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說出來可能都不信

,最快更新明朝敗家子最新章節!

陳靜業聽罷,歎了口氣:"老夫不過是一介草莽,廟堂之事,于我而何,今爾等既求告來,老夫是左右為難,難也,難也……"

他幾聲歎息之後,便一臉正色的朝一群弟子們說道.

"只是,今天下道德淪喪,人心不古,奢靡之風四起,所謂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老夫若是不能在此時,借此向陛下進言,如何對得起聖人的教誨呢.爾等明日預備車馬,老夫隨爾等同往吧."

眾弟子喜出望外,自己恩師出馬,到時必有高論,到時在禦前,少不得一舉成名天下知,便連自己的身價,也可隨之增長.

于是,眾弟子紛紛叩首:"先生以蒼生為念,弟子們歎為觀止."

次日,數不清的儒生們,開始抵達翰林院.

翰林院這兩年清冷了不少,今日卻是格外的熱鬧.

所有有功名的讀書人,統統進行造冊,為了甄別身份,查驗是否身懷利器,耽誤了不少時候.

這般下來,來此的儒生,竟有兩千之多,京畿附近的士人,竟是來了不少.

他們彼此之間,相互作揖,彼此問候,大多數人,都久聞對方的大名.

當然,也有見了面,鼻孔朝天,一聲冷哼的.

大抵是因為,某人作了詩,又被某某人所鄙夷一番,這話傳到了某人的耳里,自是成了不共戴天之仇.

足足花費了一上午的功夫,這些士人們,又饑又餓,方才又機會,進入翰林院.

此時他們覺得自己已要虛脫了,畢竟人太多,花費的時間過于冗長.

緊接著被人領入明倫堂.

這明倫堂乃是授學的場所,在翰林院中,是最大的建築,能容納不少人.

可即便如此,如此多的士人,還是在此,幾乎無處下腳.

人們蜂擁著,想進明倫堂里,落在後頭的人,只能在明倫堂外頭.

就在所有人餓的前X貼了後背之時,卻有宦官道:"陛下駕到."

卻見弘治皇帝領著朱厚照和方繼藩等人,自耳房中出來,在眾人的擁簇之下,只穿著一件儒衫的弘治皇帝坐在了上首.

弘治皇帝升座,一時之間,儒生們紛紛拜倒:"吾皇萬歲."

學好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幾乎是所有士人最高的理想.

此時能見到陛下,許多人已搜腸刮肚的想了一晚上,自己如何在眾人之中,能夠脫穎而出.如何能讓皇帝對自己刮目相看,重用自己.

哪怕是那自命清高的陳靜業,亦是一宿未睡.

弘治皇帝落後,雙目掃視了眾人一圈,便面帶微笑的開口道.

"諸卿平身吧."

他頓了頓:"朕近來許久不曾聽經義了,本是想讓翰林們入崇文殿筳講,可是想來,翰林所言,朕聽的多了,索性,廣開言路,聽聽諸卿的想法."

說著,弘治皇帝看向蕭敬,蕭敬點頭,咳嗽一聲:"開講."

這開講,從何談起.

一下子,士人們激動起來.

人人都想講.

且講什麼,又沒有什麼限制.


因此,有人道:"陛下,今日何不說說仁政……"

又有各種嘈雜之語:"陛下,臣讀周禮,偶有感慨,不知當講不當講."

這眾人七嘴八舌,哪里還有半分的秩序.

明倫堂中竟是出現了混亂.

誰不想趁此機會露一個臉啊.

方繼藩站在弘治皇帝身邊微笑.

根據他多年的經驗.

碰到這種情況,往往是最激進的人,才能脫穎而出.

果然……就在此時,有人捶胸跌足,滔滔大哭.

一下子……便將所有人的音量都壓了下去.

于是,士人們不得不住口,朝著大哭的人看去.

這人正陳靜業.

卻見陳靜業哭的傷心傷肺,涕淚直流,啪嗒一下,拜倒在地:"陛下,陛下啊……自五帝以降,陛下可曾聽說過,不修德政,而國運長久乎?"

這第一句,就是驚世駭俗.

其他士人,頓時黯然失色.

陳靜業的弟子們,個個眉飛色舞.

今日該是恩師展現自己風骨的時候了.

想想恩師今日一席話,得到士林的滿堂喝彩,而自己作為他的弟子,出門在外,報了恩師的名諱,立即令人肅然起敬,他們便也激動的不能自制.

見機會到了,陳靜業自然不會錯過,因此他便一臉正氣的開口道.

"臣聽聞,奧斯曼本是蠻族,本是游牧為生,此後東征西討,據有萬里之地,此國貧瘠,可其國君王十數代以來,尚且修德政,禁奢靡,重賢達,因此,天下大定,此國之王子,入朝覲見,聞知我大明三皇五帝之事,心向往之,大有朝聞道,夕死可矣之態.他遍訪群儒,將聖人之學,奉若圭臬,士林上下,無人不驚,無人不歎.何也?蠻人尚且如此,為何我大明,卻悖逆了聖人之學,將其棄如敝屣,臣觀天下,王公巨賈奢靡無度,百姓為蠅頭小利而失廉恥.仁義禮德,再無人談起,更有士人,將心思放在了那奇技淫巧之上,長此以往,天下歸于何處?"

說著,他眼眶的淚水竟是滾落下來,一臉絕望的樣子,一副對大明現狀失望透頂的神色.

"陛下."他激動的喊了起來,"奧斯曼王子,曾拜訪臣,執弟子之禮,秉燭夜談,談到興濃處,眉飛色舞,激動的不能自持,他曾言,大明曾為禮儀之邦,以德孝治天下,何以當今,淪喪至此,奧斯曼國雖為四戰之地,卻也知修德知禮,陛下…這般下去,我大明,氣運要盡哪,臣觀種種,今日泣血陳詞,本是萬死之罪,萬死……"

他這一席話.

其實早在弘治皇帝和方繼藩的預料之中.

為了抨擊眼下,尤其是西山書院,奪回士林的主導權,自然而然,需要找個類比.

近來奧斯曼王子蘇萊曼風頭正盛,拿奧斯曼來比較,乃是情理之中.以奧斯曼國來譏諷大明,以蘇萊曼來暗諷太子,蘇萊曼是個什麼樣的人不重要,奧斯曼國到底是否是禮儀之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可以作為論據.

可以拿來做對比.

就比如……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別人家的孩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家的孩子得按著自己的心意,變成自己想要塑造的人.至于到底是不是真的,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效果.

弘治皇帝面帶微笑,心卻一沉.

他恨不得說,朕聽說,奧斯曼不久之前,便兄弟相殘,父殺其子.

當然,弘治皇帝忍住了,並沒有反駁陳靜業,而是靜靜的看著他.

不過僅是須臾片刻時間,弘治皇帝便不再看他,而是四顧左右,問道:"諸卿呢?"

眾士人聽了,個個既遺憾自己被陳靜業搶了風頭,又覺得陳靜業此人所言,實在是解氣.真是將自己的肺腑之言,都講出來了.


人們眼紅耳熱的看著陳靜業,心里更想,只怕明日這位陳公,聲名就要傳至大江南北,如雷貫耳,哪怕是千秋史筆,此番慷慨陳詞,卻也少不得要添一筆.

陳靜業隨即道:"臣之所言,或許荒謬,此臣之淺見,若因此而觸怒聖顏,臣請陛下處置."

他已做好了廷杖的准備.

若是被皇帝氣惱的抓去打了一頓,說不准,效果就更顯著了.

他的弟子們紛紛道:"陳公乃某國之言……"

其余的士人也紛紛道:"然也,陛下……治國之道,在于修德,不修德政,則廉恥蕩然無存……"

無數的士人們拜倒,有人激動的熱淚盈眶,惟恐自己的聲音,不夠大.

弘治皇帝皺眉:"難道就沒有其他的卿家,有別的建言?"

"陳公已將臣等的肺腑之言統統說了出來."

弘治皇帝歎了口氣,同情的看了他們一眼:"奧斯曼國,當真如此?"

"何止如此,其王子禮賢下士,教人欽佩."

弘治皇帝撫案,沉默了片刻,隨即深深的看了他們一眼:"沒有人有異議嗎?"

"……"

沒人回答.

弘治皇帝站了起來,一臉贊許的朝陳靜業等人點頭.

"朕聽諸卿所諫,也頗有感慨.或許……你們是對的……"

陳靜業等人聽了,突然心里一喜.

莫非……陛下終于要幡然悔悟了?

很好下一步,就要宰了方繼藩那狗東西.

卻又聽弘治皇帝淡淡道:"這奧斯曼國,倘若當真是禮儀之邦,那麼就不可等閑視之了,朕理應派出使團,前往奧斯曼,求取仁義之學."

"……"

陳靜業忍不住要眉飛色舞.

"諸卿心憂國家,若只委派一二人,難以彰顯效果,不妨,諸卿統統都去吧,卿等便是朕的玄奘,隨奧斯曼王子西歸,求取真經."

啥……

都去?

去哪兒?

奧斯曼?

那個據說四處都是沙漠戈壁,連綿千里不見人影,鳥不生蛋的地方?

那兒可是西域的西域啊……

陳靜業覺得天旋地轉,眼前一黑,喉頭有點甜.

"陛下……"身邊,有人道:"陛下,臣腿腳不好……"

"陛下……"

弘治皇帝歎息道:"卿等憂國憂民,又都是飽學之士,此等大事,關乎社稷,非諸卿不可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