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除舊布新【4000字二合一大章】



楊廷和......

若論能力,楊廷和絕對沒問題,若論氣場楊總督也絕對夠大.可謝慎覺得眼下宣大離不開楊廷和,就像陝西離不開楊一清.

在曆史上二楊都做過內閣首輔,足以證明他們的能力沒有問題.但假使把楊廷和調回京,叫其入閣參與政務謝慎和李東陽自然可以輕松一些.但那和飲鴆止渴有什麼分別?楊廷和比謝遷只小十歲,說句不好聽的也快到了致仕的年紀,弄不好再干個十年也得乞骸骨了.叫一個快致仕的人入閣即便干出了政績又能待上幾年?

這可和謝慎提拔青年才俊的思路不一致啊.

倒是楊廷和的兒子楊公子不錯,就是太年輕了一點.等到他考中進士入翰林院供職,熬上幾年資曆都已經是小十年了,那時候恐怕謝慎和李東陽已經累死了.

"咳咳,木齋公,謝某自然知道石齋公的能力足以勝任閣臣.只是現在宣大離不開石齋公.不知木齋公還有別的人選推薦嗎?"

謝遷沉吟了片刻,幽幽說道:"剩下的都是些入仕未久的年輕人,恐怕......"

謝慎連忙道:"這倒也無妨,有志不在年高嘛."

謝遷點了點頭,心道四明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要是因為年齡就把年輕人排除在外,確實有些不公平.

"若說年輕人確實也有幾個不錯的,依老夫看顧昆山便很不錯."

謝遷一邊捋著胡子一邊說道.

"顧昆山?"

謝慎愣了一愣,顯然沒有反應過來謝遷說的是誰.

謝遷笑了笑道:"四明你應該見過他的,此人是弘治十八年的狀元郎,初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初年升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

謝慎恍然大悟,原來謝遷說的是大才子顧鼎臣啊.

顧鼎臣生于成化九年,字九和,南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人.顧大才子的升遷軌跡委實和謝慎很像,一樣是狀元出身,授予修撰,一樣是在不久後擢升為東宮講官.

可惜顧大才子這個東宮講官遠不如謝慎的給力.

道理很簡單,謝慎任職東宮講官時,少陽之主是根正苗紅的朱厚照,大明帝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這個時候當太子的老師,不就是等于保送閣臣的位置嗎?

再來看顧大才子,弘治十八年的狀元,還沒來得及和皇帝陛下套套近乎,弘治皇帝就一蹬腿歸天了.

按照慣例,在翰林院任職幾年後顧大才子理應被授予東宮講師的官職.可當今天子剛剛即位,哪里有什麼子嗣,這東宮講官純粹成了一個虛職,糊弄人的嘛.

能給太子講課的老師和不能給太子講課的老師可是有本質區別的.顧鼎臣在翰林院還可以裝一裝小鮮肉,來了詹事府就只能苦逼的對著空氣幻想,蹉跎歲月了.

等到皇帝陛下收了心有了子嗣,再到小皇子被封為太子出閣讀書怎麼也得十年吧?再不濟也得至少七八年,到時顧鼎臣可就要小鮮肉變老臘肉了.

當然,如果按照曆史的軌跡發展下去,正德皇帝意外駕崩,顧鼎臣就要接任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兼任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並將在嘉靖十八年代替夏言短暫出任一個月的內閣首輔,達到人生的巔峰.

不過謝慎既然穿越了,就不打算讓曆史沿著這個軌跡發展.

道理也很簡單,他很看不上嘉靖皇帝這種刻薄寡恩,生性涼薄的君主.

你都不真心待臣子,把臣子當做牛馬驅馳,指望臣子給你賣命?開玩笑呢吧!

看看夏言,張璁,嚴嵩,徐階,哪一個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嘉靖皇帝以為自己深諳權術精髓,制衡之道爐火純青,殊不知他把大臣當猴耍,大臣還把他當猴耍呢.

真論起來,嘉靖皇帝也就最多是慈禧水平,完全和雄才大略搭不上界.

謝慎前世時研究的就是嘉靖,萬曆時的曆史,沒少寫論文吐槽這爺孫倆.

比起英明寬厚的弘治帝,勇武赤誠的正德帝,嘉靖和萬曆對大臣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簡單的打個比方,在弘治,正德朝做官就是單機游戲中的簡單模式.而如果把朝代換成了嘉靖,萬曆,在這兩朝做官等于把游戲難度調成了地獄模式.

謝慎當然不想給自己增加游戲難度,故而朱厚熜還是老老實實的在安陸做王爺吧.皇帝這份職業真的不適合他.

按下這些閑話且不提,再說這顧鼎臣,此人的品性十分不錯,史書中多是褒揚,屬于可堪一用之人.

最重要的是年齡合適啊.

顧鼎臣今年正好三十五歲,已經在翰林院,左春坊曆練過,正是適合提拔的年紀,比起年紀更大的楊一清,楊廷和更適合入閣參政.

"原來木齋公說的是顧九和啊.謝某也看過幾篇他寫的文章,皆是言之有物,我大明便需要這樣的棟梁."

謝遷只是推薦了一下顧鼎臣,沒想到謝慎也對其很看好,頓時生出一股感慨.

不愧是他謝遷看上的接班人,眼力果然不俗......

謝慎顯然不知道謝遷此刻的心理活動,不然真得一口老血噴出來.

謝老大人,有您這麼自己誇自己的嗎?

"不過此人僅僅是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官位還是低了一些,就這麼提拔入閣恐怕不太合適吧."

謝遷話鋒一轉,不無擔心的說道.

雖然內閣大學士只有五品,並不算是高官,但往往都會兼任六部尚書,有時甚至加三公三孤,可以說是二品起了.

在謝遷看來,顧鼎臣的起點非常好,狀元出身,授官翰林,詞臣翹楚,侍班東宮.這麼好的苗子只要提點一下,任職個侍郎,再入閣就不那麼突兀了.

"恩,這點確實有些不妥.不過以顧九和的能力,入職六部也是遲早的事情.謝某相信陛下肯定也會提拔他的.不過在此之前,還望木齋公能夠再挺上一挺啊."

謝遷瞪圓了雙眼,驚愕的看著謝慎.

原來這小子在給自己下套啊,難怪他前面兜了那麼大的一個圈子,原來真正想說的在後面!

......

......

謝遷現在真後悔給謝慎推薦了顧鼎臣.

此人雖然是個很不錯的苗子,但是實在太年輕了,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入閣不太合適,又不是誰都像四明少年老成.

如果是楊廷和或者楊一清入閣,不管是資曆還是威望上都不會有任何問題!

難道他真要為了給顧鼎臣這小子鋪路而再干上一年?

謝遷很痛苦啊.

官做到他這個份上早就做夠了.想一想若是當初跟著劉健一起致仕,怕是現在早已經過上含飴弄孫寄情山水的快活日子了吧?哪至于像現在這樣整日案牘勞形,為大明江山費心費力.

謝慎當然不希望謝遷就這麼致仕,站在他的立場上這無可厚非.

有個經驗豐富的老次輔在旁邊督導指點,帶帶新人,他也成長的快些啊.

至于顧鼎臣的事情,也占了些因素.

"四明啊,你且容老夫想想."

謝遷倒不是起了戀棧之心,如果可以的話他恨不得現在就力薦顧鼎臣出任禮部右侍郎,這樣一來其入閣參與政務便名正言順了.大學士的頭銜都可以不用加,先觀政學習嘛.


他是放心不下謝慎.

說起來他和謝慎同是余姚人,二人既是同鄉又是同僚,兼著師生的身份,感情自然是極為深厚的.

人終歸是希望家鄉才俊能夠越來越得勢的.

說一句自私的話,二人入閣以來浙黨在朝中的權勢達到了最高峰.

李東陽說是荼陵人,其實就是在京師長大的,自然是京師派的代表.

而謝遷和謝慎則是浙派代表.

朝中第三大派則是由一些蘇州籍官員組成的.

眼下自然是京師派和浙派掌權,但他謝遷一旦致仕,內閣的位置空出來,便會有人補上.

假如真的是顧鼎臣入閣,那蘇州派的實力將大漲.

李東陽終歸有致仕歸鄉的一刻.到時候便是蘇州派和浙派分享內閣權力.

得內閣者得朝廷,若是謝慎壓不住這顧鼎臣可該如何是好,那浙派將會被蘇州派取代,喪失霸主地位.

雖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終歸還是存在的.

謝遷不想冒險,若是他再在內閣待上一兩年,等到謝慎威望起來後再致仕似乎更為合適一些.

看到謝遷的猶豫,謝慎直是大喜,馬上道:"木齋公請放心.內閣的事情還是交給我和西涯公來做,木齋公若是覺得身子累了乏了便多歇一會,想必陛下也不會有意見的."

"嗯."

謝遷應了一聲,算是認同了謝慎的提議.

以謝慎現在的成長速度,最多只要兩年必定可以獨挑大梁.他就再勉為其難,為家鄉做些貢獻吧.

誰叫他和謝慎都是余姚人呢.

"多謝木齋公!"

謝慎沖謝遷深施了一禮,宛如當初在余姚時一樣.

謝遷欣慰的點了點頭,捋著胡須享受這一刻.

這孩子,真的很懂事啊.

......

......

時光飛逝,轉眼間便來到了正德四年六月.

皇帝陛下在年初已經降下旨意,在正德四年加一恩科,准許各布政司舉人入京參加大比.

尋常大比都是三年一次,于二月舉行會試,三月舉行殿試.

但因為宣布舉行恩科時已經是年初,故而大比推遲到了七月舉行.

對于全天下的讀書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要知道寒窗苦讀數十載,為的就是能夠登科皇榜,入朝為官.

但三年一次的大比總共也就三百個進士名額.


全天下的讀書人分三百個名額,考不上的只能再等三年.

三年三年複三年,人生有幾個三年可以揮霍等待?

但恩科打破了這種變態的常規,給了未中進士的舉人一個全新的機會.

人的欲望都是無止境的.

方開始讀書的時候目標也就是中個秀才,被人稱一聲相公.

等到做了生員,便想著秋闈時能夠一鳴驚人,中舉為士.

等到一只腳邁進了士紳圈子,便又想著一定要中進士參加瓊林宴風光一把.

中了進士又想庶吉士,又想翰林,又想六部京官,到頭來內閣之爭又是腥風血雨......

這一路真是荊棘泥濘,真正能夠走到頭的一共也沒有幾人.

不過這不妨礙讀書人懷有夢想.

沒有夢想的讀書人和咸魚有什麼分別,人終歸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六月底,兩京十三省的舉人都聚集在京師,准備著即將到來的會試.

他們按照來自的布政司分別聚居在各自會館之中.

譬如浙省的舉人和蘇州的舉人分別住在各自會館.兩省都是科舉大省,這種時候一定要為家鄉爭一口氣.

當然,除了蘇州和浙省的考生,實力最強的要數江西的考生了.

而這之中,當屬吉安的考生最為變態.

在余姚二謝崛起之前,江西吉安的學霸們幾乎壟斷了科考,一小半的進士都出自此處.

後來二謝崛起,在浙省帶起了一股勤勉的學風,浙省學子也後來居上,漸漸可以和吉安學霸分庭抗禮了.

當然,在會試結果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今科會元會出自哪里,一切都是未知數.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本次會試的主考官就是小謝閣老謝慎.

小閣老的文才自不必說,其政治能力也是一頂一的.

別管是江西,蘇州,浙省,亦或是別處的考生都對謝慎佩服的五體投地.

只要會試中榜,就鐵定拿到了進士名額,小閣老也就是他們的座師了.

有這樣一個大人物做座師,說出去都可以吹半年.

在這些人中,便有一個來自于蘇州的才子唐寅.

唐寅已經四十,比起那些比他小了一輪的小鮮肉可以說是大叔了.

說來他還有些氣憤,要是恩科在二月舉行他還可以勉強算是三十九,但推遲到七月舉行,他已經過了生日只能算是四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