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表

進表是齋醮中一種重要的科儀,無論是金箓、玉箓或者黃箓類齋儀中都必行此儀。道教認為,通過進表,可將書寫信眾祈願的表文送達天庭,祭告上蒼,眾聖光臨醮壇,賜福延齡,先靈受度。Rj`Y。9\02IIkBtcH8 進表科儀的程式是啟壇、請聖和拜表。e9UZeWGJtLIoa。P1 啟壇。法師和職事們全體入壇燒香,跪奏祝告。在各人各恭敬的一再啟奏中,醮壇被幻化為瑤壇仙境,以分燈法點燃全壇燈燭,擊金玉之聲,敕水,灑淨壇場。gLOfI4F13h]igmpS 請聖。奉安五方天神,請聖,降聖,法師于各天尊像前拈香,恭祝聖壽。DoQkD3Rmqh]GJdSe 拜表。此系進表科儀的核心部分。高功法師和眾職事奉請三師相助,降臨壇場,高功默念熏表咒,行祭禮于司表仙官,以勞動仙官遞送表文于天庭。然後封表,法師虛畫符文于表上以示封緘。行“送表”,送表于焚爐之中,化行。同時高功法師步罡踏斗,以元神飛升天庭,默念表文,稟告上蒼。biIN_Lmj0lQsGrXP 高功在踏表後,收斂元神,眾法師和職事致謝眾神,獻供,上表結束,退堂。^8mj]P,jJKD5k^Ial 中國古代宗教祭神用祝詞,《周禮》稱大宗伯祀大神,“詔大號”,賈公彥疏云“詔大號者,謂大宗伯告大祝,出祝詞也”。⑴早期道教的進表類儀式比較簡單。《三國志·張魯傳》引《典略》稱:“角為太平道,修為五斗米道。……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⑵手書寫有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當是早期道教的表文之類,而為病人請禱的則是已信道的“祭酒”。南北朝時期,道教流布日廣,科儀由簡趨繁,三官手書被淘汰,章表雜亂。南朝宋的陸修靜《陸先生道門科略》稱當時齋儀已能“下千二百官”,有章文“萬通”,一些“愚偽道士”“入靖啟奏,不辯文句,是其所識,則洪聲鼓響。聞于四鄰,其所不解,則咳咤吟呀,抹略而過”。⑶可見南朝道士在啟奏表章時,已有鼓伴響並作大聲朗讀。北魏寇謙之在《老君音誦戒經》中言及“章奏”時稱:“香火在靖中,民在靖外,西向散發叩頭,謝寫愆違罪過,令使皆盡,未有藏匿,求乞原赦。若過一事不盡,意不實,心不信,法章奏何解。師亦自別啟事云:民某甲,求乞事及病者,亦道首過。若過盡者,師亦得好感應;若過不盡,師亦不得好感應。”⑷可見北朝道士已有章奏之稱,並將道士和信眾的奏啟區分開來,儀式漸趨繁複。teS5Tnka1。XLLb^JU 唐宋二代,道教科儀的制定規范和道士的音誦舞步都曾受到王朝的關懷,敷衍愈甚。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編定的《道門科范大全集》,對于祈禳、消災、祈嗣、延生,文昌注祿、祈求雨雪、安宅和謝罪等儀的拜章道場均有詳列。以《文昌注祿拜章道場儀》《祈嗣拜章大醮儀》和《東岳濟度拜章大醮儀》為例,三儀分屬金箓和黃箓兩類,行儀目的不盡相同,但其結構大致都是:入壇,禮師、宣衛靈咒、鳴法鼓二十四通,發爐,請稱方位,唱方、懺方、三禮、重稱法位、宣誓、舉十二願、複爐、出堂頌和出戶等等。三儀結構之不同處僅是散花、懺悔、三啟和燒香等儀式元是否安排或安排程序相異。三儀的詞章大多雷同,只是在“請稱法位”和“重稱法位”時,據行儀之不同目的而有不同內容之表奏上蒼。lO2BmSIaaQtQql8qH “祈嗣”儀中表奏的是:“某德修罔覺,善積而彰始也,期慶嗣之克諧終也。冀斯男之永保,並結形于九氣,同稟命于三元。生神唱奉而唱恭,司命敬諾而敬順。悉考誕彌之月,大恢生化之功,調六氣于洪鈞,開八荒于壽域,庶獲綿綿之慶,載嚴翼翼之心。”⑸而“文昌”儀中表奏的是“某自揆凡庸之質,均蒙化育之恩,業儒術以操修,冀科名之利達,蠲明誠意,敬設華壇”,或“某安居濁俗,業習儒冠。執古禦今,以待熙朝之網羅;研精覃思,以應有司之科目。念得失之有命,知富貴之在天。求而弗獲者,下愚夙障之纏惑,而必從者,至尊大慈之澤是”。⑹這種同異之處反映了,道教科儀為了適應不同需要而日趨繁複,也為了方便道士們的學習和演習而日趨程式化、規范化以及簡易化。南宋道士呂元素在《道門定制·序》中稱:“至簡易者道而詳備者禮。凡人之所以事天者,道也因事天而起至誠之心者,有禮存焉。此聖人垂世立教之本旨也。然于繁簡之間,當有所折衷而不可過也。”⑺同一進表科儀,由于師承系統不同以及使用地域的社會經濟文化乃至語言、風俗習慣的差異,也會有許多演習之不同。例如:台灣道教的拜表科儀中已經沒有化壇、卷簾、瑤壇、分燈、金玉和敕水等儀式元的內容。據美國蘇海涵編《莊林續道藏》的《登壇拜表科儀》,在啟師、跪奏、三獻以後,立刻進入降聖、燒香等儀式程序。但是上海的進表科儀和蘇州的全表科儀則仍保留著原來的程式內容,只是在演習時略有差異。蘇州全表的分燈沿用古法,壇前法師連續四段唱念,分別贊詠玉清聖境天尊、上清真境天尊、太清仙境天尊和流光法界天尊。同時,壇後一法師點起三支燭,三法師持燭吟誦,一一將壇場燈燭全部點燃,意為恭請神光分照四方。上海道教進表科儀中的分燈則是采用高功執火束虛晃和喝白,眾職事持小火答白的形式,將啟壇部分推向高潮。蘇州和上海在進表科儀中的小區別,當是因為上海地區早就使用煤油燈或汽油燈,現今壇場普遍裝有電燈。傳統的燭光或油盞,無論數量增加多少,均無法與之匹敵。如果沿用古法,在上海,進表科儀無法體現神光普照的神學思想,也不能達到吸引信眾、“感動神靈”的藝術效果。當然,不論各地的進表科儀有何變異,但就其框架結構而言,卻是相同的,其中某些經句也是相同的,例如,各地“進表”科儀中都有焚表頌和祝香咒,其字句也是一致的。nW2jRqV6nNkKrQBe^ 注釋K0aUl。mhbQYHO[3\\ ⑴《十三經注疏》上冊第763頁,中華書局,1980年YLmhmsBPtY]pe,8YY ⑵《三國志》第1冊234頁,中華書局,1959年Gom8^k_,SV。Q3h的YD ⑶⑷⑸⑹⑺《道藏要籍選刊》第8冊477、479頁,382頁,167頁,154、156頁,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