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子要出閣了?



這也不怪蓁蓁兒粗心,那鄧太監除了下頜無須,容貌與普通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蓁蓁兒又沒有火眼金睛,怎麼能知道這位金主是個閹人.

場面實在過于尷尬,不管是鄧太監還是謝慎,亦或是那蓁蓁兒,雪狐帖木兒,皆是默然不語.仿佛只要說一句話就會落了被動.

過了許久,還是鄧太監率先道:"今日之事實在趕巧,不如移步一敘."

這下蓁蓁兒有些急了.

看的出來,這位太監和那小公子早就認識,只不過誤打誤撞趕在了一起.

這番尷尬下來,他竟然想走.

本來蓁蓁兒敢對謝慎,王守文態度惡劣,是因為有新的金主出現,且出手闊氣.她不但不會損失什麼,還能大賺一筆.

可現在這麼一鬧,不但這老太監的錢賺不到,就連那兩個小公子也會拂袖而去.

到手的銀子就這麼飛了,換誰都會著急.

"咱們這瀟湘館啊不僅有歌女美人,還能喝茶品酒,幾位既然熟絡不妨留下敘敘話嘛."

蓁蓁兒上前一步,極為熱情的說道.

可現下哪里還有人會聽她聒噪.

鄧太監冷笑一聲道:"你這婦人莫要再行糾纏,若不是因為你咱家也不會被騙來此.速速閃開,若是惹了咱家,小心封了你這歌館."

開玩笑,鄧原現在可是堂堂的司禮監秉筆太監.

雖然不如掌印太監和首席秉筆,但在宮中內官也絕對排的上號.

這種情況下被一個歌館老板娘胡攪蠻纏,鄧太監自然心中慍怒.

對于一個大權閹來說,封了一家歌館實在是易如反掌.

蓁蓁兒面色登時慘白如紙.

在京師順天府地界混的,有哪個不怕太監的?

尋常勳貴子弟還好說,最多跋扈一些.

可這些沒有子嗣的太監卻是冷酷的緊,連一怒之下滅人滿門的事情都做的出來,莫說封一家店鋪了.

她不敢再攔,下意識的朝後退了一步,眼睜睜的看著一票金主揚長而去.

......

......

卻說這邊鄧太監和謝,王二人出了歌館便直奔鄧原府上.

鄧太監改任司禮監太監以後又新購置了一處宅子,就在那歌館附近.

三人入府坐定,鄧太監便苦笑道:"讓兩位見笑了."

他與王守文不熟,故而有的話不能直說.

可謝慎卻沒有什麼顧忌,淡淡道:"這沒什麼,不過是到尋常歌館聽個曲子."

雖然口上這麼說,可謝慎心里卻是十分好奇.

一般這種歌館都會收有一些男童,平日里充為侍從仆人,給主顧們端茶遞水,並不起眼.

但若遇到了那有特殊癖好的金主,便可以把男童推過去供其享用.

大明士大夫,王孫公子大都有此種情結,就連一些太監都有此變態嗜好.

謝慎不確定鄧太監是不是也有如此嗜好,遂默然道.

若是真的......

先聽曲子助興,再行那斷袖一事......

說不准他和王守文正好攪了鄧太監的雅興呢.


王守文一改平日里大大咧咧的性子,自打進了鄧太監的書房便一直眼觀鼻鼻觀心.

看來他也不是對誰都自來熟嘛.

"不說這些了."

鄧太監搖了搖頭,聲音里頗是無奈:"還請謝修撰借一步說話."

王守文本就待得不耐煩,見鄧太監防備著自己登時面色一紅,起身告辭道:"在下正巧有點急事,便告辭了."

謝慎知道以王守文倔拗性子便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遂也不再相勸.

何況鄧太監要單獨和他說的,肯定是不宜讓太多人知道的.

王守文離開書房後,鄧太監便賠禮道:"如有得罪,還望謝修撰海涵."

謝慎笑了笑道:"不礙事的."

鄧太監點了點頭道:"實在是此事茲事重大,咱家也只能對謝修撰你講."

稍頓了頓,鄧太監繼續說道:"太子爺要出閣讀書了."

這消息對旁人來說恐怕是爆炸性的,但對謝慎來說卻實在不算什麼.

開玩笑,好歹也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穿越客,對于一些曆史大事件他還是記得很清楚的.

東宮太子出閣讀書就是一件頂天的大事.

尤其是對謝慎這樣的清流詞臣而言.

詞臣的出路無外乎那麼幾個,一個是靠編纂史書典籍積累資曆,將來好被直接提拔.

一個便是能夠混到東宮身邊做個侍講,與小太子培養一番感情.將來若是太子登基,那便成了有從龍之功的自己人,加官入閣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在大多數時候,把個人和東宮綁在一起都是有很大風險的.

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來形容都不為過.

不過本朝是個例外.

弘治天子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自然是捧在手心怕化了.

這從他給小正德挑選的老師就可見一斑,不管是閣臣還是詞臣全是弘治朝最有名望的儒士.

再加上弘治皇帝本身的童年經曆比較慘,一直苟活于西苑直到很大才被周太後知道有這麼一個孫子,從而收養在宮中,出閣讀書時年紀已經不小了.

自己失去的東西自然希望在孩子身上補回來.這一點是人之常情,便是天子也沒有什麼分別.

但也正是因為弘治皇帝對正德的溺愛,導致了正德的性格出現了一些問題,從而給他登基繼位後的一些出格舉動埋下了伏筆.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暫且不表.

"哦?"謝慎裝作驚訝道:"鄧公公這消息可准確否?"

鄧原頗為得意的說道:"絕對假不了.這還是咱家在侍奉皇爺的時候聽皇爺親口說的呢."

作為天子近侍,司禮監一眾太監大多要輪值侍候天子.

這鄧原應該就是在侍候弘治皇帝的時候聽其隨口說的.

這種事情天子正式降旨之前也確實不太適合對外言說,也難怪鄧太監會要"借一步說話"了.

"皇爺已經動了心思,恐怕太子爺出閣讀書就在這幾日了.謝修撰還應早作准備才是."

謝慎聽得一愣.

這幾日?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