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京師我來了!



起先謝慎以為自己聽錯了,但見劉太監一臉嚴肅他便明白這不是在開玩笑.

不得不說謝慎還是極為有涵養的,若是換了旁人或許直接就跟劉太監翻臉了.

他當然明白劉太監口中的八成利是天子拿.

但即便是天子也不能這麼不講道理吧?

啥都沒干就要直接拿八成利,這不是搶嗎......

可是跟天子是沒法講道理的.謝慎要麼選擇接受,要麼選擇拒絕.

拒絕的後果很簡單,他有可能像唐寅,柳永一樣一輩子做個瀟灑的名士,再也無緣仕途.

謝慎是立志要做大事的人,豈能因為計較種棉收益而得罪了天子.

細細想來,也只有忍痛接受了......

劉太監早就料到謝慎會接受,笑吟吟的說道:"謝解元果然是識時務的人,這件事情你就放心好了.咱家會安排的滴水不漏,絕不會讓人指摘出你半點不是."

稍頓了頓,劉太監又補充道:"不過有件事咱家得提前跟謝解元說清楚,這件事絕不能對外透露半個字."

說這話時,劉太監眼中射出兩道寒光,謝慎下意識的咽了一口吐沫,訕訕一笑道:"劉公放心好了,此中輕重謝某拿捏的准."

"這便好."

劉太監背負雙手,踱了幾步道:"事情不需要急著辦,畢竟棉花得等到來年四五月才能種,不過先得吩咐下去,切莫要臨了手慌腳亂."

這話明顯是說給甯益聽的,謝慎並沒有表態,只是靜靜聽著.

對于這個劉太監,謝慎說不上有什麼好感,但也絕不反感.

主要是這厮很實誠,並不藏著掖著.跟這樣的人打交道雖然談不上交心,但至少不需要時刻防備著.

相較之下,文官群體里的一些人就有些不厚道了,不僅互相算計,傾軋,甚至還進行人格攻擊,詆毀個人形象......

"咳咳,劉公若是無事,謝某便告辭了."

謝慎來鎮守太監府是"談生意"的,不是來作客的.

如今既然生意已經談完了,自然沒有繼續留下去的理由.

劉太監點了點頭,算是默許.

甯益顯然也不想多留,便和謝慎一起離開了鎮守太監府.

......

......

這邊謝慎和甯益剛出了鎮守太監府,薛舉便從屏風外踱步而出.

"劉公,你真的信這謝慎?"

薛舉眉頭緊鎖,沉聲問道.

劉文冷笑一聲道:"皇爺吩咐下來的事情,咱家照辦就是,多說無益."

薛舉連連點頭道:"即便這小子存了歪心思,有甯益在旁邊提點,也不會壞了劉公的大事."

劉文猛然抓住薛舉手臂,在薛舉手心寫了一個忍字.

"劉公......"

"劉德現在動不了."

劉文搖了搖頭,歎息道:"皇爺信他,首輔徐閣老信他,唯獨後宮張娘娘和壽甯伯在唱反話,尚撼動不得劉老兒的地位."

"可是......"


薛舉心有不甘的攥緊拳頭,還要再爭辯.

"沒什麼可是的.薛大人你自己身上都不乾淨,就先不要覬覦巡撫之位了."

劉文的態度十分強硬,直把薛舉噎的說不出話來.

也許是覺得太過不近人情,劉文口氣稍稍和緩道:"司禮監那邊也是掛記著你的,即便這次不能扳倒劉德,過些時日也會給你謀一個僉都禦史的職位."

"劉公還不知道薛某嗎,薛某只想在江南行那魚水之歡,實是無心政堂廟宇之爭啊."

"荒唐!"

劉文眼神陰鷙的掃過薛舉,把薛布政使嚇得一個趔趄險些摔倒.

"你知不知道咱家為了你這點破事廢了多少唇舌?你若還是爛泥扶不上牆,咱家必定第一個廢了你!"

嘶!

薛舉倒吸了一口涼氣,強自擠出一抹笑容道:"方才薛某是玩笑了,劉公放心好了.薛某一定為劉公鞍前馬後,赴湯蹈火......"

此時此刻,薛舉才明白站在他眼前的不是一個羸弱的閹人,而是一個手段狠厲的修羅閻王.

......

......

謝慎回到平安坊的家中,便把自己關在屋中,仔細思考著接下來的打算.

這件事事關重大,他是不打算向別人說的,便是王守文,謝丕,大哥大嫂都不行.

具體的事宜有甯員外去辦,不需要謝慎出面,但謝慎也有督查棉花種植的責任.

好在不用出錢不用出力,賺一成的利也勉強可以接受了.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謝慎只希望弘治天子拿了這麼多的好處,能夠稍稍給他一些福利.比如中進士後直接點選個庶吉士,又比如散館後能分到吏部去曆練......

接下來一連三日,謝慎都在參加各種宴席.

實在不是謝慎想出風頭,這人出名了各種起了攀附心思的都會主動找上門來.

偏偏這些人也算是同榜同年,他不好直接推脫,只得勉強硬著頭皮應酬一番.

有時謝慎都覺得自己有些暮氣......

好在應酬和酒宴並沒有消耗謝慎太多氣力,待少年乘船回到余姚時還有氣力面對小蘿莉的如潮攻勢.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謝慎好歹也是浙省鄉試解元,完成了寒門子弟到舉人老爺的蛻變,稍稍放縱一些還是可以......

不過放縱過後,生活還是回歸了平淡.

從秋高氣爽到入冬,謝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去做,除了每天讀讀書保持腦子運轉,就是給小蘿莉講故事.

鄉試和會試之間的間隔並不像少年想象中的那麼長,一晃眼便也到了.

總的來說中了解元後謝慎的心態更好了,不管讀書還是作文都有舉重若輕的感覺.

臨行前,少年悵然的望了一眼熟悉的余姚城,暗暗發誓再回鄉時一定要身著錦衣緋袍,光耀門楣.

從余姚至杭州,乘船沿著大運河一路北上便也到了京師.

這一路並沒有經過換船的折騰,故而極為順利.但饒是如此,仍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