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鍾鼓樓

第九章

鍾鼓樓

周夢臣心中咯噔一聲,立即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按理來說,陰陽官只需負責自己那一攤子事情就可以了。只是縣官不如現管。很多時候,縣衙人手不夠了,也就將陰陽官拉過來幫忙,比如防洪,比如遇見兵亂上城,比如賦稅征收太忙了,等等。

這樣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只是一般來說這些事情都是臨時的,而今縣衙里面的氣氛可以看出來,並沒有著急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江夏縣一般也沒有忙不起來,武昌真遇見什麼大事了,也不是江夏縣來負責的。

江夏縣衙雖然在武昌城內,真能管的反而是城外的一些鄉村,或者是管一些武昌城中一些髒活累活。

再加上周夢臣知道自己與縣尊之間的關系,並不是那麼和諧的。縣尊派來的決計不是好差事。只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沒有拒絕的資格。

周夢臣說道:“劉師爺請講。”

劉師爺說道:“你可知道養濟院?”

周夢臣微微皺眉,說道:“養濟院不是早就廢了嗎?”

養濟院,就是古代的養老院與兒童福利院,在大明開國之初,太祖皇帝就設立了養濟院,取養老濟孤之意,贍養孤寡老人與孤兒。

只是,隨著大明國力的衰弱,養濟院慢慢都變得名存實亡,後來也有士紳名流募捐一點,維持下去。但是時間一長,也是沒轍。在周夢臣的印象之中,武昌城中的養濟院,是有這個地方。但是早就成為乞丐盲流的聚集地。不知道多少年前,就沒有人管了。

劉師爺說道:“怎麼算說廢了。只是養濟院歸于本地里甲管理,只是縣尊前番視察,頗為痛心,已成頑疾。非你這樣的年輕才俊不能重整局面。”

“好好干,縣尊很欣賞你。”

還沒有等周夢臣說什麼,就起身離開了。

只留周夢臣面對眼前的一杯涼茶。

周夢臣豈能不明白,這個養濟院是用來拿捏他的。

養濟院早就名存實亡,連房子都破破爛爛的,大抵只有一片空地,周夢臣沒有去過,印象很偏。蓋因這江夏縣就已經被各種衙門擠到了西城邊上了,而養濟院更偏,被擠到北邊城牆下面。幾乎什麼也沒有了。

但是在朝廷檔案之中,卻不是這樣的。估計上面還上百年之前的記錄。正要按這個來查,周夢臣絕對有一百個口都說不清楚。

而且縣尊也不想他說清楚。

周夢臣深吸一口氣,將涼茶一飲而盡。

先去找黃主薄。將情況說清楚。黃主薄聽了,立即皺眉沉思,冥思苦想了好一陣子,說道:“縣尊今日才說了這一件事情,不好立即拒絕,這樣吧,先拖上三兩日,我再去想想辦法。”

其實黃主薄一聽就明白。


縣尊這是要錢的。

只是周家的家底,估計是填不滿縣尊的胃口的。而且之前他才聯合縣里的其他人,給縣尊一個厲害。縣尊估計滿心是怨氣,決計會獅子大張口的。

官就是官。黃主薄也不好太過得罪縣尊,只能先拖拖。

周夢臣帶著這個壞消息,出了縣衙,回到了家中。

不,不是家中,是鍾鼓樓。

三層的鍾鼓樓就好像是城門樓一般,橫跨整個長街,長街之上來來往往的百姓,都是從鍾鼓樓下面走動。而鍾鼓樓也是這一條長街之上最高之處,從鍾鼓樓往兩側,都是一路下坡。

周夢臣來鍾鼓樓上,三層鍾鼓樓上,第二層放著大鼓與刻漏,還一些住人的房間,還有周夢臣的房間。第三層上,卻是放置一口大鍾,乃是銅鑄的。有數千斤。一旦敲響,能聲震整個武昌城中。

在這里並不是武昌城最高處,最高之處,應該是在蛇山之巔,也就是後世將黃鶴樓遷過去的地方。但也是相對高處,從鍾鼓樓看過去,背後是蜿蜒的蛇山,西北看去,就是城牆以及城牆外的黃鵠磯與黃鶴樓,與滾滾長江天際流,而周圍卻是樓下卻是五里長街連接被蛇山分割的武昌城,也是武昌城中熱鬧繁華所在。

他在鍾鼓樓這邊卻是一切順利。

周家對于這一座小小鍾鼓樓的影響力,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鍾鼓樓對他來說,就是家里。

此刻的鍾鼓樓只有三個人值班。

都是周父留下的老人。

主要負責敲鍾打鼓。

至于打更人,也是周夢臣負責,但是更多是由城中各里的里長找人,經過周夢臣的批准之後,就能上崗。

鍾鼓樓夜晚也打鼓,打更人只需按照鍾鼓樓發出的信號,出來打更便是了。

或許有人覺得這些人待遇很差勁,其實有很多人趕著做的。

原因無他,做這些事情,一般來說並沒有什麼俸祿,即便有也是幾斗米的事情。但是這算是為朝廷服役了。

大明國策之中,對賦稅收的並不高的,賦役卻是不少。甚至更多都是重役,比如運輸糧食之類,一杆子要要不知道多少里外,在古代走遠路,很可能一去不回。所以,很多當地百姓都願意哪怕討一點錢。也要占一個位置。

這樣他們就是已經算服役了,不用再服重役。

而且武昌城中共有六十三里,按大明制度,一里一百一十戶,但是這是明初的數據了,而今早就不是了,城中人口比當初不知道多了多少人,而今的里甲更多是對應這城中片區的概念。

六十三個里甲,一共有六十三個打更名額,再加上鍾鼓樓辦事的人,日夜兩班。

周夢臣直接管理七十個人上下。

當然了,周夢臣手下並不是真有七十個人,很多里甲距離太近,不用分為兩個更夫。只是下面人想要這個免役的份額,而周家要收這個分子錢。可以說,周家的家里的錢,幾乎都是從這個慣例之中賺出來的。否則單單靠一年二十七石米,夠做些什麼?


當然了,周家還有另外一個收入,就是接私活。

只是周夢臣還沒有做過。

在古代天文術數,就和很多神秘的東西聯系在一起,比如定良辰吉日,其實就是看當時黃道之上對應什麼星辰,什麼星辰各有象征,還有擇陰宅與陽宅之類的,畢竟他們是官方認證的風水先生。

只是這一點,周夢臣並沒有得父親的真傳,搞不明白。

而鍾鼓樓之中,第二層放這刻漏,就是大名鼎鼎的蓮花漏,乃是北宋燕肅發明的。是最精准的刻漏之一。也是整個鍾鼓樓的關鍵所在,鍾鼓樓的一切行動,都是按照這個刻漏的時間來的。

周夢臣所有的工作,就是保持刻漏的精准。

一般是,在正午時分。對刻漏的水量進行增減,確保是午時三刻。

而整個刻漏只要不遇見極端的情況,連續運行兩三日,也不會有太大誤差。

這個工作,說輕松也輕松。說難也難。大概從現在找一個人大抵都能做,其實,就是一種另類的校表而已。但是在文盲率這麼高的情況下,這個工作,卻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但是對于一個讀書人來說,只要稍稍培訓一下,就可以勝任了。

當然了,也不算太輕松,因為蓮花漏一旦出了問題,需要修理,也不會有什麼人能幫你的,畢竟蓮花漏這東西,說精密,自然不如後世的種種精密儀器精密,但是在整個大明范圍之內也不是每一個城池都有的。

很多城池的蓮花漏都是宋代傳下來的。

如果對于浮力,水流速度等方面有足夠的知識,修起來也不大好辦。

這也是為什麼,周家能時代傳承這個官職的另外一個原因。真要出了問題,除非去北京或者南京請人。

一般人玩不轉。

周夢臣目光掃過這個蓮花漏,整個蓮花漏有四個水箱,占地好幾平。蓮花漏最成功的一點,漫流代替滴水,可以盡可能保持相對平均的水速,用兩個供水箱與一個平水箱調整水流速度。

而下面的水箱之中,有一個大蓮花形狀的蓋著,蓮藕露出來,有四十八個孔洞,每一個孔洞都是深淺不一竹筒。當下面的竹筒水到一定程度,竹筒里面就會有一根浮箭從下面冒出來。四十八根浮箭,分別表示四分之一個時辰,也就是半個小時。

這就是號稱分秒無差的蓮花漏。

這是當年蘇軾為之作文的蓮花漏,只是宋末戰亂,蓮花漏失傳,郭守敬後來以此理,將蓮花形狀換成了寶山的形狀,號稱寶山漏。隨即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之中。而今的蓮花漏依然在好些地方都保留實務,朝廷宮中所用這刻漏,也是大體如此狀態。

只是朝廷已經沒有當初宋朝大規模推廣蓮花漏,甚至在制造方法,刻在石碑上的舉動了。

周夢臣照例檢查過蓮花漏之後,就召集在鍾鼓樓日夜兩班人員,令人在長街上酒館之上,點了幾個硬菜,宴請這些下屬

,令他們好好吃了一頓,只是不許喝酒,畢竟他們不管怎麼吃喝,該報時的時候,也是不能斷的。

一日盡歡就不用提了,用周家的余蔭在,周夢臣根本不用怎麼操心的。

要讓他操心的事情,是養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