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與首輔交鋒



明代禁海,禁的是普通商貿.而國與國之間的外貿並沒有被禁止.

相反,大明還設置了市舶司這一專門機構負責與各國海貿.

明代市舶司共設三處.

其一設在廣東的廣州,其二設在浙江的甯波,其三設在福建泉州.

在廣東的市舶司是專為暹羅﹑占城,滿剌加﹑真臘等國朝貢而設﹐最為重要.在浙江的是專為日本朝貢而設,後因為倭寇問題一度廢止.在福建的是專為琉球朝貢而設,雖然佛郎機人也想經此登岸,但不是以朝貢的名義,是不會被允准的.

市舶司設提舉一人﹐從五品.副提舉兩人,正六品.隸屬于布政司管轄,所納稅額自然也都流入了布政司衙門.

謝慎在入宮面聖前,將這些背景資料又在腦中過了一遍,確保不會出問題.

作為一個研習明史科班出身的人,這些東西自然是早已印在了腦子里,但通過反複印證,可以使這些東西更為牢固.

天子是在乾清宮召見謝慎的,故而當僉都禦史謝大人穿過整個外朝來到內廷時已經大汗淋漓.好在官袍是緋色的,暈透後並不明顯.這要是淺色的,還真是夠尷尬的.

謝慎奉召進殿後發現一票內閣大學士都在,直是有些心驚.

這是召見內閣禦前會議嗎?

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哪個都是風云人物啊.

不得不說,弘治中興還是有其道理的.有這麼多名臣輔佐,想不做出些政績都困難.

弘治皇帝滿臉愁容,見謝慎入殿,眉宇間才稍稍露出一絲喜色.

"謝卿,朕宣你來是為開海禁一事."

謝慎叩拜行了臣子之禮後,拱手回稟道:"臣恭聽聖訓."

弘治帝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開海禁一事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分歧.諸部院寺就此事爭論不休,有支持開海的,也有堅稱必須禁海的.就連諸位大學士也意見不一.謝卿,且說說你主張開海的理由是什麼."

說完,弘治帝刻意的頓了頓,將目光落在了首輔徐溥身上.

作為弘治帝欽點的首輔,徐閣老已經在內閣閣揆的位置上做了整整五年.

這五年來,內閣上下一心,為弘治帝分憂不少,端是讓人滿意.

可就是這位天子寵臣,在開海禁一事上言辭激烈,反對開海,加之次輔劉健也持反對態度,這讓弘治帝的態度猶豫了起來.

弘治帝本身也是傾向于開海的.

不過他是個典型的老好人,不希望看到朝臣尤其是內閣分裂,故而在這種時候往往會出來和稀泥,直到一方被勸服為止.

這一次他希望站出來和稀泥的自然就是謝慎.

謝慎對帝王心思的把握已爐火純青,當即拱手答道:"臣主張開海禁,是因為其一可以增加朝廷稅賦,其二可以減少走私.其三可以宣揚我大明國威."

這三條他在奏疏中都已經寫明過,只不過當著皇帝和諸位閣老大學士的面說出來,卻是別有一番味道.


他注意到此話一出徐溥的面色大變,但礙于皇帝就在旁邊不好發作.

弘治帝點頭道:"謝卿說的這後兩條,朕都明白.可開海禁怎麼就能增加稅賦了呢?"

在弘治帝的印象中,朝廷對商賈征收的商稅統一都是十稅一,也就是說不管怎麼征收稅率是不變的.加之平日里市舶司呈遞的貢品數量極為有限,給弘治皇帝的印象就是海貿不賺錢.

雖然謝慎在奏疏中寫明開海禁可以使朝廷稅賦大量增加,但弘治皇帝對此還是持懷疑態度.

"陛下,海貿不同于一般商貿.不必一定遵循十稅一的稅率,可以十稅二,十稅三.這個可以視具體的情況而定.且市舶司呈遞的貢品大多是番國精選的禮品,數量自然不可與普通海貿相比."

謝慎頓了頓,繼續說道:"據臣所知,南洋的香料,波斯的地毯都是極值錢的物什.這些番國海商將其販運到大明可以賺取數倍的利潤,他們再將我大明的瓷器,絲綢運送回國又可以大賺一筆.故而即便是十稅三也不算高."

謝慎這一番言辭顯然打動了弘治皇帝.

天子眼眸微微轉動,沉聲道:"徐卿以為如何?"

徐溥臉已經憋成了醬色,聽皇帝主動問他,總算松了一口氣.

"臣以為萬萬不可開海."

徐溥果然不出意外的跳出來唱反調.

他早已在邸報中把謝慎所進奏疏的內容翻來覆去看了數遍,終于發現了突破口.

"謝禦史所言,開海禁可以抑制走私.那些與番國做生意的海商會轉而通過朝廷下設的衙門進行貿易.可臣卻認為,這個口子一旦打開,很難控制.若是這海經局的官吏與海商勾結,中飽私囊所造成的危害比走私更甚."

貪墨問題一直是困擾大明的頑疾.

雖然太祖皇帝反貪的決心十分強烈,但貪腐情況卻並沒有得到遏制.

海貿這一塊如果真的開了,謝慎提議創建的這海經局便首當其沖,要面對諸多海商的賄賂.

如果內里爛掉了,最終海貿這一塊並不會給朝廷帶來多少稅賦,相反還會將許多大明優質的商品如絲綢,瓷器流往海外.

徐溥的觀點就是,既然無法避免貪腐情況的出現,不如索性一刀切禁止開海.這樣雖然會少了一點稅賦,但卻可以保證弘治朝官場清正廉潔的風氣,其隱性收益更高.

他這一番說辭顯然說到了弘治皇帝的心坎里.

要知道,弘治帝是一直以上古明君的標准來要求自己的.

他要中興大明自然離不開文官這個群體.如果文官內部腐化了,還談什麼中興?

謝慎心道徐溥還真是個老頑固,看來不使出撒手锏是不行了.

他深吸了一口氣,沖徐溥拱手道:"閣老此言差矣.官員貪腐與否和開海禁並不關聯.況且設立海經局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與市舶司產生關聯,這樣海經局受巡撫節制,直接對朝廷負責,不必和地方產生瓜葛,又怎會有貪墨發生?就算真的有貪墨,朝廷也會嚴查,但這並不成為拒絕開海的理由,閣老切莫要因噎廢食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