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長生何在?

第十五章

長生何在?

“起來吧,無須多禮。”一個聲音說道。

周夢臣起身這才敢微微抬頭,他發現他面前有三個人。其中一個是楊守敬,另外是兩個道士。

對,單單看衣著上來看,就是兩個道士。

作為國內道服帶貨第一人,嘉靖皇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卻出席重大場合之外,都是一身道袍。單單看衣著,還真看不出誰是皇帝?不過,大明畢竟是禮法社會,即便嘉靖皇帝身穿道袍,他所在的位置,也是絕對的主位。

所謂陛下。

就是大臣不能直視皇帝,只能看在台階之下,以此代稱皇帝。

一道淺淺的台階,卻是君臣之別。

周夢臣很快確認了誰是皇帝。

嘉靖皇帝相貌清瘦,看上去身體保持的很好。再加上基因底子很不錯,看上去就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帥大叔。再加上一身道袍,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之意,就在周夢臣打量嘉靖的時候,嘉靖也在打量周夢臣。

周夢臣也是相貌堂堂。一身八品綠色官袍,卻讓他穿出幾分堂皇氣象。

特別是周夢臣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質,是嘉靖所沒有見過的。

無他,周夢臣畢竟是現代人。

他心中即便對嘉靖皇帝也是有些害怕的,但是這種害怕,更多就像是對于能掌管自己前途上司的畏懼。而不是對皇帝的。

畢竟後世已經沒有皇帝了。

對于古人來說,君父君父,對于皇帝的感情是非常特殊的。對于下層百姓來說,皇帝幾乎與神仙畫上等號了。而對于士大夫來說,他們與皇帝之間,即便有矛盾沖突,但是皇帝在他們的心中,也是有一個特殊的地位的。

但是周夢臣卻是完全沒有的。

這種心理表現在外面,那就是嘉靖看周夢臣,覺得周夢臣面見他有一些淡然處之,非常有底氣。

這讓嘉靖高看了周夢臣一眼,有了一個很好的印象。

畢竟對于皇帝來說,身邊的人都是畢恭畢敬,溜須拍馬。即便是大臣們,也有各種心思。即便偽裝的再好,也難逃嘉靖的法眼。而周夢臣卻與他們都不大一樣。

嘉靖皇帝說道:“我聽欽天監正說你,生不逢時。如果在春秋之時,能與先秦諸子並列。很是好奇,想聽聽你有什麼高見?”

周夢臣聽了這一句話,忍不住看了一眼楊守敬,心中暗道:“我哪里得罪了楊守敬,如此害我?”

對,在周夢臣看來,這就是楊守敬想要捧殺自己的說法。

周夢臣只想偷偷的將自己的思想傳播開來,卻不知道很多東西,從來是遮掩不住的,特別是思想上的光輝。

事已如此,周夢臣覺得自己面對的局面,完全脫離了自己的控制。他准備的一大堆關于日心說的科普恐怕不是重點了。

周夢臣說道:“臣不之地有何本事能得到楊大人,如此誇獎。臣自信在天文之上,有所建樹而已。如果陛下想聽天文之道,臣願意為陛下講之,其余的卻不敢多言了。”

嘉靖目光掃了一眼邵元節,說道:“好,那就說說你的日心說?朕很感興趣。”

周夢臣說道:“是。”

隨即一五一十說了起來。

關于日心說的現象與證明,乃至于計算,以及基于日心說原理對日食月食的測算,等等,周夢臣一五一十的講了出來。這些東西,是他准備了很久的東西,故而說起來滔滔不絕,一泄千里。

嘉靖聽了也入神了。

說實話,周夢臣雖然想辦法將日心說的內容,更更好的呈現給這個時代的人。但是對于很多沒有基礎的人來說,要完全了解並理解這個學說,還是有些艱深的,畢竟日心說,對于這個時代人來說,是反常識的。


他們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為什麼腳下不動的大地卻是動的,天上每天都在動的太陽卻是不動的。

但是對于嘉靖來說,理解這些根本不成問題。

甚至在很多事情之上,還能夠舉一反三。這也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朝野上下對這位皇帝“聰明”的評價,絕無虛言。

實際上,邵元節也不是浪得虛名。他對日心說的內容早就又所了解,此刻又聽周夢臣一番宣講,也找不出什麼破綻來。他畢竟是比較外行的。在天文上一些理解,還不如楊守敬。

不過,邵元節在天文上有些外行,但是在道經上卻不是外行。既然在天文曆算上無懈可擊,那麼就從其他方面來說攻擊。

邵元節說道:“陛下,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故天動而地靜,此古聖賢之言也。周先生之言,不知道置盤古于何地?”

周夢臣對此也是有所准備的,說道:“盤古開天之說,流傳日久,但誰能見之,以之為信史,簡直是貽笑大方。”

“至于,天動地靜之說,別人說出來,還情有可原?但是邵天師如此說,卻大不應該了。”

邵元節皺眉問道:“何意?”

周夢臣說道:“邵天師豈能不懂陰陽之道,凡天下之事,具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日月星辰也是如此,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邵天師不明此理,這是道經沒有讀明白。”

楊守敬一邊聽著,忽然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似乎之前幾句話氣死吳恒的周夢臣又回來了。他看向邵天師的目光,不由的帶出一絲憐憫之意。

邵元節被周夢臣一番話給噎住了。

從陰陽之道上來說,周夢臣所言毫無問題,雖然邵元節不相信什麼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種關系運動參照系的知識,但是卻也無法反駁。他一咬牙說道:“道經有云,天有三十六重,具是神仙所居。而以周先生之說,三十六天何在?神仙何在?”

邵元節目光在嘉靖身邊略過,頗有意味的說道:“長生何在?”

周夢臣心中咯噔一聲,心中暗道:“麻煩了。”

周夢臣從來沒有忘記一個事實,他不是來參加辯論賽的,也不是要說服邵元節的,他要說服的人是一邊旁觀的嘉靖皇帝,如果說這真是一場辯論賽,那麼嘉靖皇帝才是能確定勝負的裁判。

邵元節所言,好不好反駁?

自然是非常好反駁的。

周夢臣有一百種辦法,將邵元節批得體無完膚。但是這有什麼意義嗎?

沒有。

邵元節這一番話,其實並不是說給周夢臣的,而是說給嘉靖的。

就是在暗示一點,那就是只要他們才能給嘉靖皇帝帶來長生之法。

周夢臣可以將邵元節批的體無完膚,可以在理論上否定道家所謂的三十六天不存在,所謂的神仙不存在,所謂的長生不存在?但是這有什麼意義?

周夢臣很清楚嘉靖皇帝另外一個特點。

那就是偏執。

在求長生之道上,更是偏執無比。

不知道多少大臣都已經勸諫過了。再加周夢臣一個人又有什麼作用?估計什麼作用都沒有?而周夢臣的下場卻是可以預期的。甚至周夢臣的學說也會受到極大的打擊。

畢竟對于現在的嘉靖皇帝來說,誰說長生不可求?不存在。就是他的敵人。

怎麼辦?

一瞬間周夢臣心中湧出無數的念頭,最後想起了張居正的話,那就是:在嘉靖面前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說實話。以周夢臣的能力,不要去想當面騙過嘉靖皇帝而不被發現。

周夢臣心中一咬牙,說道:“什麼神仙之說,不過是穿鑿附會之說,三十六天也是如此,都是無稽之談。”