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共誅青葉



齊皇宮.

姜太虛看著林甯為齊皇施針,見其腦部各大穴位都紮滿了金針,看起來有些驚悚.

但觀齊皇的面色,卻漸漸舒緩許多,不再蠟黃無色,多了分血意,不由暗自點頭.

整整三個時辰後,林甯方收針,接過吳媛遞上的帕子擦了擦眉心,舒了口氣道:"大概今夜子時前就能醒來,不過就算能醒來,思維也不如從前了,行走也需要一段時日才能漸漸恢複些許.到底上了年歲,春秋已高."

吳媛聞言面色黯然,卻還要安慰身邊的母妃,道:"夫君先前已經說過的,最好的也就是這個結果.父皇能平安無事度過這一關,已是不幸中的大幸."

劉貴妃用錦帕抹了淚後,對林甯道:"有勞駙馬了."

林甯聞言,稍稍抽了抽嘴角,點頭笑著應了,一旁姜太虛問道:"林郎君,陛下清醒後,心智是否清明?"

若是再鬧出要誅姜太虛的戲碼,那他真的很難堪了.

林甯笑道:"我出手你還信不過?"

姜太虛會意,點頭道了謝.

劉貴妃在一旁見之心奇,她是知道齊皇到底有多忌憚這位齊家年輕人的.

夫子恍若人間仙聖,便是她貴為貴妃,三十年來也沒見過兩回.

對夫子的印象,只停留在如神如聖的虛構中.

但姜太虛這位下任夫子,卻著實驚呆了她.

能將齊皇這位齊國至尊,逼的驚恐難眠,坐臥不甯,可想此人的可怕.

然而這樣一個可怕之人,卻對她的女婿這般客氣敬重,這一刻,劉貴妃終于明白齊皇的良苦用心,為何甯可冒著千古罵名和朝野嘲笑,也要將那樣疼愛的女兒下嫁給一個山賊了.

林甯沒有關心身邊岳母的心思,出了內殿,他看著外殿跪了一地的太醫,道:"你們都起來吧,心腦之疾,非內力極高深者,不敢施針.謬之分毫,便有性命之憂,非爾等之過."

一眾太醫雖然感激林甯援手,但哪里敢起,他們也不認得這大頭蒜是誰啊.

劉貴妃忙喝道:"這是玉漱公主的駙馬,你們還不快謝恩?"

林甯擺手止住了一眾太醫叩首,從袖兜中掏出一個冊子,道:"藥王谷的《百草經》,大多需要內力輔針,所以難以傳諸世間,普惠天下.不過這二三年來,我重新整理了番,將諸般手段修改填補了一二,湊齊了三百方,不用內力便可施診,你們拿去傳抄參悟一番."

眾人皆驚,目光各異的看著林甯,劉貴妃則道:"你們學了去,往後可要用心給天家看病治人,再不能一問三不知,吃了藥什麼用也不頂了."

林甯笑道:"這醫書和書中的方子不必保密,你們要傳給你們的弟子,再盡量多傳出去.世間受疾病之苦者不計其數,能多救一人,便是好事."

說罷,也不顧皇宮中愈發古怪的眼神,與劉貴妃和吳媛告辭後,便同姜太虛一並出了皇宮,往夫子山而去.

……

"阿媛,你這駙馬,怎麼瞧著……"

等林甯與姜太虛走後,劉貴妃將吳媛帶回內殿,方便照料齊皇,也方便說話,她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對吳媛說道.


怎會有人將那樣珍貴的醫術輕傳出去?

還說那樣好笑的話,真是莫名其妙.

吳媛輕歎一聲,她和這位母妃,其實也沒什麼共同之言.

不過,林甯做的事,對她來說都有些震驚,她母妃無法理解,也不算意外.

吳媛輕聲道:"母妃,夫君便是這樣一個人.若非如此,他又何以能以區區一山寨之基,打下如今與三國鼎立的基業來?青云治下,或仍有疾苦,但人心鼎盛.只因夫君他,是真正的愛民如子."

劉貴妃關心的不是這個,而是:"阿媛,你過去也有一年了,過的可還好?怎還沒有身子?"

吳媛聞言,潔淨無瑕的俏臉浮起一抹紅暈,輕聲道:"夫君說,兒女都靠緣分,不必強求.母妃,你不必說這些的.我的孩子……以後不會參與奪嫡之爭,我也不會想著母憑子貴,去爭搶什麼,家里也沒這樣的人."

劉貴妃無法想象這種家庭,看了眼躺在龍榻上仍昏迷不醒的齊皇,歎息一聲道:"若果真如你說的這樣,那才是真好.只是娘實在無法想象,世上會有這樣的天家.但願以後,乖囡你的命不似娘這般."

吳媛心里沒太多波瀾,天家無骨肉親情,說的不止是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又何嘗不是?

後宮女子,個個都要忙著爭寵,各般手段心計都用到了極致,她母妃又如何能例外?她若不爭,別人就會踩下她.

記得幼時,除了父皇來時,她母妃才會抱她一抱,當一刻鍾慈母,其余時候,她只能和宮里的精奇嬤嬤待在冰冷的宮中,看她母妃一天將大半時間花費在梳妝打扮,以及和其他宮中妃嬪互相陰撕上.

這種日子一直過到她十二歲,入學宮讀書為止.

她心中沒有什麼怨恨,但除了血親上的那點聯系外,要說什麼母女情深,卻也談不上.

如今齊皇龍體不再危急,吳媛身在富麗華貴的皇宮,卻有些想念邊塞苦寒之地的山寨了……

……

夫子山,草廬內.

林甯以禮拜見夫子後,與夫子相對而坐.

姜太虛,卻只能坐于二人之側.

夫子看起來更加蒼老了,但眼神卻更睿智,一點也無尋常老人年老體衰時眼眸的渾濁.

夫子看著林甯,緩聲微笑道:"前歲見林小友,又如何能想到,短短二三年內,林小友能到今天這個地步?"

林甯沒有打機鋒,坦然道:"夫子,晚輩心中從未想過要成就多大的勢力,更沒想過要多大的權勢."

夫子微笑道:"吾知矣,小友打下蜀地之後,竟未留在蜀王宮中登基稱帝,號令天下,而是將大權交付別人,重回青云,一如往日,吾便知小友之志也."

林甯道:"夫子,在晚輩看來,每三百年一次輪迴,實在沒必要.海外之地,大有可為.男兒一世,不是不可以追逐權力富貴,但若人人如此,天下必然常常混亂.既然我輩自認不凡,何不做些不凡之事來?東方青葉野心太重,幾乎心智喪失,與我青云也成不死不休之勢,對齊國,更是虎視眈眈,從未放棄過席卷天下之念.此人不除,天下難安,我等也難有機會,邁出海外.夫子乃當世真正至聖,還請夫子以天下蒼生為念,早做決斷."

夫子看著林甯,微微一笑,頷首應道:"善,便依小友之意,共誅青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