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世道人心(二)



在這種時候,吳縣令把一封陳寫有海塗試種棉花的奏疏呈遞禦前,弘治天子肯定是龍心大悅,賞賜什麼的都在其次,至少吳縣令在天子心中留下了印象,讓天子知道千里之外的余姚,有這麼一位為朝廷分憂,為百姓謀福祉的好縣令存在.

所謂簡在帝心,便是如此.

一個三甲進士出身的縣官,要想發達除了依靠關系,真的只能看運氣了.

偏偏吳縣令的運氣真的很好,遇到了謝慎這樣一個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妖孽.

謝慎也偏偏不走運,遇到了吳縣令這麼個急于刷政績的老父母.

少年此刻也只能感慨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

對于吳縣令來說,直接上呈奏疏讓天子記住他顯然是一條終南捷徑.

但所有的捷徑的都有風險,對于吳縣令來說,他的官位實在太低,如果不能拿出足夠有料的奏疏,很可能起到反效果被天子厭惡.

故而他雖然存了這個心思,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直到謝慎提出了這個海塗種植棉花的想法,吳縣令便覺得時機來了.

吳縣令之前之所以沒有給予謝慎什麼實質性的支持,是因為他也處于觀望的態度.畢竟官府不能輕易表態,如果海塗種棉失敗了呢?那不是吳縣令在打自己的臉嗎?那不是說明官府無能嗎?

但一旦棉花試種成功,吳縣令就可以毫無顧忌的跳出來了.

雖然他之前沒有給予謝慎什麼實質性的支持,但畢竟有過口頭勉勵,這便可以做文章了.

口頭勉勵這種東西不同情況下可以解釋為不同意思,眼下吳縣令便可以說這是官府對謝小秀才的大力支持......

人可以無恥,但無恥到吳縣令這種境界確實也算稀奇了.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吳縣令還曾拉下臉來主動和謝慎示好,希望他和自己侄兒結交.

他那侄兒在吏部做事,如果能夠轉調文選司,吳縣令任滿考績的事情便有了著落.

謝慎雖然年紀尚輕,但在吳縣令看來卻是前途無量,他這才存了拉攏的心思.

可現在情勢完全不同了,吳縣令有了直接在天子面前揚名的機會,他如何肯放過.

即便這麼做可能會得罪謝慎,但那又如何?

說到底謝慎現在不過是一小小秀才,又是在余姚地界中,在吳縣令管轄下.任憑此子聲望名望再高還能蓋過他這個余姚父母官嗎?

人都是自私的,在面對絕對的利益時很難願意和旁人分享.

吳縣令是一個傳統文官,往上爬自然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別說是謝慎了,便是親娘老子擋了他的路,吳縣令都會毫不猶豫的一腳踢開.

從他的口氣中,謝慎已經聽出了個大概.

稍稍思忖了一番措辭,謝慎只得拱手禮道:"不知縣尊准備如何陳寫奏疏?"

他思前想後,覺得不問一問實在是不甘心,至于這麼問的後果是什麼,謝慎卻是無暇去想的.

"這......"

吳縣令一邊捋著下頜短髯,一邊沉思.

他本想呵斥一句這不是你該問的,但想到謝慎背後還有徐貫,也不宜撕破臉皮.

況且再怎麼說,海塗種植棉花的想法還是謝慎提出的,吳縣令可以毫不客氣的把這份功勞奪走,還不准謝慎問一問嗎?


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自然是向陛下陳寫海塗種棉的一干經過."

吳縣令選了一個模糊說法,淡淡說道.

至于具體措辭細節,吳縣令卻是不打算向謝慎說的.

謝慎十分失望,不過他知道吳縣令是鐵了心不打算繼續說了,也就不再逼問.

"如此,學生便不打攪老父母了."

拱手離K縣衙後,謝慎壓抑的情緒終于爆發了.

他自打來到大明後,總體來說還算順風順水,雖然也會遇到些麻煩,但也都能迎刃而解.

偏偏這次似乎陷入了困局中.

棉花種植在大明很是普及,但海塗種棉卻是絕對前無古人的.

這份功勞明明是屬于謝慎的,現在偏偏要被吳縣令生生奪走,少年如何能甘心!

人心險惡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便是堂堂一縣父母官嘴臉吃相都和地痞無賴一般.

謝慎回到家中時,王守文,謝丕正巧酒醉醒來.

見謝慎面容憔悴,神色憂然,二人紛紛快步上前,一番詢問.

謝慎搖了搖頭長歎一聲便是走向書房,示意二人來屋里談.

三人在書房坐定後,謝慎把這次縣衙之行的經過敘說了一遍.

兩名好友神色各異.

"想不到這吳縣令竟然這般無恥!"

王守文攥緊了拳頭,憤恨的空揮了一記.

謝丕也皺眉道:"慎大哥你沒有聽錯吧,縣尊真的這麼說?"

謝慎苦笑道:"這種事情怎麼會聽錯,縣尊確是要親自陳寫奏疏直接送到京師,呈遞陛下禦覽."

面對赤裸裸的巧取豪奪,王守文哪里能忍得了,他嘿了一聲道:"咱們辛辛苦苦的修築堤壩,引水渠沖灌海塗,他除了嘴上念叨了幾句,什麼忙都沒幫上.現在倒好,這厮大手一揮竟然就要搶功勞,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謝丕歎息道:"守文大哥說的在理,可是吳縣令是一縣父母官,筆在他手上,奏疏怎麼寫我們也干預不了啊."

秀才畢竟只是秀才,和官有本質的區別,如果他們是舉人之身,吳縣令或許還有些忌憚,但秀才他是不會放在眼里的.

"不行,這件事絕對不能就這麼輕易算了.我這便寫書信,叫人帶給父親大人."

王守文哪里是能忍讓的性子,當即揮拳道.

"對了丕賢弟,你也可以給令尊修書一封嘛,咱們兩家齊心協力,不信對付不了一個小小知縣."

謝慎聽到這里直是有些目瞪口呆.

他險些忘記自己這兩個"小跟班"是兩個超級官二代.二人的父親一個比一個有名,王華,謝遷便是放在整個大明朝都是排的上號的,在弘治朝更是呼風喚雨的人物.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