理解.

但朱子注解一出現,百家之言都成了末道,唯有遵奉朱子集注為正統.

思想的僵化是很可怕的,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沒有文化創造力.

這一段論語,本身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有德行的人未必能言善辯會講道理,同樣的能善辯講道理的人未必有德行.仁者不一定勇,勇者亦不一定有仁德之心.

朱熹的注解乍一看沒有問題,但他限定死了方向!

所謂"能言者,或便佞口給而已."

難道能言者就真的是"佞口雌黃"嗎?

論語中並沒有明顯的感情傾向,但到了朱子這里,雖然也用了一個"或"字,但卻給出了明顯的感情傾向.

所謂程朱理學,其實在謝慎看來只是說是一種對儒家的過度注解.

這種過度注解使得無數讀書人按照朱子老人家的思路讀儒家經典,也算是貽害無窮了.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