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隨星而來 第八十九章 道士之威

第八十九章&nbp;&nbp;&nbp;道士之威

說實話。

李言聞對雙方都不喜歡。他搪塞道“犬子婚事在即,還有諸多事務沒有理順,小女的婚事暫時無暇理會,還請見諒。諸位請回吧。”說完就端起茶杯輕輕的抿了一口。

端茶送客。

這也是一種潛規則了。

主人家做這個表示了。客人們如果識趣的話,也該告辭了。

王永甯卻紋絲不動,說道“李先生,這就不對了。雖然兒子重要,但是女兒也是親生骨肉,不能厚此薄彼嗎?令千金的婚事,也不急于一時,可以先訂婚。其他的事情拖一拖也不是可以的。”

“況且,我觀令千金的命數,如果今日沒有許配人家,恐怕將來,就用不著許配人家了。”

說完翹起二郎腿,端起茶水輕輕抿了一口,“啪”的一聲,放在桌子上,說道“涼了。”

李言聞此刻也生氣了。

王永甯的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了,如果說之前的威脅還有一些含蓄,而今幾乎是指著李言聞的鼻子說,你女兒不嫁給我家,我讓她從此就不需要嫁人了,做一輩子的老姑娘吧。

就在李言聞准備厲聲斥責的時候,卻聽後面忽然有人咳嗽了兩聲。

李言聞立即聽出來了,乃是顧問的聲音。

卻是李言聞這個動靜太大,引起了顧問的注意。

顧問與李家關系很親近,也算是李大郎的長輩。自然攔不住他。

李言聞知道,顧問不是那種不知道禮數的人,即便來到這里暗中觀察,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如此作態。顯然是有什麼東西,想要提醒李言聞。

李言聞強行按制怒氣,說道“失陪片刻。”轉身離開了。

一進內室,自然看見顧問。問道“顧兄,你這是-----”

顧問說道“外面那個道士,就是陶仲文的弟子嗎?”

李言聞說道“正是。此輩焉能娶我女兒。”

顧問說道“我也算是看著丫頭長大的,自然不想看她入火坑。不過,李兄也要注意分寸。陶仲文不是尋常人?”

李言聞說道“顧兄,這是何意?陶仲文固然是北京有些名聲,結交達官權貴,但也不能將手伸到武昌來。”李言聞這一句話,說著說著,就沒有什麼底氣了。自然是想起了吳縣令的下場。

不過,即便如此。李言聞也是有自信的。

自信李家不是吃素的。

畢竟他經手的達官權貴,也為數不少。別的不好說,一點點的香火情還是有的。足以庇護李家了。

顧問說道“你可知道,湖廣二金?”

李言聞沉吟片刻,說道“可是戴大人與石大人?”


顧問說道“正是。”

這湖廣二金,不是兩個金塊,也不是兩處金礦,而是兩個人名字里面都有一個“金”字。都是湖廣本地的高官,戴金而今官至大理寺卿。一向以敢言事,也曾經巡撫四川平定當地叛亂。乃是漢陽人。

石金也是如此。

胡士甯揭發甯王心懷異志,被下獄。石金奔走營救,被貶責。嘉靖初年從王陽明平定廣西,也算是文武雙全。國家柱石之臣。正是黃州黃梅人。

與劉天和一般,都是湖廣士林之中的領軍人物。

顧問說道“你知道石大人流戍宣州嗎?”

李言聞知道石金已經被罷官了。但是具體情況就不大明白了。畢竟李言聞努力往士林圈子里面混,但本質上他還是一個郎中,隔行如隔山。

李言聞說道“還請顧大人指教。”

顧問說道“石大人見陛下沉迷修道,上奏疏請陛下以國事為重,遠離道士,這其中的道士,就是邵元節與陶仲文兩人為首。結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這一句韓愈的詩用在這里,實在是在合適不過了。

韓愈是上書是勸諫皇帝不要迎佛骨。而石金勸諫皇帝遠離道士,禁法事,幾乎是一樣的。

李言聞倒吸了一口涼氣。

很多事情,只是無知者無畏。

李言聞只知道,道士在京師的地位高,但是到底高到了什麼地方,卻不知道。在他想象之中,即便道士地位再高,能高過朝廷命官,國家大臣?但是結果,卻大大出乎他的預料之外。

石金這樣功勳大臣,說被貶就貶了。

對方如果捏死自己一家,能有多大的困難。

這也是為什麼王永甯知道周夢臣與黃錦有關聯,依舊敢報複周夢臣的原因。蓋因這些事情在王永甯內心之中,根本不是事。即便是黃錦也要給他們面子的。嚴嵩見了邵元節恐怕也要叫一聲老神仙。

李言聞口中干澀,說道“顧兄,我就這一個女兒。”

顧問歎息一聲,說道“我並不是讓你將丫頭嫁給他,而是萬萬不能得罪了,否則丫頭能不能嫁出去是一回事,我怕李家遭災。”

人皆是為了女兒。

顧問的女兒很快就是李二郎的妻子,如果李家不幸,顧家的女兒也逃不過的。

雖然顧問內心中也萬分看不起對方,但也不得不捏著鼻子低頭。人在屋簷下,就是如此。

如此兩個中年男人,相對無言。唯有歎息而已。

當李言聞出來之後,客廳之中,只剩下王道之,周夢臣,王永甯三個人。

王永甯一甩拂塵,閉目養神,真是仙風道骨,神仙中人。而王道之卻靠近周夢臣,說道“周兄,你知道我為什麼來求親嗎?”

周夢臣沒有回答他,只是冷冷的看著他。


王道之輕輕一笑,也不用周夢臣回答他,聲音微微壓低說道“就是因為周兄你啊,我就是想看看周兄你看上的女子,是什麼樣的人?也好讓我狠狠出一口惡氣,我就是喜歡看周兄如此憤怒的樣子。就好像當初一樣。”

隨即王道之的聲音又低了,說道“不會吧,不會吧,你以為我真會娶李家的女兒?不過是玩玩而已。”

這一句話,周夢臣怒氣上湧。猛地握緊了拳頭,一根根骨節突兀起來。似乎下一秒,一拳就打這欠扁家伙臉上,只是周夢臣強忍著說道“無恥之徒,你我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恩,以至于做到如此地步?”

周夢臣也萬萬沒有想到王道之事這個心思。

如果僅僅是情敵的關系,周夢臣雖然看王道之不舒服,但也不至于有別的想法。畢竟,周夢臣心胸還沒有那麼狹窄。而知道王道之內心的齷齪之後,周夢臣殺了王道之的心都有了。也暗暗下定決心“今日,不管如何,也不能讓王道之得逞。”

王道之說道“誰讓我一時不舒服,我讓他一輩子不舒服,深仇大恨?是你對我,不是我對你,我就是喜歡看你這個樣子,不住憤怒,掙紮,卻無能為力的樣子,真好。”

王道之從小過得很辛苦。如果王家有辦法,王永甯也不至于去當道士。

畢竟真要說起來,當道士並不是什麼正途。但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能活著就不錯了,誰還管什麼前程不前程的。就好像有人打工人很難年入百萬,要大家都去創業一般,呵呵。

王道之從小沒有讀過書。到了十幾歲的時候,也是七八年前,王道之都十一二歲了,王永甯忽然發達了,這才供王道之讀書。

王道之這才能到附近的私塾讀書。

只是,底子不好又是暴發戶,與同窗在一起,總是被欺凌,被嘲笑的人。一個個都瞧他不起。王道之也是非常努力讀書的,但是有時候人與人的天賦是不同的,王道之不管怎麼努力,都不能有一個好成績。

好容易考中一個秀才。很多人都覺得這是王道之走了門路。只有王道之知道,考秀才那一次,的的確確是他的超長發揮。

但是這種懷疑,從來是讓人欲辨不能的。

王道之也知道自己在科舉這一條路上,很難成就了。于是到處找門路。各處碰壁,花了不知道多少冤枉錢。只能奔赴北京投奔叔叔。

一到北京之後,知道是陶天師的徒孫輩,上到閣老尚書的公子,下到六七品的京官,有一個是一個,都千般拍馬,萬分恭敬,一瞬間王道之從被打壓被欺負的人,變成了人群之中最靚的崽。

只要他欺負別人的分,沒有別人欺負他的分。

如此一來,王道之內心之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或者他的本性暴露出來。

將自己的過去視為恥辱,似乎唯有將這些欺負過他的人,一一個按下去,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這種經曆。

吳縣令僅僅是其中一個而已。當然了,也是王道之仇人之中最顯赫的一個人。

但王道之最恨的人不是吳縣令,蓋因王道之知道,吳縣令這種人,很容讓他跪下來唱征服的。

他最討厭的是,那種府學之中各種天才。讀書非常好的人。明明特別難的東西,他們卻覺得非常之簡單。

但是這些人,王道之自然自己動不了他們。

這些都是未來的士林種子,誰知道後面有什麼人撐腰。

但是有一個人,也在其中。那就是周夢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