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曲星與祥瑞



"以中,你這身打扮為兄可認不出來了."

一進偏廳,謝慎便見到謝丕面上撲粉,頭上簪花,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女兒家.

謝丕無奈道:"謹修兄怎麼一回來就擠兌我.別提了,都是頌之和軒仁兄的主意."

"怎麼你和他們打賭輸了,他們罰你扮女人嗎?"

謝慎走到謝丕身前,笑著拍了拍好友的肩膀道.

"這是時下最流行的裝扮.據說京中名門閨秀都喜歡清秀的公子.小弟我看上了裴侍郎家的千金,故而......"

噗,謝慎笑出了聲.

"原來是為情所困啊."

大明中後期世風偏向于奢靡,富家公子多變得脂粉氣十足.

還別說這種風氣流行開來,許多富家千金就喜歡這種油面小生.

不過謝丕明顯不是這種風格啊.雖然他身子清瘦,可是卻是棱角分明,相較而言更適合走冷峻路線.

這明顯是對自身優勢沒有認識,才會盲目追求時下流行的元素.

"謹修兄莫要再取笑我了."

謝丕無奈的歎了一聲,朝向王守文道:"子文兄,你一直念叨著謹修兄,怎麼現在見了面反而不說話了?"

謝慎心道三人果然是好兄弟,連取字都一起取.

不過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進入官場後同僚直接稱呼總不能直呼名字吧,用官職相稱也僅限于生分的.跟熟人稱呼官職怎麼聽怎麼別扭.

王守文嘿嘿笑道:"我這謹修老弟轉了一圈回來已經是四品僉都禦史了,我怕高攀不上呢."

謝慎白了他一眼道:"說什麼酸話呢.我對不起誰也沒有對不起子文兄."

"這可是你說的,今晚一起去吃酒不?"

"好啊,今晚不醉不歸!"

謝慎也忽然有了興致,仿佛找到了當年三人在余姚小酒館里暢飲的感覺.

......

......

乾清宮,東暖閣.

弘治皇帝指著禦案上的一份奏疏道:"于喬看看吧."

謝遷恭敬的上前一步打開奏疏緩緩讀來.

看過之後,他搖了搖頭道:"東南不能亂啊."

弘治帝面容一沉道:"海禁是祖宗之法,如果貿然開海禁,朕只怕會引起動蕩."

在這一點上弘治帝和謝遷的觀點相同.

海禁不是不能開,但是何時開怎麼開都需要經過悉心研究,絕不能拍腦袋下決定.

這是關系到國本國運的大事,必須慎之又慎.

不知為何,最近幾日朝堂之上就是否開海產生了激烈的爭論.

以首輔徐溥為首的一干臣子支持開海,而李東陽,謝遷一派則反對開海.

雙方各執己見誰都不能說服誰,把弘治皇帝鬧得不勝其煩.

故而弘治皇帝才會召見謝遷想要聽一聽他的看法.

"陛下聖明."謝遷頓了頓道:"東南倭寇並不像謙齋公說的那樣嚴重.不過是一些倭寇小打小鬧罷了.若是開了海禁,反倒會失去控制."

"可有不少卿家言奏東南倭寇中不少都是海商假扮,正是因為海禁才不得不走私販賣商貨."

對此弘治皇帝還是有些疑慮的.

"這......"


謝遷也不由得啞聲.

他也聽過這種說法,但一直認為是無稽之談.但現在這麼多同僚上奏,證明應該不是空穴來風了.

弘治帝無奈的搖了搖頭.

平日里謝遷最是能爭善辯,從沒有見過他詞窮.今日到底是怎麼了,連侃侃而談的謝遷都沉默了.

難道大多數倭寇真是海商假扮的?

可若是朝廷怕"倭患"而開海是不是太軟弱了?

"陛下不妨宣謝謹修覲見,聽聽他怎麼說."

謝遷思忖了片刻,給出了一個看似挑不出錯的回答.

"謝謹修?"

弘治帝面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淺笑.

"于喬的意思是,他的看法可能和朝中諸卿都不同?"

"陛下明鑒,謝謹修年歲雖輕但明事理得失,對事情分析鞭辟入里.陛下宣他覲見或許可以聽到些不一樣的看法."

弘治皇帝不由得點了點頭.

雖然他即位後便極為勤政,每日早朝按時參加,可與外臣相處的時間畢竟較少.

相較之下,許多政務都是內閣的這幾位卿家協助處理的.

整日面對的都是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自然不可能有什麼新鮮觀點.

從新的源頭挖一挖,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嗯,于喬覺得謝謹修是不是有些過于成熟了."

弘治皇帝總覺得謝慎表現的太完美了.

不論是處理政務還是人際關系他都表現得無可挑剔,這可不像是十七歲之人所為啊.

"臣聽聞文曲出世乃盛世之兆,此乃陛下厚德,上天才會降下文曲星以匡助陛下."

謝遷最厲害的就是一張嘴,不經意間便把謝慎的妖孽帶過,轉而稱頌弘治皇帝的功績,並將兩者巧妙的聯系在了一起.

果不其然,弘治皇帝面露喜色道:"既然如此,朕更該重用他了."

作為皇帝最希望看到的場面便是天降祥瑞了,神童出世自然也算是祥瑞.

大明朝還沒有十七歲的四品官,謝慎卻做到了,這不是神童是什麼?

弘治皇帝相信今後還會有更多的慣例被謝慎破掉.

"這件事朕會壓一壓,等問過謝謹修的意見再行廷議."

"陛下英明!"

弘治皇帝擺擺手道:"東宮那邊怎麼樣了?"

謝遷雖然並不是東宮講師,但畢竟加了太子少保的稱號,皇帝問他東宮之事自然也沒有什麼問題.

謝遷猶豫了片刻道:"聽詹事府說太子殿下天資聰穎,但好喜樂,恐怕需要嚴師督導."

弘治皇帝歎息一聲道:"朕就這麼一個兒子,卻是疏于管教了些.如今東宮輔臣都是厚德之輩,希望能教導好太子吧."

"聽聞陛下晉升謝謹修為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臣覺得必對太子殿下有裨益."

"哦?"

弘治皇帝聽到這里心情顯然好了不少,笑著問道:"于喬何出此言."

"回稟陛下,此子年歲雖輕,但恰是與太子殿下聊得來.和其他輔臣相比,太子殿下許是更願意和謝謹修一起讀書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