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子的心思



從布政司衙門回到平安坊家中,謝慎徹夜難眠.

徐貫應該是個好岳丈,可問題是這婚事來的太過突然.

現在是弘治八年八月,而他來年二月前就必須到京師備考會試,這還不算路上的時間.

也就是說給他留下的時間應該不到半年.

半年內完婚......

嘖嘖,這還真是一件挺有挑戰的事情.

待到翌日一早,謝慎揉了揉眼睛,滿是困倦的起身洗漱.

鹿鳴宴後官方宴會便暫時沒有了,但有些人還是要去見一見的.

季安是鄉試主考官,昨夜已經和謝慎聊了聊,不再去專門拜見也說的過去.

陳方垠是浙省學官,又跟謝慎熟稔,自然要去拜見.

可是陳老大人似乎在刻意躲著少年,鹿鳴宴一結束,第二天就離開了杭州城.

剩下的都屬于可拜可不拜的,謝慎便去拜會了一番房師,繼而調轉方向去了甯員外府中.

和這些官場中人相比,甯員外更為率真.

盡管謝慎也知道這份率真的背後有著一些別樣的目的,但至少聊起來不會那麼壓抑.

甯員外得知謝慎中了解元,少不了一番恭賀.

場面話後甯員外卻是幽幽說道:"老夫果然沒有看錯人,謝公子果然是文曲星下凡.這連中四元後,恐怕整個江南都知曉你的名號了."

謝慎訕訕一笑道:"甯員外謬贊了,晚生不過僥幸得了頭名,我浙省人傑地靈,晚生不敢有絲毫傲然姿態."

甯益盯著謝慎看了良久,才歎息一聲道:"有時候老夫真的看不透你.聽說你在余姚沿海灘塗開始種植棉花,收成還不錯.朝廷也知曉了此事?"

謝慎心中一沉.

這甯益果然來頭不小,竟然連這事都知道了.

朝廷如今並沒有在東南沿海大規模的推廣灘塗種棉,故而甯益應該是從私人渠道得到的消息.

謝慎也不遮掩,朗聲道:"這都是縣尊指揮有方."

甯益見謝慎和他打起了哈哈,一邊撚著手中的佛珠一邊淡淡道:"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這些棉花老夫想接."

咯噔,謝慎心中一沉.

甯益對這些棉花感興趣?

照理說這些棉花和普通農田種出的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其特殊之處是在于灘塗種植的理念.

而甯益是一個商人,商人最看中的是利益不是理念.

海塗種植棉花這一理念對朝廷來說或許很有用,但對于甯益卻未必.

"甯員外怎麼會對棉花感興趣?"

甯益是大茶商,大鹽商,這兩樣遠比種棉花來錢快,他要是投入大量精力在棉花種植上,另外兩項肯定會受到影響.

謝慎當然也明白棉花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但謝慎推廣海塗種植棉花的初衷卻是引起朝廷的注意,引起天子的注意.

這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或者說是劉太監感興趣."

劉太監?

杭州鎮守太監劉文?

謝慎不禁愕然.


"劉太監為何會對海塗種植棉花感興趣?"

太監有致命缺陷,不能傳宗接代,故而貪財斂財就成了唯一獲取快感的方式.在謝慎看來這位劉太監自然也不會例外.

但太監不應該更喜歡插手織造,鹽業嗎,種棉花肯定來錢沒有那兩樣快啊.

"還需要老夫說的更明白一些嗎?這是宮中的意思."

宮中?

也就是說這不僅僅是劉太監想要吞下肥肉,而是天子授意?

細細想來未必沒有這種可能.之前天子下詔誇獎謝慎時曾命內監傳話將海塗種植棉花的方法上奏.

後來此事不了了之,朝廷並沒有在東南沿海大規模種棉,這是不合常理的.

起初謝慎以為是弘治天子礙于面子不好與民爭利,但現在看來天子還是不舍得把這塊肥肉讓給謝慎,只是不想直接由朝廷出面顯得吃相太難看罷了.

不管從什麼角度看,朝廷直接接管和搶也沒有什麼區別.而如果由鎮守太監劉文以私人名義出面和謝慎,甯員外三方合作則很好保證了皇家顏面.

鎮守太監的設置本就是為了天子控制地方,故而鎮守太監種棉所得絕對也會原封不動的送到京中.

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將來一旦事情出了差池,還可以丟車保帥直接把鎮守太監拉出來做替罪羊以平息民憤.

等于弘治天子找了一個背鍋俠來出面,自己則是隱居幕後操控.

嘖嘖,不愧是大明中興之主,這心機深沉叫人不得不服啊.

當然劉太監出面就不會以朝廷名義給謝慎任何承諾,最多是劉太監私人的允諾,是不做數的.

這甯益看來和劉太監也有幾分交情,故而劉文才會讓甯益來做這個說客和合作方.

那麼,他要接這個話頭嗎?

既然朝廷沒有把事情擺在明面上,謝慎自然可以裝糊塗.

畢竟這樣面上只是得罪了劉太監.

但這卻是對天子的一次違逆.

弘治是明君不假,但明君也食五谷雜糧,也有喜怒哀樂.

讓天子這般惦記著可不是一件好事.

可就這麼答應了,等于是和劉太監一起把鍋背了,萬一出了事劉太監吃不了兜著走,他謝慎也很難有善果.

甯員外仿佛看出謝慎心中所想,淡淡笑道:"你不必立刻就回複老夫,一起用一頓便飯,你若想通了老夫隨你去一趟鎮守太監府便是."

呃......

謝慎直是十分無奈,這不是逼著他往坑里跳嗎?

皇商好歹還有個朝廷門面,還有一份允諾.

他這樣以私人名義種植棉花,再把利潤拱手送到天子手中,什麼髒活累活都干了,為的就是在天子心目中的好印象?

謝慎前世治明史,對于明朝的賦稅問題自然十分慨歎.

除了萬曆比較會撈錢,其他各朝財政問題都很緊張.

這當然是明代體制問題,如今弘治天子都為了撈錢私底下讓太監攬活了?

謝慎真不知道這是可喜還是可悲.

弘治一朝十八年其實並沒有作出什麼根本性的改變,朱元璋搭建的框架也讓子孫束手束腳.

弘治天子的這種探索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只是這究竟能否作為視為常態還很值得商榷.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