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上的紀年法(簡)

我國曆史上通常使用的紀年法有三種: (1)干支紀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成亥)的合稱,以十干與十二支循環相配,可配成六十組,通稱為“六十甲子”,用來表示年曆,六十年後周而複始。 (2)齋號紀年西周共和十四年後,周朝史書中出現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魯國史書《春秋》,是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的曆史。“宣王”和”隱公”均為帝王或諸侯的溢號,這就是帝號紀年。 (3)年號紀年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劉徹即位,使用年號“建元”,首創年號紀年。以後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號。從漢武帝至清宣統三年,前後2051年中,建立過600多個帝王年號。 查法:由公元查甲子:先在左上角找出要查的公元年份的干、百位數,再在這直行下面找出要查的公元年份的十位數,在十位數的這一橫行同右上角要查的公元年份的個位數相交的一點,就是這一公元年份的甲子(粗黑線以上是天干以下各格是地支)。 例如要查公元424年的干支:先在左上角第二直行找出4(百位),然後在這一行下面的第一橫行里找出2(十位),由這一行同右欄第五行4(個位)相交的一點,即為干支;甲(黑線以上)、子(黑線以下)。 由甲子查公元將上法倒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