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少年意氣

第三十九章

少年意氣

周夢臣特別恨縣尊,但是見到之前囂張跋扈的縣尊如此狼狽,周夢臣內心之中,有一絲惻隱之心。

說實話,周夢臣前世不是沒有搞過什麼辦公室政治,他對縣尊某些無恥固然覺得可恨,但是全天下情況不是一樣嗎?即便後世某些領導給下面人穿小鞋樣子,與而今的縣尊相比,只有程度上的差別,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但是楚王世子這種純暴力,不講規則碾壓,讓周夢臣都有些側目。

而且周夢臣還沒有見識過這個時代的殘酷,心中道德底線,要比這個時代人的高。

很多人可能覺得,古人最講道德,所以古人的道德水准要比現代人高,其實恰恰相反,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脫離物質條件而單獨存在,所謂之倉稟足而識禮儀,這是千古不變之禮。

周夢臣內心之中,即便恨極了縣尊,卻也沒有想過要縣尊的命。這就是周夢臣現代人本質決定的。

所以,見縣尊如此。周夢臣覺得可憐,但是讓他放過他,卻咽不下這一口氣。

張叔大見狀,對周夢臣說道:“周兄,有一句話,我本不該說,知道吳縣尊既然知道錯了,你也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周夢臣聽了張叔大的話,心中有些膩歪,只是周夢臣也知道,他現在其實是一個空架子,都是借別人的勢,雖然他不知道自己與楚王世子有什麼關系,但是楚王世子分明是幫他的。

除此之外,他還借了馮立,豐城侯世子等人的勢,其中就保留了張叔大。

周夢臣看得出來,馮立對張叔大的態度,並不在李子文之下。在這一群人之中,張叔大是有特殊地位的。

他雖然不知道,張叔大有什麼才能,讓馮立對他的重視,不在李子文之下,但也不敢輕易得罪。只能說道:“縣尊,何須如此,事情就過去了。”

周夢臣心中暗道:“才沒有。等過了這一段時間,看我怎麼整你。”

縣尊立即千恩萬謝,甚至連連磕頭。周夢臣哪里見識過這個陣仗,立即將縣尊攙扶起來,說道:“還不起來?”

縣尊說道:“周先生海量非常,吳某人佩服之極,從今之後,江夏縣中大小事務,只要周先生說了,我無不從命,不,今後我就是周先生門下弟子,任打任罵,甘為犬馬。”

縣尊一張腫得不成樣子的臉,擠著鼻子眼睛,看上去都有些錯位了。說著如此諂媚,沒有底線的話。在周夢臣看來,那面容更是怪異非常,一眼難盡。他實在沒有見過,有人無恥到這個地步。

周夢臣說道:“好,好,好,縣尊快去治傷吧。”

縣尊說道:“弟子謝過恩師,這就去,這就去。”縣尊並沒有轉身離去,而是倒退著走,似乎走幾步,還要向周夢臣行一禮,就這樣,走出了養濟院。

待縣尊走遠,張叔大說道:“我算是知道,吳縣令區區一舉人怎麼能當上湖廣首縣的縣令了。果然-------”張叔大似乎,覺得背後說人壞話,不大好,就將後面這兩個字給咽進肚子里面了。

不過,周夢臣不用張叔大說完,心中就明白,張叔大想說什麼?

無恥。


周夢臣算是見識了,什麼叫做城牆都打不透的臉皮。

張叔大說道:“周兄,你是不是對我勸你放過他,有些不舒服?”

周夢臣連忙說道:“哪有啊?”只是周夢臣的城府還做不到睜眼說瞎話,一點反應都沒有,他下意識避開了張叔大的目光。

張叔大語氣變冷,說道:“既然如此,張某告辭。”

周夢臣不知道張叔大怎麼生氣了,下意思覺得不能讓張叔大這樣走,說道:“張兄,你這是何意?”

張叔大說道:“我原本以為周兄是摯誠君子,而今周兄既然不信我,我又何必在此討人厭了。”

周夢臣說道:“好,我剛剛的確有些不舒服。畢竟吳縣尊今日,折辱太深,我咽不下這一口氣。”

張叔大微微一笑,說道:“朋友之間,就當如此,有話直說,我也說說,我為什麼讓周兄放過吳縣令,我只問一句話,周兄不放過吳縣令,你准備怎麼辦?”

周夢臣張口就說道:“我准備------”

隨即說不下去了。

准備怎麼樣?

如楚王世子一般打一頓?

須知縣尊再怎麼狼狽,他也是朝廷命官。楚王世子能打,因為楚王世子是宗室親藩。但是周夢臣能打嗎?

周夢臣思來想去,他發現他其實並不能將縣令怎麼樣?

張叔大說道:“周兄,精通天文,卻不精通人心,你以為縣令為什麼有膽子如此,就是因為他知道,你不可能拿他怎麼樣?不管怎麼說?你是他的下級,作為下級凌駕于上司之上,在官場之上,已經是大忌了,如果還得理不饒人,你的風評就更不好了。”

周夢臣聽了,頓時一驚,說道:“你是說,縣令再給我下套?”

“不是。”張叔大說道:“他是想與你和解。”

“縣令之位,雖然是一個小官,掌管任命大權的不在省里,是在吏部。不要看楚王世子如此驕橫,但是他如果想免除縣令的官職,卻要費一番手腳,須知北京城並不是楚王能夠輕易干涉的地方。楚王一脈的影響力,出了武昌府,還能剩下多少,就不好說了。”

“楚王世子今日已經將事情做絕了,不能說無可加複,但是楚王世子還想更過分,估計巡撫大人也不會不管的。”

“但是有一個人卻可以輕易影響到他的官帽子。”

周夢臣瞬間明白,說道:“你是說,李兄?”

的確,而今天下不是藩王的天下,楚王世子再驕橫,不過讓縣令受些皮肉傷而已。不管怎麼說,縣令也是文官。楚王世子這樣做,其實打了以巡撫為首武昌上下文官的臉。第一次,事發突然,也就罷了。畢竟巡撫大人,也不想與楚王一脈撕破臉。


但如果有再一再二,乃至于再三再四,車巡撫即便不願意,也要與楚王狠狠的撕上一次了。

所以縣令對楚王世子怕是怕,但是他更怕豐城侯世子李儒。

無他,豐城侯世家卻是紮根北京的老人了。雖然而今勳貴的影響力衰弱的厲害,但是真要走吏部的門路,換一個縣令,縱然不是舉手之勞,也不是費多大的勁。

張叔大說道:“正是。周兄前途遠大,何必與他斤斤計較,而且,又牽扯到楚王世子。只要周兄想走得遠,就一定要與藩王保持距離。所以今日之事,一定是楚王世子見到了縣令,不知道因為什麼無名火起,打了一頓,與周兄你,沒有半點關系。縣尊與你的關系,從來是很好的。”

周夢臣聽了,愣愣的歎息一聲,說道:“明白了。”

他知道這或許是最好的善後之法。但是他卻覺得心頭堵的慌。

張叔大說道:“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我祖上乃是遼王護衛,我小時候讀書特別好,在整個荊州城中,我都是首屈一指,十三歲中秀才。鄉親都以我為神童,我自己也很得意。當時遼王年幼,遼王妃以我為榜樣,教育遼王,我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有後面的事情。”

周夢臣心中暗道:“遼王定然恨死你了。”

對于這種別人家的孩子,周夢臣小時候也是很討厭的,不是討厭這些人,而是討厭他們老是出現在父母的口中,誰誰多考多少多少?

實在令人厭煩。

張叔大一直古井無波的表情,有一些變化,似乎呼吸稍稍急促了一點,只是周夢臣看不出這些表情代表張叔大怎麼樣的心情。

張叔大說道:“就在三年之前,我剛剛考中舉人,本想向祖父報喜,承歡膝下,卻不想,聽聞祖父去遼王府吃酒,就此一去不回了。說是飲酒過量,無藥可救。”

周夢臣萬萬沒有想到,局面會這樣發展?只是他隱隱有感覺有一絲的耳熟,此刻也不去想在什麼地方聽過一耳朵,說道:“張兄節哀。”

張叔大說道:“謝過周兄,不過事情早已過去了。當時我也想過效仿荊軻,要離,白虹貫日。只是我最後忍下來了。無他,大丈夫在世,不能不想快意恩仇,沒有這個想法的人,是沒有志氣的。但也不能只想快意恩仇,單單這樣想的人,格局未免小了。”

“大丈夫在事,當建功業于天下,懸姓名于青史,與此相比,什麼恩仇,都是小事。”

“此言,我與周兄共勉之。”

周夢臣此刻才在張叔大身上,看到了少年人的意氣風發,只是鋒芒之利,令人觸目。

原來,不是張叔大,少年老成,老氣橫秋的。而是,他早就將少年之鋒芒納入劍鞘之中,日日磨礪,只等出鞘的那一天。

周夢臣心中一陣感動,說道:“多謝張兄勸慰,我知

道該怎麼做了。”周夢臣心中一陣激動,暗道:“張兄都有如此心胸,我身負數百年的知識,豈能弱了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